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釗
摘 要:水利工程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工程,我國的水利工程在不斷的摸索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無論是施工的技術經驗還是對工程的管理,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文章便針對當前水利工程中大壩漏水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分別從施工、管理以及技術方面進行了研究,并結合實際的施工經驗提出了更多漏水防治的技術經驗,從而為以后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工大壩;漏水;治理
文章以某項水利工程大壩作為實例進行漏水治理探討,該大壩四個孔深屬于擋水工程,是隔河巖樞紐的組成,所以大壩的水密性會直接影響水庫效益。但是在進行工程移交過程中,四扇孔深均存在漏水問題,這種超標漏水問題已經嚴重超標。由于該大壩的深孔閘門漏水嚴重,不但給水利營運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嚴重的威脅到了金結埋件以及溢洪道的安全。所以,各級部門針對該大壩的漏水問題十分關注。營運單位也一直想要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予以處理,經過多次處理雖然漏水問題有所緩解,但是始終沒有能夠得到根除。
文章根據實際的漏水狀況展開了分析,針對性的提出了以下幾點治理意見。
1 組織保障
在施工現場成立專門的治理領導小組,以項目經理為中心,聯(lián)合安全總監(jiān)以及項目總工共同領導項目班子以及工區(qū)班子各部人員,令施工現場所有成員對治理工作都能夠予以重視。保證各部門聯(lián)系緊密,有專人對治理工作面進行負責,保證滲漏治理工作隊伍完善合理。
2 制度保障
在治理工作開始之初,項目部針對此次的治理活動編制了相關的工作方案以及治理方案,主要對治理活動予以明確,即確定工作方向,將整個工作分為了不同階段,并在不同的階段安排了不同的工作,并在實際的工作中按期由項目經理組織開展整治活動,針對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治理成果進行總結,并討論原因進行分析,針對不同的工區(qū)指令狀況進行評價,評選出優(yōu)劣,保證工作開展順利有效。
3 技術保障
施工方案制定后,分別描述了施工中每一環(huán)節(jié)所需要的技術,包括地質環(huán)境、滲漏原因以及滲水形式、性質、特點以及所需要的治理措施以及漿液的配比等,同時對治理人員進行專業(yè)的培訓,并保證技術交底工作的順利有效,令作業(yè)面的施工人員對治理措施都了如指掌,從而為滲漏水的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一句,技術保障需要做的具體如下:
3.1 滲漏原因
3.1.1 初支滲漏以及防水板問題。防水板以及初支滲漏可能是導致滲漏的首要原因,這主要是因為水工建設的工期要求相對較為緊張,因而很多施工在沒有達到降水設計標準時便開始,導致防水板敷設不合格以及初支滲漏。由于降水效果不好,初支滲水處理不良,這是當前我國水工建設中十分普遍的現象。
3.1.2 基面問題。由于施工中的多種因素影響,會導致基面平順度收到影響,如此一來防水板便無法自然服帖,那么就會形成壓破和空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首先是帶水初支,其次則是二襯扣拱接頭,另外區(qū)間下部的機械開挖也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
3.1.3 防水施工問題。由于防水施工問題導致防水板無法全包,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包括:開封后的運送和保存不當,導致防水板污染以及出現損壞;焊接質量差造成開焊或破損(焊縫處污染物、商標清理不徹底、焊機溫度、速度、直線度控制不好、出現十字焊縫、焊槍手工焊接過多);防水甩頭不保護或欠保護(底板、結合部)。
3.1.4 防水工后損壞。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包括:首先鋼筋接頭、內層鋼筋保護層、配電箱、模板、架子管破壞;其次焊接鋼筋電弧、焊渣破壞(架立筋、防雜散電流鋼筋、堵頭加固),黃焦穿,尤其是施工縫位置,合模前未再次檢查、檢查時遺漏或發(fā)現后未及時進行處理;最后在灌注砼時將防水板擠破。
3.1.5 細部防水過于粗糙。首先在細部防水處施工縫出現漏筋以及不平的現象,并且在施工縫處還會出現夾模夾砂現象,另外不按照規(guī)范進行鑿毛以及清理不徹底也是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其次,由于止水膠不連續(xù),因而遇水便會失效;最后則是由于變形縫沒有按照盆式進行安裝,且止水帶位移。
3.1.6 模注砼和防水板之間存在空隙。由于拱頂存在空洞,因此在其他部位會形成收縮裂縫,從而產生通道,形成滲漏。
3.1.7 自防水砼問題。配合比、工作性、運輸、施工組織、搗固、末次加壓把握、拆模時間、養(yǎng)護等。
3.2 治理措施
3.2.1 階段性治理。依照治理階段的差異可以對治理措施進行階段性的劃分。若治理處在降水過程中,那么是有利于治理,因而可以進行全面治理,但是仍舊需要進行有重點的防水施工控制,結合注漿進行二襯止水;若治理處在降水停止之后,此時不利于全面治理,因此應當有重點的進行治理,注漿液由普遍轉為重點普遍相結合,另外應當采用化學漿液進行注漿用于止水;若治理處在汛期或者雨季,此時的環(huán)境狀況最不利于治理,因而要采用重點注漿統(tǒng)化學漿液相結合的止水方式進行治理。
3.2.2 漏水的形式和治水方案的選擇。根據漏水量的大小和漏水的方式,滲漏水的形式可分為大面積滲漏和比較集中的點、線滲漏水。根據不同的滲漏形式采取不同的治水方法:第一種情況采用普遍注漿,第二種情況采用重點注漿。先排后堵、大漏變小漏、線漏變點漏、片漏變孔漏,使大面積滲漏水匯集。一點或幾點,最后集中封堵。(普遍注漿及重點注漿施工工藝見《工程滲漏水整改治理施工方案》)
3.3 具體措施
3.3.1 復合襯砌利用注漿來整治滲漏水是事后的補救措施,在外部環(huán)境允許的條件下應避免帶水初支,以利于斷面成型質量,并做好初支后滲漏水處理,力求防水板無明水施工。
3.3.2 應重視初支噴射混凝土基面的施工質量,增加修面的末道工序,及時對仰拱和側墻下部噴射混凝土進行保護,并選用優(yōu)秀的機械司機,避免在因為趕工無充足時間處理,造成基面粗糙防水板不能自然伏貼,以至不但增大機械焊接的難度,而且導致二襯混凝土厚度不足或防水板被壓破。
3.3.3 應加強防水板和細部防水的施工質量,重視防水工后的成品保護,并在合模前徹底檢查,力求無遺漏。
3.3.4 保證混凝土的到場工作性能良好和施工組織,一次性澆筑完成,保證封閉模板系統(tǒng)的末次加壓時機和力度,是保證自防水混凝土密實的關鍵。
3.3.5 優(yōu)先采用微膨脹性水泥漿、硫鋁酸鹽水泥、超細水泥等無機注漿,化學漿液作為最后的補救。
3.3.6 通過目前注漿情況看,車站剩余滲水點位置在拱部與頂縱梁結合部位的施工縫處,普遍回填注漿完畢后,將通過施工縫預留的注漿管對滲水部位的施工縫進行注漿,漿液為超細水泥漿,施工縫注漿完成后若仍有滲水點,再注化學漿液進行封堵。
3.3.7 滲漏水治理宜在運營前徹底完成。
4 結束語
針對大壩的漏水處理,應當選用適當的處理方案以及材料,并且要配合適當的施工工序以及方式方法。通過利用適當的方式該項目的漏水現象得到了很好的治理,達到了預想的設計要求,從而為其他相似工程的漏水處理奠定了基礎,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李志軍.淺談水利大壩工程漏水治理總結[J].民營科技,2012(03).
[2]賈永樂.水利大壩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見質量問題及管理措施[J].科技與企業(yè),2013(20).
[3]邢林生.我國水電站大壩事故分析與安全對策[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