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妍
作文教學到底存在哪些誤區(qū),應該如何改革,如何構建作文高效課堂,這些問題幾乎是全體語文教師一直在反思、探索的問題。作文教學確實存在種種誤區(qū),對此,只要看看作文教學的過程便可略知一二:有的教師在略微指導幾句后便讓學生閉門造車,很少給學生思維發(fā)散的機會;作文評改只有個最終得分,沒有評語;評講只是應付了事,缺少專題評講和系列評講。這些誤區(q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筆者認為,只有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有效的激活,才能使高效課堂成為可能。下面筆者從初中作文教學的三個方面談談具體做法。
一、切題的素材,從生活感悟中來
好多教師都認為素材來自生活,其實,這句話并不準確。嚴格地說,素材是從生活的感悟中來,沒有感悟,生活再豐富多彩,也無法提供寫作素材。初中學在作文時找不到“米”下鍋,不是因為沒有生活,而是缺少生活感悟。學生無法察覺生活中的大愛、關切、挫折、喜悅、煩惱、趣事,這就難怪老師出題后,他們會抓耳撓腮、無所適從了。
怎樣才能讓學生有感悟?教師常要求學生留心生活中的事,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個學生每天會碰上十幾件甚至幾十件事情,不可能事事思索,那樣做太累人,沒有一個學生愿意那樣去做。對此,筆者采取的辦法就是在作文題目出好后,讓全體學生集思廣益,探討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供選擇。討論的過程既是審題的過程,也是尋找、感悟、篩選材料的過程。
二、合理的布局,從擴大視野中來
筆者曾經聽過一位語文老師上作文評講課,45分鐘一節(jié)課,他喋喋不休地講了將近40分鐘,筆者問及教室里的一位學生聽懂了多少,她不好意思地搖搖頭。由此可見,沒有學生參與的評講收效不會很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吊起學生的胃口,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例如,記敘文的布局方式很多,常用的就有小標題式、書信式、日記式、訪談式,比較少見的還有幾何證明式、庭審記錄式、病歷式、詩詞串聯式等等。在教學記敘文布局的時候,筆者采用以下兩種方式。第一,學生講、老師補充或者是點撥。筆者通常在課前一星期就布置作業(yè):查找記敘文布局方法,說說這樣布局的好處。課前三天,筆者會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到了課上,安排先小組、后班級發(fā)言。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要從書本上、作文選上或者是網上查找,這樣就不知不覺地擴大了學習視野、豐富了寫作知識,然后再在課上交流,就會達到相互取長補短的效果。第二,教師講。筆者常從課外書上找一些例子,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需要注意的是內容要精,講的目的是為了激活學生潛能,引導學生回去查閱,而不是炫耀教師知識的豐富。
三、優(yōu)秀的作文,從反復修改中來
學生在作文時往往有個不太好的習慣,那就是不太愿意修改,除了時間上的原因,更多的是主觀因素。為了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修改的習慣,筆者不僅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指出反復修改對提高作文水平的好處,而且多次以名家作品修改成功的案例來佐證自己的看法。
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痹u講不是教師的專利,修改可以讓學生自己來。從初一學年開始,就應教學生如何修改文章。具體內容包括:立意是否健康,材料是否合適,布局是否合理,重點是否突出,開頭是否新穎,敘述是否簡潔,語言是否流暢等等。下面是某一學期作文的修改側重點,列表如下:作文題修改重點作文題修改重點和你在一起依據主旨剪材料成長的腳印布局應突出“成長”我們一起走過怎樣的開頭才算好永遠的歌聲語言首要的是流暢感受幸福敘述宜重點突出狼山之美描寫要有層次感又到三月桃花開學會比較讀懂媽媽真情才能打動人心總而言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積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充實學生的寫作技巧。只有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作文教學效果才能得到確實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郊初中(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