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宇
美點賞析
汪曾祺是個非常有特色的作家,他的小說筆觸清新自然,語言凝練傳神,“以一種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散文化的隨意敘說的語氣,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生片斷和社會層面溶入自我心境,向讀者談生活,講風俗,簡潔樸拙,娓娓動聽”?!吨樽訜簟返拿?,就在于自然平淡的敘述筆調下實則暗流洶涌,因為故事越美好,越會讓人覺得悲哀;作者敘述越節(jié)制,悲劇意蘊越發(fā)深沉。
通篇來看,小說中對娘家送燈的風俗花了三大段的筆墨進行了詳盡的描寫,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江南鄉(xiāng)間風俗畫,特別是對珠子燈的描寫,如夢亦幻;而對人物本身則采用白描手法,對孫小姐和王常生外貌、神態(tài)、日常生活均略去不提,只提到孫小姐婚前聽從王常生的話放了腳,婚后讀書填詞,與王常生錦瑟和鳴,是一對幸福眷侶。這樣一濃一淡的反向處理,使小說前半部分洋溢著生活的氣息和情趣,在喜慶吉祥的大環(huán)境中,孫小姐也愈發(fā)顯得恬淡,靜美,而后半部分的悲劇也愈發(fā)顯得悲涼。
但是,作者自始至終是與小說與讀者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對于孫小姐夫亡后的生活、思想,汪曾祺沒有采取是批判還是贊揚的態(tài)度,只是平淡地敘說:“她變得有點古怪了,她屋里的東西都不許人動?!薄八×耍f不清是什么病。”“她就這么躺著?!薄八@樣躺了十年?!薄八懒恕!薄@些句子沒有一個形容詞,全是短句,冷靜、客觀、簡練地敘述了孫小姐由衰而亡的歷程,卻并未對孫小姐喪夫之痛做正面描述,并未對造成孫小姐悲劇命運的原因痛心疾首,義憤填膺。這些汪曾祺都習慣于交給讀者自己去創(chuàng)造補充。
小說中留白手法的運用,沖淡了小說的悲劇意識,也解構了那份深沉的悲哀與痛苦,使小說的敘述平靜、節(jié)制,作者越是不說,我們越是能想象孫小姐如何在孤獨、冷清、隱忍中凋謝生命之花,就會對她寄予更深切的同情,在這種眼冷心熱的敘事中,小說充滿了人性的溫情,保證了全文基調的和諧。
難點指津
由于汪曾祺習慣隱藏作品的傾向性和自己的態(tài)度,因此,對小說主旨的把握正是本文的難點之一。傳統(tǒng)的解讀認為,作者通過對孫小姐悲劇命運的敘述,批判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扼殺和摧殘。但是,汪曾祺曾說過,他的作品追求的是和諧、溫情、真、善、美、樂觀,這也是他回避政治問題的結果,因此,將批判封建禮教作為本文的主題實際上是不太符合汪曾祺的創(chuàng)作理念。其實深入小說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更深層次的意蘊。首先,我們來仔細看看作者對對珠子燈的描寫:“灑下一片淡綠的光,綠光中珠幡的影子輕輕地搖曳,如夢如水,顯得異常安靜?!边@樣詩意的語言將珠子燈描寫得異常美好,我們仿佛看見搖曳的淡綠燈光下,孫小姐和王常生或深情凝望或嬌羞打俏的幸福。而后作者馬上說“元宵的燈光擴散著吉祥、幸福和朦朧曖昧的希望”,在人們心中,作者眼里,珠子燈代表著“吉祥”、“幸?!焙汀跋M?,因而并非普遍認為的“因為珠子燈祈求多子而是封建禮教的象征”,相反,珠子燈是孫王夫妻二人幸福和諧的見證。其次,傳統(tǒng)地解讀認為孫小姐為丈夫守節(jié)是受到了封建禮教的毒害和桎梏。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婚前孫小姐為什么會聽從王常生的建議放了腳?如果孫小姐的“書香門第”的娘家真的是封建頑固,又為什么會教孫小姐讀詩詞,讀《西廂記》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西廂記》是一本教人自由戀愛,勇敢追求愛情的書呢!更何況,孫小姐婚后還讀了一些王常生帶回的新思想的書,思想自然會受到她所閱讀的書籍的影響,因此,說孫小姐受到封建禮教毒害至深才導致了自身的悲慘命運是不妥的。最后,在王常生病逝后,作者對孫小姐的敘述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出孫小姐對王常生那深沉的愛。但是孫小姐的希望在時光的流逝中消磨殆盡,眼里看不到愛人,便再也容不下別人,于是她便不再看,只聽,聽各種聲響,風箏響,斑鳩聲,麻雀打鬧聲,大蜻蜓振動翅膀聲,老鼠咬嚙木器聲,還有珠子散落在地的聲音。讀到這里,凄涼感達到頂峰,讓人對她產(chǎn)生了無限的同情,并且對她對愛情的堅守唏噓不已。這樣看來,在封建禮教尚存的大環(huán)境中,守節(jié)就一定是件值得批判的事情嗎?人性與體制,究竟誰的力量更大?這也許是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
考點訓練
1.聯(lián)系文本,談談對這篇小說主題的理解。
2.小說關于珠子燈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附:參考答案
1.參照“難點指津”,能自圓其說即可。
2.開頭的描寫,除了展示江南特有的風俗人情,揭示人物生活的環(huán)境,更是對人物悲劇命運的一個反襯;結尾以珠子落地的聲音以悲景寫悲情,烘托孫小姐的凄涼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