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莉
摘 要:本文就如何提高作物肥料的利用率進行了簡要的論述,供參考。
關鍵詞:作物;肥料;利用率;措施
將肥料施入到土壤中,或將其噴灑在作物表面上,可為作物提供營養(yǎng)成分,進而可提升作物品質,提高作物產量,有些肥料也可起到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等效果,同時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危害。
1 肥料的分類
1.1有機肥料
科學施用有機肥料,可有效提高作物產量、提升作物品質,還可起到增加土壤肥力、減輕環(huán)境污染等作用。有機肥料的來源主要是動、植物副產物,當前的幾種常見肥料,如農家肥、精制有機肥、腐殖酸類肥及秸稈肥都屬于有機肥料。其中農家肥是由農村中的一些有機物質,經過積制后直接進行施用的一種肥料,具有資源廣、數(shù)量大、肥效穩(wěn)、有效時間長、富含有機質等優(yōu)勢,但是另一方面,農家肥的養(yǎng)分較低,且需要的施用量較高。
1.2無機肥料
無機肥料也叫做化學肥料,就是人們常說的化肥,這種肥料是由化學方法或是用礦石加工制成的,這種肥料與有機肥不同,其主要特點是具有酸堿反應、體積小、養(yǎng)分含量高、肥效快、吸濕性強、易結塊、養(yǎng)分單一、便于運輸及機械化施用等方面?;瘜W肥料可按照其所含的主要營養(yǎng)元素分為不同的品種,如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微量元素肥、稀土肥等。
1.3液體肥料
液體肥料主要包括3種,一是腐植酸葉面肥。二是氨基酸葉面肥,三是納米磁性液肥。
1.3.1腐植酸葉面肥 這種肥料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腐植酸、有機活性物質、氮、磷、鉀及微量元素。
1.3.2氨基酸葉面肥 這種肥料是由用皮毛、骨粉等材料中的蛋白質酸解后所產生的氨基酸混合物上與氮、磷、鉀及微量元素螯合后制成,將肥料稀釋后可噴施在作物的葉面處或是在灌溉工作的同時進行施肥。
1.3.3納米磁性液肥 這種肥料是由納米級的強磁性微粒,高度彌散于某種液體中所形成的穩(wěn)定膠體體系,其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強磁性微粒、基液與表面活性劑。因其特殊的物理特性,可促進被實施磁性液體后的植物體更加有效的吸收營養(yǎng)、增強光合作用。
2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具體技術措施
2.1增施農肥、有機無機相結合施用
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對于同一地塊的同一作物,設置單施化肥區(qū)與農肥化肥混施區(qū),分別施入等量的氮、磷、鉀肥料,最后2個區(qū)域所收獲的實際產量卻不相同,其中采用農肥化肥結合施用的區(qū)域與單施化肥的區(qū)域相比,產量多出了1.18 kg/hm?。
2.2科學施用化肥
作物不僅僅需要氮、磷、鉀三種元素成分,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如銅、硫、鋅、鐵等元素。為確保元素之間互補互促,應做到科學搭配施用成分,以提高元素的利用率。
2.3底、口、追肥相結合
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對于同一地塊,同一品種而言,采用底、口、追相結合施肥方法可有效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2.4施肥方法
2.4.1深施 在施肥過程中適當進行深施能夠有效減少化肥的揮發(fā)與流失情況。對于旱田而言,在施用氮肥的過程中應確保施入深度超過16 cm。適當增加底肥的施入深度可有效增強作物的抗旱能力。
2.4.2按土種選擇化肥 對于不同土種,其保肥保水能力與化肥的利用率也會有所不同。就尿素而言,當土壤是有機質含量較少的砂土地時,就會降低肥料的利用率,相對的,如果施用在黑土層較厚,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塊時,肥料的利用率就會增加。
2.4.3按實際氣候施肥 當氣候條件較為干旱時,土壤溫度會增加、水分系數(shù)會降低,此時施入化肥后會很容易揮發(fā)失效。對此,在施肥前應做好灌溉工作,以增加肥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當降雨量較大時,地表會產生涇流,此時施入化肥會很容易流失,因此施肥期間應盡量避開汛期。
2.5合理掌握施肥時間
化肥的最佳施用時間是在農作物需肥最近且需用量最大的時期,就是養(yǎng)分臨界期與最大養(yǎng)分效率期。對于玉米而言,其最大養(yǎng)分效率期為大喇叭口到出穗期階段,因此追肥工作應在抽雄前10 d左右進行。對于水稻而言,其最大養(yǎng)分效率期為分蘗盛期與幼穗分化期,生產中可用補肥滿足第一次吸肥高峰需要,用施穗肥滿足第二次吸肥高峰需要,可顯著提高產量,也會增加化肥的利用率。
2.6控制肥料施用量
應按照實際的目標產量,采用合理的栽培技術,選擇最經濟的施肥量施用肥料,避免造成肥料浪費。
2.7改善耕層
耕作層作物根系密集,是肥料施入后的貯存、轉化與吸收的場所,而耕層的情況會對土壤水份、溫度、空氣pH值、微生物等因子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因子又會對土壤中肥料的轉化、吸收、固定、下滲、揮發(fā)等情況產生影響。對此,應合理改善耕層環(huán)境,一是要做到深耕深松,增加耕層厚度。二是對有障礙的耕層進行改良,控制肥料的下滲、流失與固定情況。三是加深耕作層,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8推廣其它新型肥料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fā)展,應加大對新品種肥料的試驗、示范及推廣力度,使新型肥料能夠在農業(yè)生產中發(fā)揮作用。
2.9植株診斷、根外施肥
通過光譜技術分析植株缺素,并按照診斷結果采取根外施肥,使肥料利用率得以提高。作物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也會對肥料的利用率產生影響,對此,應盡量改善作物的生長環(huán)境,使作物健康生長,也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