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身份證號:450104197810190528 廣西南寧 530000
摘要:地基穩(wěn)固是保證建筑物安全使用的主要前提和基礎,是現(xiàn)代化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的一項主要前期任務。在地基工程過程中,質量控制是重要組成成分,其施工質量尤為重要。本文就建筑地基基礎質量控制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
關鍵詞:地基基礎;質量控制;措施
在現(xiàn)代化建筑工程項目中,工程質量與基礎工程質量緊密相連,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對于地基基礎施工措施的選擇顯得較為重要。新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住房要求中不僅需要房屋具有良好的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同時更重要的是能夠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對房屋質量追求。地基作為房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wěn)定程度是保障建筑物質量與使用安全的主要基礎和前提。在現(xiàn)代化工程項目中,地基基礎質量控制已成為整個工程施工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1、控制建筑地基基礎的質量
材料質量是工程施工:質量的基礎,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規(guī)定,工程質量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質量控制中不許再施工前對材料進行質量控制,保證材料質量,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對于材料的控制,阿先要對材料供應廠家進行必要的審核,選擇具有資質的供應廠家進行材料的供應。其次,要對進場原料進行必要的檢驗,包括:質量檢驗報告單的檢查、外觀的檢查、理化檢驗的檢查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檢驗來保證進場原料的質量。
2、基礎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
基礎施工中,較常出現(xiàn)的質最問題有:基礎軸線位移、基礎標高誤差和基礎防潮層失效。這些質量問題直接影響上部結構質量和使用要求。
2.1基礎軸線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A軸線位移是指基礎由大放腳砌至室內標高(±0.00)處,其軸線與上部墻體軸線發(fā)生錯位?;A的軸線位移多發(fā)生在建筑工程的內橫墻,這將使上部墻體和基礎產生偏心壓,影響整體結構的受力性能。
2.1.1軸線位移原因。由于大放腳收分寸掌握不準確,砌至大放腳頂處時,已產生偏差,再砌基礎直墻部位就容易發(fā)生軸線位移。施工中,橫端基礎軸線,一般應在槽邊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員在實際放線時儀在山墻處有控制樁,橫端軸線由山端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礎一般是先砌外縱墻和山墻部位,待砌橫墻基礎時,基礎槽中線被封在縱墻基礎外側,無法吊線找中,軸線容易產生更大偏差,有的槽邊控制樁保護不好,被施工人員或車輛碰撞發(fā)生移位,產生軸線位移。
2.1.2控制措施。定位放線時,外墻角處必須設置龍門板,并有相應的保護措施,防止槽邊堆土和進行其他作業(yè)時碰撞而發(fā)生移動。龍門板下設永久性中心桃(打入與地面齊平,四周用混凝土封固),龍門板拉通線時,應先與中心樁核對。橫墻軸線不宜采用基槽內排尺法控制,應設置中心樁。橫墻中心樁應打到與地面齊平,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線,中心樁之間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榴時應用磚覆蓋,以便于清土尋找,在槽墻基礎拉中線時,可復核相鄰軸線距離,以驗證中心樁是否有移位情況。為防止因砌筑基礎大放腳部分不均勻而造成的軸線位移,應在基礎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線重新核對,并以新定出的軸線為準,然后砌筑基礎直墻部分。
2.2基礎標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當基礎砌至室內地平(±0.00)處,常出現(xiàn)標高不在同一水平面?;A標高相關較大時,會影響上層墻體標高的控制。
2.2.1偏差原因?;A下部的基層(沙土、混凝土)標高相差較大,影響基礎砌筑時對標高的控制。由于基礎大放腳寬大,基礎皮數(shù)桿不能貼近,難以觀察所砌每一基礎與皮數(shù)桿的標高差。磚基礎大放腳填芯磚采用大面積鋪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鋪灰厚度不均勻或鋪灰面太長,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漿因歇停過久擠漿困難,灰縫不易壓薄而出現(xiàn)冒高現(xiàn)象。
2.2.2控制措施。應加強對基礎層標高的控制,盡早控制在允許偏差之內。砌筑基礎前,應對基層標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處可用細石混凝土墊平?;A皮數(shù)桿可采用小斷面(2×2)cm方術或鋼筋制作。使用時,將皮數(shù)桿直接夾砌在基礎中心位置。采用基礎外側在皮數(shù)桿檢查標高時,應配以水準尺校對水平。寬大基礎放大腳的砌筑,應采用雙面掛線,保持橫向水平。砌筑填芯磚應采取小面積鋪灰,隨鋪隨砌,頂面不應高于外側跟線磚的高度。
2.3基礎防潮層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防潮層開裂或抹灰不密實,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礎向上滲透,造成墻體潮濕。外墻受潮后,經(jīng)鹽堿和凍融作用,磚墻表面逐層酥松剝落,影響居住環(huán)境美觀和結構強度。
2.3.1防潮層失效原因。施工中漿混用,將砌基礎剩余的砂漿作為防潮砂漿使用。在防潮層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澆水或澆水不夠,影響防潮層砂漿與基面的粘結,操作時表面摸灰不實,養(yǎng)護不好,使防潮層因早期脫水,強度和密實度達不到要求而出現(xiàn)裂縫。冬季施工防潮層因受凍而失效。
2.3.2控制措施。施工中,防潮層應作為獨立的隱蔽工程項目,在整個建筑物基礎工程完工后進行操作,24cm墻防潮層下的丁皮磚,應采用滿丁砌法。防潮層施工宜安排在基礎房心回填后進行,以防填土時對防潮層的破壞。如圖紙設計對防潮層未作具體規(guī)定,宜采用2cm厚1:2.5的水泥砂漿摻適量防水劑的做法,防潮層砂漿和混凝土中禁止摻鹽,在無保溫條件下,不應進行冬季施
3、建筑地基其他處理方法
在建筑結構修繕中,地基加固常用的方法還有;分批分段更換病弱地基土、加樁加固、用挖鉆孔灌樁加固、壓力灌漿加固(包括硅化法加固地基)等。地基加固方法的選定應充分了解地基范圍內的地質情況。地基加固工作是在建筑物存在情況下進行的,因而施工比較困難。它既應保護地基的加固質量,收到極地加固的效果,又應采取措施保證上部結構的安全。
3.1更換地基和震動打樁加固法
更換地基和震動打樁加固都可能引起地基附加沉降,上部結構變形會有新發(fā)展。采用此類方法應對生產附加地基沉降有所估計,必要時采取相應措施,如挖鉆孔灌樁、壓力灌漿加固地基從而使地基避免受到附加影響,但施工也比較復雜。地基加固后應做必要的質量檢查,如貫入度實驗等。加固前加固后都應作好沉降的觀測記錄工作。
3.2置換法轔
更換軟弱的地基是基礎加固中比較直觀的一種。它適宜軟弱地基土層分布較淺,厚度較小的情況下采用。這種方法加固可導致地基的進一步沉降和破壞。因此加固施工的組織應視具體情況分期分段逐步進行。挖除軟弱土層后常用砼、磚砌體或碎石夯實等材料加以填充。
3.3鉆孔灌注樁法
挖鉆孔樁加固地基的原理相似于打樁加固地基。挖孔樁的典型方法是石灰灌樁,它用挖孔代替了打樁拔樁成孔,用生石灰吸水膨脹的原理是周圍土加密。生石灰熟化吸水也不降低地基的含水量,該方法適用于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及含水率較高的軟弱地基。
4、結語
地基和基礎是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建筑都必須有可靠的地基和基礎?;A是與地基緊密聯(lián)系、互相依存的工程結構。不合理的基礎和地基施工的質量問題,往往會導致基礎工程質最缺陷與事故。因此,加強和改進地基與基礎工程的施工質量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彭洪彬.工程施工各階段的質量[J].工程監(jiān)理,2006
[2]朱炳寅,婁宇,楊琦.建筑地基基礎設計方法及實例分析[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
[3]洪海平.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質量控制要點[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