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珺,趙 娜,高齊圣
(1.南開大學 經濟學院,天津 300071;2.青島大學 經濟學院,青島 266071)
近年來,隨著國際淡水資源稀缺程度加重,國內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深入實施,“國家水資源安全戰(zhàn)略”已經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水資源的安全問題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水資源供需矛盾嚴重。中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為全球13個貧水國家之一,居世界第121位。然而,中國卻是世界GDP增速最快的國家,水資源的嚴重匱乏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經濟發(fā)展要求。第二,水資源分布嚴重失衡[1]。
采用市場供需模型來研究水資源的供需狀況,建立聯立方程模型。在水資源需求方面,主要影響因素有中國的GDP總量,第一、二、三產業(yè)結構比例,水價等指標。由于中國水價是由各地方政府自行制定,所以該模型用水電燃料價格指數代替水價。而在水資源供給方面,主要影響因素考慮跨流域調水量、替代性水源和水利用等[2]??缢蛘{水方面考慮了中國正在實行的南水北調工程;替代性水源是指海水利用,由于中國海水技術淡化剛剛起步,相關數據不易獲得,因此,采用了火(核)發(fā)電時直接使用的海水量來表示替代性水源;水利用情況采用水消耗率指標來表示,即消耗總量占用水總量的百分比。
通過綜合考慮影響我國水資源需求的各種因素,最終選取GDP,一、二、三產業(yè)結構比例和水價作為主要解釋變量,相關數據見表1[3,4]。
根據相關數據,本文建立如下線性回歸模型:
其中,Yq代表水需求量,GDP代表國民生產總值,為本文的關鍵解釋變量;其他變量為控制變量,agr代表第一產業(yè)比例,ind代表第二產業(yè)比例,p代表水電價格指數,下標t表示年份。模型的回歸系數α0,βi(i=1,2...4)可通過最小二乘估計方法得到:模型的回歸結果如下所示,括號內為t統(tǒng)計量值[5]。
表1 1997-2011年中國水需求量影響因素的相關數據
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參數顯著性、整體回歸方程的顯著性可通過R2、F檢驗和T檢驗完成。已知在95%的置信水平下,相關統(tǒng)計量的臨界值分別為:
上述需求模型是顯著可信的。影響中國水資源需求量的最主要因素是國民生產總值;產業(yè)結構調整對水需求量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尤其是工業(yè)發(fā)展對用水量的影響程度明顯高于農業(yè);由于水價政府控制性強、價格普遍較低,所以水價對需求量的影響不大。
以GDP作為主要解釋變量,其它變量維持在2011年水平不變。根據中國國家發(fā)改委公布的2013年GDP增速的預測,并結合全球大背景下近年來中國GDP增速放緩的趨勢,本文在模型中將GDP增速設置為不同的取值來進行預測。假定 GDPt=G0(1+r)t,t=0,1,...,12 。這里,G0=551569.1代表2013年的GDP;GDP增速分段進行預測,即2017年以前,r=7%,而2017年以后,r=6%。將上述假設代入需求方程中得到中國2013~2025年的水需求量預測,見圖1。其中,=6236億m3,=7255億m3。
同時,考慮到中國未來經濟發(fā)展趨勢的不確定性,本文改變GDP增長速度r的取值,進行敏感性分析。分別選取r=6%、8%和9%,計算結果見下表2。
表2 水資源需求預測的敏感性分析(億m3)
圖1 2013~2025年中國的水需求量預測
通過綜合考慮影響我國水資源供給的各種因素,選取跨流域調水量、替代性水源和水利用率作為主要解釋變量[2],相關數據見表 3[3,4]。
表3 1997~2011中國水供給量影響因素的相關數據
根據上面的數據,參照C-D生產函數的形式建立回歸模型[5],得到水資源供給模型的估計結果為:
其中,Ys代表水供給量,trans代表跨流域調水量,sw代表替代性水源,av代表水消耗率,下標t表示年份。
已知在95%的置信水平下,相關統(tǒng)計量的臨界值分別為:
在95%置信水平下,上述模型顯著可靠??缢蛘{水、替代性水源和耗水率都對水供給量有顯著影響。跨流域調水量每增加1%,水資源供給量平均增加0.06%;替代性水源每增加1%,水資源供給量平均增加0.056%;水消耗率每降低1%,水資源供給量平均增加0.05%。在所有要素彈性系數中,水供給對跨水域調水的彈性系數最大,說明跨流域調水戰(zhàn)略有利于增加水資源供給量,解決各地水資源不平衡問題。
中國正在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規(guī)劃中的東線、中線和西線到2050年調水總規(guī)模為448億m3,其中東線148億m3,中線130億m3,西線170億m3。整個工程將根據實際情況分期實施。
按照南水北調工程規(guī)劃,2013年末東線和中線一期工程完成,初步具備調水60億m3。到2025年:東線工程全部完工,實現148億m3調水目標,中線工程存在不確定性。以trans作為主要解釋變量,其它變量維持2011年水平不變。假定 transt=trans0(1+r)t,t=0,1,2,...,12 ,這里trans0=137.69+60=199.7代表2013年調水量(其中137.69是按照1997~2012年期間數據計算的已經具備的平均調水量,60是南水北調工程東線和中線一期完成后增加的調水量)。
假定2025年東線、中線工程全部完成,對應增長率r=20%,代入供給方程得到中國2013~2025年的水供給量預測,見圖2。其中:s2013=6186億m3,s2025=7057億m3。
圖2 2013~2025年中國水供給量預測
同時,考慮到中線工程是否完成存在不確定性,本文探討在中線未完成情況下的供水量預測,進行敏感性分析。假定至2025年,中線工程完成量為80億m3、100億m3,對應增長率為r=13%,r=14%,計算結果見下表4。
表4 水資源供給預測的敏感性分析(億m3)
結合全球未來經濟發(fā)展趨勢和中國實際[6],在水資源需求模型中,假設中國的GDP增速在2017年以前為7%,在2017年以后下降到6%;并且,在水資源供給模型中假設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工程能夠順利完工,從而實現跨流域調水增長速度20%的目標。按照上述水資源需求和供給模型計算,中國未來2013~2025年期間水資源供需平衡情況見圖3和表5??傮w來說,供需缺口是越來越大的。但考慮到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中提到要大力發(fā)展海水淡化技術,而海水淡化作為替代性水源也是影響中國水供給量的主要因素,從1997~2011年過去數據看,平均利用海水275.6億m3,2011年達到640.4億m3。,如果考慮海水直接利用和淡化利用完全可抵消供需缺口。
表5 水資源供求預測的敏感性分析(億m3)
圖3 2013-2025年中國水資源供需平衡預測分析
第一,積極調整產業(yè)結構,大力引進節(jié)水技術,降低水消耗率。大力發(fā)展高技術產業(yè),適度發(fā)展現代制造業(yè),轉變農業(yè)增長方式,促進農業(yè)規(guī)?;F代化、市場化經營,發(fā)展高效現代農業(yè);逐步退出現有的高能耗、高物耗、低附加值以及破壞人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業(yè),嚴格控制并逐步淘汰資源開采型產業(yè),限制并淘汰落后的工藝與裝備,提倡工業(yè)循環(huán)用水。
第二,建立合理的水資源定價機制,控制水資源需求。未來應采取市場化定價,提高水價對水資源需求的調節(jié)程度,即通過價格機制促進節(jié)水。
第三,大力開展海水淡化技術、增加水資源供給量。目前中國利用海水淡化技術提供的水資源占比例較少,海水淡化技術并不發(fā)達。在剛剛出臺的“十二五”規(guī)劃中,中國提出了大力發(fā)展海水淡化技術,進行替代性水源開發(fā)的戰(zhàn)略。中國應當借鑒以色列和美國等國家的經驗,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政府對海水淡化技術研發(fā)的資金投入,通過政策傾斜等方式促進海水淡化產業(yè)的興起。
第四,通過跨流域調水和虛擬水交易平衡全國各地區(qū)的水資源。我國南澇北旱,通過跨流域調水,如南水北調工程,可有效解決中國南北水資源不平衡的問題??缌饔蛘{水工程結合虛擬水交易,從國內農業(yè)生產條件較好、糧食生產富足的省份進口糧食,減少本地區(qū)的糧食生產以及由糧食生產帶來的水資源短缺壓力和生態(tài)壓力,從而實現區(qū)域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
[1]錢正英等.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水資源戰(zhàn)略研究綜合報告[J].中國水利,2000,(8).
[2]王浩,秦大庸.王建華.流域水資源規(guī)劃的系統(tǒng)觀和方法論[J].水利學報,2002,(8).
[3]中國統(tǒng)計局.中國統(tǒng)計年鑒1997~2012[EB/OL].http://www.stats.gov.cn/.
[4]中國水利部.中國水資源公報1997~2012[EB/OL].http://www.mwr.gov.cn/
[5]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周姣,史安娜.南水北調東、中線受水區(qū)水資源、經濟和生態(tài)和諧發(fā)展模型[J].水利經濟,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