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龍兵
當今的語文教學不是缺少知識性內容,而是太缺乏創(chuàng)新方面的強化。或許還有很多人認為語文教學沒有什么玄秘,只要按部就班去增強積累,趕著學生多讀多背就行了,談何創(chuàng)新?其實不然,所有學科的教學,沒有不蘊含創(chuàng)新思維的。
一、擺脫傳統理念,解放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
七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想象力較豐富,更容易去引導塑造。我認為,對于這樣一些孩子,首先要讓他們愛上語文,激發(fā)他們對于語文知識的無限渴求,鼓勵他們敢于提出疑問或想法,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問題,最終獲得挑戰(zhàn)之后的成就感,同時也有效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傳統的語文教學受應試的困擾,許多教師不敢放手,為了考試一味強調基礎積累,而忽略了學生的天性需求,學生需要感受生活,獲得體驗。比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不惜多花時間,先讓學生反復讀,目的就是要他們切實體會本文精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然后引導他們進一步思考,得出與眾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反復閱讀文章第二小節(jié)的句子。不知不覺,學生對百草園景色景物的陶醉、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再讀第三小節(jié)有關美女蛇的傳說,又讓他們感受到百草園的無限神秘。之后,我不拘一格,讓學生上講臺模擬“雪地捕鳥”的經過(要求再現一連串動詞呈現出來的動作),并說說感受。顯然,學生的童心童真徹底被激活了。當我提問:你們還有什么想說的?又有什么想問的?此時他們各抒己見,許多真切的感受和奇思妙想一瀉而出,課堂效果比預設的好很多。
二、以學生為主體,做點撥學生創(chuàng)新的引路人
教師要甘為學生的引路人,一節(jié)課中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有沒有被激活。如果學生是一捆干柴,教師就是一個點燃他們的火把。在教學《黔之驢》這則文言文寓言時,我這樣導入:“你知道哪些帶有動物的成語?”學生積極舉手,躍躍欲試。接著我又問:“你知道‘黔驢技窮這一成語出自哪個寓言故事嗎?作者是誰?”這更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要達到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感到快樂的效果,教師要善于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隨后學生查找作者柳宗元的資料,加上課件出示一只可愛的驢的圖片,學生積極性高漲。此外,課堂上要學會“煽風點火造高潮”。這則寓言故事的重點在于掌握其寓意,分析課文中的兩個形象。在分析時,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甚至出現認為“驢”的形象并不值得批判,而值得同情的觀點。學生紛紛發(fā)表各自的看法,課堂就成了辯論賽。對雙方的觀點我沒有做出是非評判。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否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感受能力,尤其是不能低估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
1.緊扣教材,剪輯優(yōu)秀資源,走出教材
教材是難得的優(yōu)質資源,我們要倍加珍惜地使用。語文課關鍵要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訓練中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教學《再別康橋》時,我先讓學生認真聆聽全文的配樂朗誦,飽含情感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了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美妙境地。在陶醉一番后,我請學生說說對康橋的感受,為突出創(chuàng)造性,我要求他們在描述時要盡量用到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盡量說出與別人不同的看法。學生充滿激情,之后的發(fā)言也很精彩。我還放一些事先準備的精美圖片的幻燈片供學生欣賞,那美麗清新的畫面,婀娜多姿的河畔金柳,給學生帶來強烈的直觀的感受,仿佛他們已經來到倫敦,置身于劍橋大學美麗的校園中,自己就是詩人,真有一種漸入佳境,好不享受的快感。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詩作,語言纏綿悱惻,情意濃濃,極富韻味。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任務:模仿詩歌風格,變換一個情感主體,自由創(chuàng)作一首新作。讓學生對文本進行“二度創(chuàng)造”,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鼓勵創(chuàng)新。學生對此環(huán)節(jié)的參與度很高,可謂“走出教材”。
2.由課內走向課外,利用網絡讀好書,提倡思考,期待創(chuàng)新
現代生活離不開網絡,學好語文首先要多讀書,讀好書。讀書的形式多種多樣,上網讀書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學生知識的積累不能拘泥于有限的課堂,更多的知識與能力的形成則在課外。網絡閱讀既經濟又方便,如遇到疑難,點擊搜索立即可知,想了解他人對所讀篇目的見解,也是唾手可得。在讀的過程中,提倡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唯有如此,學習才會有進步,思維才會有創(chuàng)新。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懂得創(chuàng)新思維對于有效提高素養(yǎng),讓學生獲得快樂體驗的重要性,讓他們的思維空間無限拓展,讓他們的心靈真正得到放飛,讓課堂綻放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這應成為我們的共識,成為我們的不懈追求。
(責任編輯陳劍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