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磊磊
摘 要: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學校走在了全縣的前列,在全縣率先實行了“學、導、練”教學流程,教學模式有了根本性改變,同時及時更新了新的教學理念,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改中,新課程理念要求更新理念,更新知識,轉(zhuǎn)變角色,改變教學中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形式,讓學生學會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關鍵詞:知識;角色;尊重
一、讓學生主動探究
首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全班討論,老師也參與其中,最終解決問題。過去的教學是學生被老師的一連串問題牽來扯去,完全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其不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常常由疑問開始。課堂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和過程。同樣的問題,由教師提還是由學生自己提,絕不一樣,往往是學生提比教師提效果好。
其次,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時,老師僅僅是引導者。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關鍵還在于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二、以學生為主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
新教改中,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能力與素質(zhì)培養(yǎng)為目標的教育思想。根據(jù)新教材的內(nèi)容與要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想、人文素質(zhì),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提倡“少而精”“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同時注重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手段和技術的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方式也應改教師嘴巴一講就是40分鐘為以學生為主體,把講授、自學、實踐、討論、歸納有機結合在一起。
三、擺正教與學的關系
教和學是矛盾關系。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學是內(nèi)因,外因通過內(nèi)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教師要為學生服務。要擺正教與學的關系,首先做到尊重學生。教師要放下“師”架子,視自己為普通一員置身于“主體”之中。教師還要具有科學的態(tài)度,從實際出發(fā),按著學生認知規(guī)律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快樂。教師在課堂上要交換角色,使學生產(chǎn)生平和心理,從而形成一個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最佳氛圍。
(作者單位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zhèn)中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