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梅
課堂教學,是讓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去對知識進行探索并掌握和應用的一個教學活動。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讓學生都有表現(xiàn)和檢驗自己知識的機會。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教學形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巧設情景,為自主學習起航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設計出一些能夠激發(fā)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情景。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學習情景中,很容易接受老師的引導。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才能真正意義上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情緒,讓他們在一個自己喜歡的情景中,進行思考,并且利用英文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另一個層面上,還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在今后的情景課堂教學中,更樂意參與。比如:在進行sweater、shirt這些衣物名稱教學時,老師可以自己先準備好各式各樣的衣服。然后讓學生也根據自己的喜好,帶著自己所喜歡的衣服。讓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所喜歡的衣服進行展示。這樣的情景設計,讓學生利用實物與所要教學的英文單詞相結合,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又是向同學展示自己所喜歡的衣服,讓學生們都提高了注意力,很容易就能讓學生記住教師所講的知識。以這樣的寓教于樂的形式,讓學生產生了非學中強烈的“要學情緒”,讓教學過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學生快速掌握了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教法多樣,為自主學習助力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較為好奇,喜歡新鮮感 。因此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一些新的教學形式,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情緒,充分地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以全身心的態(tài)度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來。筆者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總結了幾種課堂教學方法:
1.角色換位。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fā)展,小學生對于信息技術收集的能力也許比某些老師還要強。利用這個特性,可以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進行角色的相互轉換。比如:在進行傳授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先進行信息的收集,然后再讓各個學生講出自己所收集的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扮演老師的角色,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在收集的知點內容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再比如:在傳授stamp這個新單詞時,可以讓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收集相關的內容,然后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針對這名學生進行互動提問“Whats this?”“Its…”的句型時就問他“Whats this? Do you know?”(手拿張郵票) “Its a stamp.” “Yes.you are very clever!.Go to the blackboard and teach the other students.”這樣讓這名學生有了很大的自信心,同時也激發(fā)了其他學生更好的想要學習英語的熱情。
2.溫故知新。剛才提到的是新知識的傳授的一種方式。同樣還可以利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進行教學。也就是在原來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從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當中,去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點。比如:在進行數字教學時,在之前已經教授了幾個特殊形式:thirteen、fifteen、eighteen。那么,老師可以通過設計,引導學生針對這幾個特殊形式的數學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這幾個單詞的共同點。通過引導觀察,學生們發(fā)現(xiàn)這些數字都有teen。這時,老師就可以拋出思考問題。有誰知道14、16、17、19怎么寫?通過老師的引導,與學生的觀察,學生很容易就得出了正確的答案。fourteen、sixteen、seventeen、nineteen。通過這種溫舊知新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舊知識的的舉一反三,自主學習到了新的知識。
3.生生合作?,F(xiàn)代教學的理念,在于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采用這種教學形式,需要老師有效地避免與學生的單一互動,需要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梢酝ㄟ^老師的設計,讓學生之間產生互動與交流,比如:第一種方式 ,F(xiàn)ree talk。在進行教學之前,可以讓學生們進行Free talk,其他可以讓學生自己用英文談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梢砸龑讉€感興趣的學生,一起進行對話,轉變成了多人談話的形式。第二種方式,為walk talk。在每天完成教學任務后,利用結束前的十分鐘,讓學生進行自由交流,學生間可以在班級時,和任意一名學生或者是老師進行交談。甚至可以每天都尋找一個主題,比如說今天是讓學生帶自己家的全家福相片,那么在進行主題交談時,可以針對照片的內容進行交談?!癢ho is this man? / Is he your father? / Where is he?”等,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不斷的對話練習中,提升了他們的口語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學生之間的親密度,有得用后面一種方法的開展。第三種方式,為Group talk。通過前面的鋪墊,選擇自習課或者是課余時間,讓學生以自己的興趣,組成相應的小組,老師進行問題的提出,讓學生通過小組的思考把結果進行展示,然后全體學生在一起進行共同的學習。比如: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然后利用之前已經掌握的知識或者句型,編輯出自己喜歡的“課本劇”讓他們在一個相對自然與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做到敢說、敢問英語,有效地提升了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4.開展競賽。開展這種形式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敢于表現(xiàn),樂于參與。老師可以組織一些適合小學生的競賽,比如:記單詞、聽寫或者是英文繞口令等競賽,讓學生們通過這樣的競賽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對已經學習掌握的知識進行鞏固。
總之,小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是需要老師長期地進行組織與練習,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把這種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引入教學活動中,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從實踐中找到更好的自主學習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