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專女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習群體,有她獨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這個階段如何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女學生群體,在聲樂課程學習進行科學的聲樂訓練是有必要的,能避免這個階段的女生在聲樂學習中少走彎路或者學習上的“拉鋸戰(zhàn)”。本文根據女學生的當前情況,針對聲樂訓練遇到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為培養(yǎng)女學生的歌唱能力和技巧,增強女學生的聲樂學習的感悟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女學生的音樂藝術欣賞能力打下扎實、有效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女生 聲樂演唱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10-060-02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中職教育階段,大多數學生的年齡在15、16歲之間,生理和心理還處在逐漸發(fā)育和發(fā)展階段,社會性別意識同樣處在覺醒的層次上。中專女生作為一個較為特殊的學習群體,在這個階段如何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女學生群體,在聲樂課程學習中進行科學的聲樂訓練是有必要的,能避免這個階段的女生在聲樂學習中少走彎路。
筆者在將近20年的中專教學,發(fā)覺這一階段的女生聲樂演唱和音樂表現(xiàn)方面存在種種不足,甚至在教學中一度帶來困惑:是教學方法出了問題還是在其他方面存在不足,導致學生總體的歌唱效果不盡人意。如普遍存在歌唱能力低下、聲音表現(xiàn)力不到位、演唱技巧相對薄弱、音色和音量等突出問題。通過多年的教學反思,逐漸找到一些問題所在,也總結出一些教學方法。
我認為,中專女生在聲樂學習出現(xiàn)種種不足,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情況。
一是學習認識不夠。許多學校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領導、老師、家長及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認為音樂課程(包括美術、舞蹈、體育)在平時的教學中可有可無,屬于副屬課程,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讓給基礎學科。這樣的思想觀依然存在與社會不同層級價值傾向中,導致當前的音樂教學十分的落后。值得欣喜的是,教育部已出臺了藝術教育相關的利好政策,全社會必須重視藝術教育,把藝術教育納入到學生升學的要求上來;同時從2015年起,所有中職學生要進行藝術素質測試。
二是訓練方法不當。由于受到專業(yè)教師專業(yè)能力的限制,在教學中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個體的不同,采用的教學方法可能是千人一面,整齊劃一;沒有采用適合學生的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
三是學習效果不好。因為社會整體認識上的偏差,音樂教師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加上中專女生本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可想而知最終的學習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
二、中專女生的特征
由于存在多種問題,有必要找出問題的根源。作為音樂專業(yè)教師,有必要認識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中專女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有她獨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及未來職業(yè)特征。
第一、當下生理特征。
中職女學生大多數還處在15、16歲左右,其身體結構和機體組織正在逐漸發(fā)育和發(fā)展之中。如歌唱的共鳴器官,從頭腔、口鼻腔、候腔、胸腹腔都在生長發(fā)展之中,尤其是其聲帶還沒有完全發(fā)育健全,聲帶的張力不夠、候肌、腹肌的肌肉的張力也不強,因此,歌唱的持久性和耐力就會遠遠不夠,同時在聲樂訓練中如果方法不恰當,容易對機體造成傷害,特別是聲帶。
第二、當下心理特征。
因中職女生還處在發(fā)育階段,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女學生存在一定的羞澀感,甚至有恐懼感,在公眾場合歌唱存在很強的排他性。有些女學生在公共場合連說話表達自己的思想都不敢,還指望她來演唱歌曲,這是可以想象到的一種結果。因此,作為音樂老師必須要幫助女學生克服當下的一些心理障礙,樹立學生的歌唱自信心是演唱好歌曲的前提。
第三未來職業(yè)特征
了解學生的未來職業(yè)特征同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演唱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學生專業(yè)技能好壞的標準之一,也是學生未來從事職業(yè)生涯活動的技能支撐。因此。一方面學生自我要認識歌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要充分認識到歌唱技能在學生未來擇業(yè)、從業(yè)的重要性。
三、聲樂學習的訓練方法
在進行聲樂訓練時,教師要注意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中職生大多數還處在青春期發(fā)展階段,生理和心理都處在發(fā)育和發(fā)展之中,特別是她們的聲帶還沒有完全發(fā)育健全,在聲樂訓練中容易造成傷害.因此在聲樂訓練中不僅要考慮她們的身心狀況,還要有正確的歌唱訓練方法。
(一)加強聲樂基礎知識的教學,提高學生對歌唱知識的理性認識
作為專業(yè)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強化聲樂基礎知識的傳授。從歌唱的姿勢到呼吸,從咬字吐字到發(fā)聲技巧訓練,從歌唱語言表達到歌曲分析等理論知識,都要為學生詳細的講解,以便樹立學生對聲樂訓練的理性認識。
(二)強化學生科學發(fā)聲練習
具體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四種可以參照練習。
第一、聞花式氣息練習。這種方法是聲樂氣息練習的常用方法,尤其對女生來講更有效。我們知道,相對肺活量來說女生要比男生少,胸腹肌收縮力比男生弱,橫膈膜的張力也比男生小。因此女生的氣息練習相對男生動作要小,氣息要淺,這樣老師在做氣息練習時一定要關注性別的不同。聞花式的特點是“靜、輕、慢、深”,即采用“慢吸慢呼、慢吸深吸”的步驟。只有理會這四個字的精髓和要領,堅持不懈的訓練,氣息問題一定能夠解決,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第二、哼鳴式頭腔共鳴練習,用單母音練習。
女生的音高天生比男生高八度??墒窃趯嶋H的歌唱狀態(tài)中,許多中職女生高音就是上不去,即使唱上去,質量也不高。原因是女生的頭腔沒有打開,也就是說沒有用上頭腔共鳴器官。哼鳴式頭腔共鳴練習對女生來講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具體做法是:采用單母音練唱,以半音階長音摸進的方式,音量要小,位置要高;在頭頂眉心處感覺有明亮點且眉心處有微微的震動;在聲音延長是注意音量由弱漸強,用真假相結合的半聲歌唱狀態(tài);隨著音高
作者簡介:賀香沛(1970-),男,江西省女子中等專業(yè)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的增加,音量要越來越小,音的位置感覺要越來越高;力求在練唱中有種哭腔的感覺,要感覺哭得動作要小,而且哭得很動情、哭得很內在、很傷心。
第三、念白式咬字吐字方法。
女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天生比男生強。為了強化中職女生的歌唱能力和技巧,進一步加強她們的的語言表現(xiàn)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也是快速提升女生的演唱水平是一條較好的方法。通常的做法就是讓女生不斷地念白,曾強嘴唇和舌頭的靈活性,并且要訓練女生在說話的基礎上進行演唱,這樣就會感覺既親切又自然。
第四、循序漸進式方法。
民間有“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欲速則不達”、“功夫既在身內又在身外”的說法。說明要靜下心來,理性思考,自身不但要勤奮又要做長時間的訓練。只有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才有好的收獲。許許多多的藝術家已經給我們塑造了太多的典范。
(三)歌曲選擇要恰當
在中職階段主要以發(fā)聲練習和學習兒歌為主,兼以少量的藝術歌曲,同時也是要因人而異,有的放矢,一定要選擇適合女生演唱的聲樂作品。
第一,一年級學生應教授歌曲內容為幼兒歌曲為主。例如兒童歌曲《我們的田野》、《春天在哪里》、《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三首雖然屬于兒童歌曲,但風格是各異,情緒也有所不同。教師一方面要分析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風格,另一方面要根據沒個女生的嗓音特點、演唱技巧、表現(xiàn)能力分配不同的作品給學生練唱。學生的嗓音特點是衡量她能適合演唱何種風格聲樂作品的主要依據,一個音樂專業(yè)教師必須要做出基本準確的判斷,否則學生可能要走彎路,或者學習進展不順暢。
第二,二年級學生以教授較為淺顯的藝術歌曲和少兒合唱歌曲為主,同樣在教授歌曲是要注意根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選對相應的學習作品。如作為女生學習的歌曲有許多,例如《十送紅軍》、《花非花》、《送別》、《海那邊》等。
例如歌曲《十送紅軍》教學演唱辦法示范分析:
作品的主題思想和創(chuàng)作背景是:歌曲表達情感是體現(xiàn)軍民魚水情深的革命情懷,是表現(xiàn)紅軍遭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當地老百姓送子弟兵進行戰(zhàn)略大轉移的動人場面。“秋雨綿綿秋風寒,軍民淚灑五斗江,衣袂相牽難分手,親人何時再回鄉(xiāng)!”面對此人、此景、此情此意,我們該用怎樣的聲音去表達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呢?應該從以下幾點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第一要分清段落層次。A部的音量應用相對的弱音去處理,而B部音量比A部要稍微大一些,A部(再現(xiàn)部)則是歌曲的高潮處,音量則應該大一些,但不能太強,因為歌曲的情緒是深情而又內在,憂郁而又淡然。
第二是要在速度上歌曲應該采用中偏慢的處理形式。
第三是在氣息的運用上應講究連貫而又均勻。歌曲中每個小節(jié)里基本上都有裝飾性的伴奏,這個裝飾性的伴奏在氣息的運用上應要保持,要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第四是在音色的處理方面是這首歌曲真正的、主要的技巧之一,也是體現(xiàn)這首歌曲藝術表現(xiàn)力的主要方面。因此,用透明而不顯外在、講究高位置而又柔美的音色是整個作品的聲音色彩。
第五是情緒的對比不宜過大,相對在歌曲的B部則在情緒應要飽滿些(在作品的原作上是男聲齊唱)。
第六是歌曲的演唱形式上,可以是獨唱,也可以是合唱。一般見得多的是合唱的形式出現(xiàn),能更好地體現(xiàn)作品的內涵;
第七是在歌曲的力度處理上要講究充分咬住字頭的前提下,在足夠氣息的支持下,用柔和而不散、輕重有節(jié)制的力度去演唱。
如果女生在學習中能按照以上方法去做,那在歌曲演唱的表現(xiàn)力上就會具有相當藝術水平。
四、結論
中職女生的聲樂訓練方法多種多樣,每個專業(yè)教師都會有獨到的聲樂訓練方法。本文即在根據女學生的當前情況,針對聲樂訓練遇到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還是較為實際。通過多年是教學實踐,以上訓練方法還是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培養(yǎng)女學生的歌唱能力和技巧,增強女學生的聲樂學習的感悟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女學生的音樂藝術欣賞能力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只要貴在堅持,貴在循序漸進,中職女生的聲樂演唱水平一定會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林俊卿著.《歌唱發(fā)音的科學基礎》.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4.
[2]于捷主編.《音樂基礎教程》.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
[3]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室編.《唱歌》.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4]謝莉莉主編.《音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賀香沛主編.《音樂基礎理論與欣賞》.江蘇.江蘇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