王蕾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層建筑施工技術方面進行分析,綜合解析了國內與國外高層建筑施工技術方面的相關方法,并對這些方法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建筑;高層建筑;技術分析
0 前 言
高層建筑施工,具有結構復雜多變,施工作業(yè)面窄等特點,如何加強質量管理,控制裂縫,直接影響工期,處于承上啟下,至關全局的地位。下面就從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出發(fā),分析高層建筑施工方面的相關問題。
1 關于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
1.1高層建筑混凝土的強度控制
高層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長,氣候及工作條件的影響因素多,有時會發(fā)生混凝土強度離散性大,甚至不合格,控制好混凝土強度,應做好以下工作。
1.1.1配合比的選定
工程開工前,一般均要按設計要求配制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試驗機構做級配試驗,待級配報告出來后,根據級配做配合比試驗(實驗室配比),在實際施工時照此執(zhí)行。但問題就在于級配與現(xiàn)場施工過程中是否相符,故尚需進行試驗試配調整和現(xiàn)場砂石實際含水率調整方能確定砼的配合比。
1.1.2嚴格養(yǎng)護制度
高層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僅能縮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搗控制嚴格的情況下,仍出現(xiàn)混凝土強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為搶工期、養(yǎng)護時間嚴重不足。對澆筑量大的大體積混凝土應有養(yǎng)護方案,從養(yǎng)護開始至養(yǎng)護結束應有人負責,從主觀意識上要對養(yǎng)護有足夠的認識。養(yǎng)護方案中應從人員、水源、晝夜、養(yǎng)護時間要求,覆蓋等多方面進行考慮采取措施,同時注意根據規(guī)定不同水泥品種和砼的要求確定養(yǎng)護時間,對于大體積砼的養(yǎng)護應根據氣候條件按施工技術方案采取控溫措施,不漏主要關鍵細節(jié)。另外也要加強養(yǎng)護期的督查。
1.1.3加強混凝土強度評定
剔除試塊制作的不規(guī)范現(xiàn)象。《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規(guī)定,混凝土強度應分批進行檢驗評定。一個驗收批的混凝土應由強度等級相同、齡期相同以及生產工藝條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組成。試塊的制作應在澆筑地點隨機抽取,不能弄虛作假,保證試塊的真實性。
1.2高層建筑裂縫的控制
1.2.1設汁措施
(1)“放”的措施。設置永久性伸縮縫;外墻面適當位置留分隔縫等。
(2)“抗”的措施。避免結構斷面突變帶來的應力集中,重視對構造鋼筋的配置;對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等輕質墻體,增設間距不大于3的構造柱,每層墻高的中部增設厚度120與墻等寬的混凝土腰梁;砌體無約束端增設構造柱;預留的門窗洞口采用鋼筋混凝土框加強;兩種不同基體交接處,用鋼絲網(每邊搭接不小于150)進行處理;特別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溫層與隔氣層的合理設置等。
(3)“放”、“抗”相結合的措施。合理設置后澆帶,采取相應補償收縮混凝土技術,混凝土中多摻纖維素類等。
1.2.2 施工措施
“放”、“抗”相結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縫預防中,對新澆混凝土的早期養(yǎng)護尤為重要。為使早期盡可能減少收縮,要控制好構件的濕潤養(yǎng)護,避免表面水分蒸發(fā)過快,產生較大收縮的同時,受到內部約束而易開裂。大體積混凝土,應著重在控制砼的溫升,延緩砼的降溫速率,減少砼的收縮,提高砼的極限拉伸值,改善約束和完善構造設計等方面采取措施。如選用中低水化熱的水泥,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強度,摻加減水劑粉煤灰等,選擇良好級配的粗
細骨料,控制砼的出機溫度和澆筑溫度,埋設散熱孔、通水排熱,避免水化熱高峰的集中出現(xiàn);同時在養(yǎng)護過程中對表面、中間、底部溫度進行跟蹤監(jiān)測(尤其在前3天)。對混凝土澆筑后的內部最高溫度與氣溫溫差宜控制在25℃以內,否則因溫差過大產生混凝土裂縫。
1.3高層建筑的施工測量控制
由于高層建筑的層數多,高度高,對施工測量精度要求較高,故在工程開工前應制定好施測方案,確定好測量儀器,根據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網;將高層建筑控制軸線及時投影到建筑面層上,然后根據控制軸線作柱列線等細部放樣,以備綁扎鋼筋,立模板和澆筑砼之用;高層建筑施工測量一般采用外控法和內控法相結合,當采用外控法投測軸線時,應每隔數層用內控法測一次,以提高精度,減少豎向偏差的積累;當用內控法時,一般用激光鉛垂儀法,必須在首層面層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選擇四個較合適的位置作控制點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澆筑上升的各層樓面時,必須在相應的位置預留200mm×200mm與首層層面控制點相對應的小方孔,保證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過預留孔。高層建筑施工測量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進行,但必須經過校對和復核,以確保準確無誤。
2 國內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
2.1 高層建筑的建筑體系
高層建筑的建筑體系涉及結構材料、結構類型和施工工藝的選擇問題,既取決于不同建筑產品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層數的高低,也決定于物質技術基礎和施工條件。
2.2 高層建筑的施工機具
高層建筑施工機具的選擇必須滿足工期,機械費用低和綜合經濟效益好要求,合理進行起重運輸體系的組合。高層建筑要著重解決好垂直運輸和吊裝的施工機械。塔式起重機既能垂直運輸,又能水平運輸,工作范圍大,是高層建筑的關鍵施工設備。北京、上海、四川、廣東等地已經定點批量生產,最大起重量5t~10t,最大幅度20m~40m,行走時最大起重高度40m~55m,有軌道式、固定式、附著式和內爬式四種用法,解決了大量的高層建筑施工任務。但還不能滿足高層建筑發(fā)展的要求,因此近年進口了一批性能較好的塔式起重機,最大幅度45m~70m,行走時最大起重高度60m~80m,無級調速。最近國內一些廠家與國外合作,生產一些新的機型,并已開始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