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英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初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中課程性質明確指出要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本文通過分析英語學習活動的層次、英語自主學習的指導思想和原則,說明培養(yǎng)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對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做了粗淺的探索。
一、明確學生學習目標,找準自主學習的方向
學習目標應是全面、開放的,符合發(fā)展學生科學和人文精神的要求,同時也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和學習興趣。我們要結合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立足于整個教學單元,讓學生對學習的目標、方法和過程及課文的重點、難點有大概的初步認識。指引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主地確定他們自己的學習目標,讓他們從自身特點出發(fā)、自主定向。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訓練學生如何制定短期目標(一學期結束時)、中期目標(一學年度結束時)和長期目標(如臨近高考時),以培養(yǎng)和提高其科學安排學習活動的能力。自我確立一個能不斷強化學習動機的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體系對學習者至關重要。在實事求是地分析自身優(yōu)勢與不足的基礎上,科學制定下一步目標,不但可以強化學習動機,更能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心和判斷力,形成良性循環(huán)。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參與指導,幫助學生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么、獲得什么。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情境之中,這既是自主學習的需要,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xiàn)。
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自主發(fā)展的課堂氛圍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心理學指出:積極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動的發(fā)動者和鼓舞者。為了營造學生自主參與、互動交流的課堂氛圍,在每節(jié)課中英語教師應努力做到“四帶進”“三形式”“兩適當”?!八膸нM”即把微笑帶進課堂、把鼓勵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課堂、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帶進課堂。“三形式”即交互式、開放式、發(fā)散式,努力采用新穎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皟蛇m當”即適當鼓勵、適當引導,將學生的思維方式、表達方法向正確的方向引導?!八膸нM”“三形式”“兩適當”能更有效地發(fā)展學生學習英語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和主體意識,達到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自身”的要求,并不斷提高克服各種困難障礙的主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教學的主體,強調對語言規(guī)則的解釋、理解和反復操練,而忽視讓學生自己到語言實踐中接觸、運用和歸納語言規(guī)則。在自主性的英語課堂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選擇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真實性的語言教學材料,給學生以明確的學習任務,并以任務為中心,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交流活動,并在必要時給予適當?shù)囊龑?、幫助和鼓勵。同時,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估測學情,注意學生間的層次差異與課堂提問技巧,鼓勵學生主動、踴躍、大膽發(fā)言,巧妙地化難為易,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三、加強學法指導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英語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啟思導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推動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最終使學生能自主地學習,真正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要記住“方法的掌握比具體知識的掌握更重要”,而且“方法的掌握必須在主體性實踐中實現(xiàn)”。因此,英語教師必須把教學的重點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轉移到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來,逐步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之一。“讀”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朗讀”。朗讀主要是運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yǎng)語感的過程。對所學的單詞、短語、對話或課文,必須多讀,熟讀,達到朗朗上口的程度。背誦是笨辦法,但也是學英語的較好方法之一。這里也有個熟能生巧的問題,越背越熟練,越背越覺得學習更簡單、更容易了。
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動口,克服怕說錯和害羞的心理障礙。教師在課堂上要精講多練,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練習機會。要經(jīng)常在課堂上安排朗讀、對話、復述、問答和表演等練習,還可以給學生增加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說”的活動。例如,用英語作自我介紹、演講比賽、講故事等。
“聽”和“說”是相輔相成的,只有“聽”和“說”的能力提高了,英語的水平才可以提高。除了在課堂上做聽力練習外,學生還要養(yǎng)成每天聽英語錄音磁帶的好習慣。英語錄音磁帶有兩種:一種是英語教材的輔助磁帶,另一種是專用的聽力訓練磁帶。老師要指導學生選擇難易程度相當、適合學生的聽力材料,每天進行聽力訓練,持之以恒,學生“聽”的能力自然會提高。
“寫”有幾個方面的內涵:一是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二是養(yǎng)成勤做筆記的習慣,三是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讀”是對知識的吸取和攝入,“寫”是信息的反饋和提取。通過“寫”,能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經(jīng)常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內外筆頭練習,讓學生每天堅持寫幾句話,日積月累,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就會逐漸得到提高。
四、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提高自主學習的自覺性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
實踐證明:科學的評價活動是教育活動科學化的需要,正確地運用教育評價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中,教師更應堅持因材施教,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及時肯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激勵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測、自我評價的能力,對自身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認知能力及行為能力作出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每位學生做出一月一評,建立學習月表,每個月先由學生、家長分析自評后,再由教師填寫,然后反饋給學生。內容包括:學習熱情、課內參與、口頭作業(yè)、筆頭作業(yè)、課文背誦及課外閱讀等。這一評價體系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評價中求進步,在進步中得到更好的評價,獲到了良好的激勵效果,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但也離不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與培養(yǎng)。引導學生“善學”“會學”,提高其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并認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教學經(jīng)驗,努力實現(xiàn)其角色的轉變,方可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出有自學能力的學生,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注: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十二五”科研規(guī)劃重點課題 編號:HB0306。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