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穎
摘 要:設立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從根本上說是為由于審判機關出現錯誤而使用的一種法律救濟手段。其目的在于有效維護公民權益,堅決樹立法律權威,維護法律的尊嚴。但是,就我國目前的總體現狀來看,由于各項立法以及司法之間之中還存在著或者這樣或者那種的諸多問題。正是基于這些問題的存在,本文希望能夠對我國的立法以及司法實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進一步完善事訴訟審判監(jiān)督程序。
關鍵詞:刑事訴訟;審判監(jiān)督;程序
1 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在立法和實踐中存在的弊端
在立法和司法實踐的活動中,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影響了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順利推進,這些缺陷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立法上:“確有錯誤”之規(guī)定不科學,重新審理的條件過于寬泛,規(guī)定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不當,對應當重新審判的范圍規(guī)定不夠全面,重新審理的方式規(guī)定不科學,重新審理案件上訴、發(fā)回重審的歸口問題不明確。實踐中:立案渠道不規(guī)范,抗訴存在問題,開庭審理十分困難,實際操作不規(guī)范,特殊案件審理難度大。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束縛了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順利推進,影響了法律的實施,必須予以改進。
2 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存在缺陷與弊端的原因分析
我國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在立法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弊端是有原因的,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申訴泛濫的根本原因在于兩審終審制
不可否認,在我國目前現階段,地方保護主義依然存在,司法尚不獨立,由于這些因素的客觀存在,使得眾多的廣大人民大眾在當地很難得到一個較為公正的司法救濟。因而,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當事人只能到更高一級的司法機關去申訴、去尋求司法救濟。再者,有一些法院對于當事人提出的重新審理的要求不夠重視,有時候往往草率行事,隨便作為一個生效判決,而當事人對這一判決自然有意見,因而會繼續(xù)進行申訴。
2.2 法官個人素質不高,司法質量低
誠然,各級各類人民法院或者檢察院的工作人員一般都是法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學歷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學歷高并不代表個人素質就高。由于受到很多社會風氣的影響,致使一些法官在進行案件審理的時候態(tài)度不夠端正,而且個別法官中的不法分子還會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導致司法質量不高。
2.3 錯案追究制的客觀存在
錯案追求使得參與案件審理的法官與案件的結局會直接發(fā)生牽連,也就是說法官成了當事人。正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便會出現這樣一種不正常的情況,那就是即便是發(fā)生了錯案因為考慮到法官的問題,因而想法設法進行阻撓糾正,從而進一步將矛盾激化,無限進行上訴。
2.4 社會期望值不合理
當前,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諸多司法活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輿論影響,公眾對于司法的尊重和信任程度有所降低,期望值下降。同時,客觀而已,受制于眾多因素影響,司法活動也存在亟待改進指出,從而導致了公眾對司法缺乏信任感,造成公眾的不理解。
3 完善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建議
針對我國目前在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弊端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將現行審判監(jiān)督程序改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訴訟程序
仔細分析我國現行的審判監(jiān)督程序不難發(fā)現,其是一種帶有較強行政色彩的救濟程序。而這對于當時人而言是極為不公正的,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要建立案件再審申請制度,這樣就能夠使得所有的再審都能建立在訴訟的前提之下。作為法院,是不應該成為訴訟發(fā)起人的,而在現實中,這一現象卻時有發(fā)生。如果由人民法院主動啟動再審程序,這無疑是對控審分離原則的一種嚴重違背,長久以來一直遭到眾多專家學者的詬病。只有那些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檢察機關以及和原審被告人雙方才應該是真正的當事者。那么對于是否應該取消人民法院主動啟動再審的權利現在還有待考證,但是作為人民法院應該謹慎行駛卻并沒有爭議。如果想進一步完善審判監(jiān)督程序,那么就需要完全禁止人民法院主動提起不利于原審被告人的再審程序,而對于有利于原審被告人的,則可以主動提起。只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訴訟程序,抗訴與申訴才能夠完全平等。
3.2 再審應明確區(qū)分有利于被告人和不利于被告人
如果司法裁判活動一經結束,再審的啟動便會受到嚴格的限制,而這些限制大部分被限制在有利于被告人的事項上。如果是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要么會被嚴令禁止,要么會有嚴格的限制。
在我國,司法機關由于本著有錯必究的原則,因而案件的再審程序在啟動方面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以及隨意性,再審的案件并沒有對不利于被告人的情形進行限制。而在具體實踐中,再審應明確區(qū)分有利于被告人和不利于被告人,要采取區(qū)分對待的方法,對于那些不利于被告人的申訴,應該規(guī)定其訴訟時效,而對于那些有利于被告人的申訴,則不應該規(guī)定時效限制。
3.3 應對再審的申請理由作出重新確定
對于那些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只能夠按照下述理由提出:第一,原審法官或者陪審員在進行原審裁判時,出現了嚴重的徇私舞弊或者是其它職務上的犯罪行為的;第二,在原審案件中,主要證人、鑒定人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偽證行為的;第三,作為原審判斷主要依據的各種證據被發(fā)現是偽造的。那么,對于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則可以根據以下的理由提出:第一,案件具有了新的事實以及新的證據證明一審出現錯誤,被告人應該被判無罪或者是可以從輕量刑的;第二,原審裁判所依據的其他裁判,通過再審得到變更的。這樣做的最終結果,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在提起理由上就會受到更為嚴格的限制。
4 結語
法院代表著公平正義,而審批工作離不開公正與高效。面對我國目前現階段在刑事訴訟審判監(jiān)督程序方面的諸多問題,確實需要引起所有人的思考以及關注。對我國司法實踐而言,切實改進和完善審批監(jiān)督制度不僅能有有效樹立司法權威,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也能最大化地提高司法工作效率,重塑公眾對于司法的信任。因而,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改進完善審判監(jiān)督制度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馬娟娟.完善我國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幾點思考[J].理論導刊.2013(08)
[2]李舸.關于我國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分析[J].法制博覽.2013(01)
[3]李海平.對完善我國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探討[J].青春歲月.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