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華
如今想來,曾經(jīng)的那段大山深處的童年時光算得上是以苦為樂??鞓返淖分鸷推诖x不開一場場山村酒事。
沿襲客家習(xí)俗的小村,把赴酒席酒宴叫吃酒,滿月酒、壽誕酒、婚宴酒、圓冬酒、迎神酒等等,品種豐富。只可惜,村里只有百余人口,一年下來,結(jié)婚辦壽的人屈指可數(shù),吃的酒數(shù)量有限。要是遇到“好年景”,那就非同尋常了。
在孩子們眼中的“好年景”和自然氣候無關(guān),相依相連的是村里不期而遇的婚壽喜慶。有時,你家辦完壽他家又嫁女,孩子們跟著大人去了這家上那家,成了一個個“不回家的人”。
“結(jié)婚鬧七天”是村里的習(xí)俗,婚前三天要辦“去酒水”,正婚日要辦“正餐酒”,婚后第二天要辦“謝廚酒”。如果是假期,孩子們就成天在辦酒的主人家鬧,這也合了大人心意。少了孩子少了熱鬧,在村里人眼中是件不吉利的事。遇到正常上課時間,私塾老師在大人的吩咐下,還特意縮短一點上課時間讓孩子們吃個痛快的酒。
婚壽喜慶辦酒,喪事也要辦,吃這種酒,我們既怕又愛:不去嘛,舍不得,畢竟哪兒人多,平日山村里來往的人少,很是靜寂;去了呢,那種幽幽的器樂聲中夾雜的嗩吶聲,又總讓人心里戰(zhàn)戰(zhàn)兢兢。宴席上沒有人猜拳,除了哀樂就是哭泣聲,孩子們穿梭在人流中,刻意地少說話,憋著嘴巴玩“捉迷藏”、玩“老鷹捉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