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課后“研討與練習”是教材編委會針對篇章節(jié)特點設置的知識要點、能力訓練點和教學重難點,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落實基礎、提升能力的前沿陣地,也是教師備課時的指南針。精巧的“研討與練習”設置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特點。就初中語文學科“研討與練習”的設置來探討怎樣利用這塊陣地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質效;優(yōu)化;研討與練習
在新教材的閱讀教學中,每篇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研討與練習”需要講解。在講解過程中,雖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即在講解“研討與練習”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還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依賴性和保守性,甚至有的教師至今還完全以傳統(tǒng)的方法或模式來講解這些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并蘊含著創(chuàng)新意識的“研討與練習”題??梢?,優(yōu)化講解新教材的課后“研討與練習”題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的。
那么,如何優(yōu)化講解新教材單篇課文后的“研討與練習”題呢?我認為首先需要鉆透教材,其次要根據(jù)學生實際和教師教學風格以及文章本身特點,大膽剪切,重新組合,以靈活性、輻射性、開放性原則,因地制宜,巧妙運用。我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了這樣一些嘗試:
一、對照“研討與練習”,確定教學目標
語文教師備課時應當首先考慮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目標要對照課后“研討與練習”,針對具體課文內(nèi)容,突出重點訓練項目,實實在在、清清楚楚地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特性,體現(xiàn)課文體裁、內(nèi)容的特色,使教學目標成為教學設計和實施的“指南”。如:《丑小鴨》的“研討與練習”有三大題,我們可以在先獨立分析“研討與練習”的基礎上,與教師用書上的“練習說明”對照,明確該篇課文教學的重點,確定教學目標。三題的設計意圖分別是:
第一題,旨在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丑小鴨這一形象的思想內(nèi)涵。
第二題,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精華,培養(yǎng)理解能力。
第三題,是從課文出發(fā),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
從課后的“研討與練習”中,我們可以知道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點以及突出重點的方法等。對照課后“研討與練習”,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有: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丑小鴨這一形象的思想內(nèi)涵。2.學習文中塑造形象的寫法。3.理解文中蘊含的思想啟示,體味情感。這些教學目標與課后“研討與練習”相互對應,緊扣課文、特色鮮明、簡潔明了、易于實施。按照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保證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依據(jù)“研討與練習”,設計教學板塊
教學設計極具主觀、個性色彩,它是教師教學理念、思維水平、實踐智慧的直接反映。教學設計應該依據(jù)課后“研討與練習”,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學會取舍,以小“舍”保證大“得”。設計要體現(xiàn)塊狀結構,板塊明朗,突現(xiàn)課后“研討與練習”的重點要求。教學設計的明晰反映出教師教學思路的明晰。不枝不蔓、樸實自然的教學設計才是富有成效的設計。比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設計出四組問題供學生研讀:
1.“研討與練習”第一題第1、2小題。
2.(1)“研討與練習”第二題第1小題;(2)詳細講述了“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為什么寫“雪地捕鳥”?(4)“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3.(1)“研討與練習”第二題第2小題;(2)先生真的是全城中“最嚴厲”的老師嗎?(3)對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少年魯迅是怎樣認為的?
4.“研討與練習”第一題第3題。
這樣安排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有利于學生理解全文的結構、內(nèi)容和主題思想。
三、巧用“研討與練習”,加強情感體驗
新課標強調(diào)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情感體驗,自我精神成長,強調(diào)“以生活示范生活,以激情感動激情”。
如: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散步》一文融情于事,強烈的感情色彩是其一大特色。在學生完成課文學習,深切感受到“我”的善良和對母親的孝敬后。課后“研討與練習”設置了一道開放題:“下面這篇短文也是講三代人的故事。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人?說說你的理由?!贬槍W生實際知識結構水平以及不理解父母的現(xiàn)狀,我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1.結合課文和題中所給短文,談談你是如何看待孝情的。2.父母或長輩對你的真摯關愛中,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3.談談你對孝的認識。要求將內(nèi)容整理成文字。因為在開放題中強調(diào)了學生對孝的感悟、反思,所以,同學們在作文中寫出了充滿真情實感的句子。
“孝是一首余韻不絕的歌,把浪漫的情懷和嚴峻的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撥動人們的心弦,孝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間回蕩著澎湃的激情。孝讓我體會到母愛的博大,孝讓我成熟,孝教我理智。愛源于孝!”
“年輕媽媽蹲在地上一邊給母親洗腳,一邊說:‘媽,燙燙腳對身體有好處……一陣風鈴。孩子端著水,說:‘媽媽……洗腳……這就是孝,我看過之后,確有給父母洗腳的沖動,接下來,是將要流下的淚珠?!?/p>
對于其他一些課后“研討與練習”題,我們也可以以類似的方式重視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腦子去想,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文本”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課后“研討與練習”是教材編寫者意圖的直接反應。關注課后“研討與練習”,改進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可以使語文教學目標明確、設計精煉、時間合理、訓練到位、聯(lián)系實踐、扎實高效,走向良性發(fā)展的軌道!語文教師,請以平實的心態(tài)聚焦課后“研討與練習”,提高教學實效,為學生輕松愉快地提高語文素養(yǎng)盡力!
(作者單位 浙江省麗水外國語實驗學校)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