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杰
大家對“暈輪效應”并不陌生。“暈輪效應”又稱“光環(huán)效應”,屬于心理學范疇?!皶炤喰笔侵溉藗儗λ说恼J知判斷首先是根據個人的好惡得出的,然后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的現象。
“暈輪效應”在班級管理中非常值得我們借鑒。有效地應用“暈輪效應”,會對班級管理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我班有一個叫小x的小男孩,與其他學生相比,他的心理年齡明顯要小一些。從他說的話里我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他的學習習慣很差,學習主動性也很缺乏。因此,成績一直不太理想。步入六年級,課業(yè)負擔明顯加重了,他有些不太適應。因此,連作業(yè)也懶得做了,整日痛痛快快地玩,上課也根本聽不進去。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以前只是成績不理想,作業(yè)還是能夠完成的。他的反常舉動引起了各科教師的重視,科任教師多次與我談起他。我也曾與他談心,但收效甚微。他在課堂上屢次違紀,影響其他同學學習。在百般勸說無效后,看到他這不爭氣的樣子,我想“做做他心靈上的手術”,于是,在課堂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我狠狠地“刺激”了他一番:說他沒有自尊,不懂的自愛,就是一條“臭魚”,和過街老鼠沒什么區(qū)別。
我期待著他能夠在我的“刺激”下醒悟。但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他更加肆無忌憚地違紀了。原本是想“做做他心靈上的手術”,沒想到卻給其他同學傳達了錯誤的信息,致使小x陷入孤立的境地。我趕緊把他的家長請到了學校,把小x近段時間的表現跟他們做了匯報。家長也說孩子這段時間不好,在家也不聽話。家長甚至想放棄他的學習。針對家長的這種消極態(tài)度,我和家長商量,讓小x放學后留下來,我看著他做一段時間作業(yè),順便開導他一下。家長欣然應允?;蛟S是由于“一對一”的輔導,也可能是沒有了其他人的打擾,他的作業(yè)做得格外認真,我也不吝惜對他的表揚,在他表現好的時候就夸夸他。這樣堅持了一周,我就讓他獨立回家做作業(yè)了。他在日記上寫道:我太喜歡老師看著我做作業(yè)了。每當我不會時,老師就輕聲細語地給我講解。我真希望能永遠這樣……看了他的日記,我的心不經意地痛了一下。孩子需要的是老師的關愛,而不是什么“做做心靈上的手術”。
對小x的教育,讓我對“暈輪效應”有了更深的感悟。教師應該讓“暈輪效應”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千萬不可向學生傳達錯誤的信息。學生一旦受到老師錯誤信息的誘導,其后果是很令人擔憂的。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巴林左旗碧流臺鎮(zhèn)寄宿制學校)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