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榮輝
聞名孫校,可謂久矣。畢竟早在我出道之前,他便早以“小語三劍客”之一的美名在大江南北傳揚。但事實上,真正與之接觸,時間并不算長。扳著指頭來算,也就才三年多。然而,即便如此,已然獲益良多,常常歡天喜地,不能釋懷。
記憶中,和孫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2010年的3月。
那一日,友人陪同我去北小面試。行在路上,我還忍不住和友人玩笑:今天去了,孫校翻翻簡歷,然后和我簡單聊幾句,接著會說:小彭,明天來上一節(jié)課,怎么樣?你猜怎么著,結(jié)果居然不慎言中。因為事實確乎如玩笑所言,并且,幾乎絲毫不差。只是,較之先前推測,孫校遠比我想象的要平和謙恭得多。因為按約定時間,我過去的時候,他臨時在整理一個緊急文書,于是便由學校一位唐副校長接待了我們。之后不過十分鐘的時候,他匆匆趕過來。初次見面,第一句便是抱歉之詞,然后緊接著就是彎腰鞠躬伸出一只熱乎乎的大手。即便是之后面試,他也是一直笑容可掬,拉家常似的不緊不慢,沒有絲毫咄咄逼人的姿態(tài)。
層層選擇的結(jié)果是,這一年8月底我如愿成為其麾下一員。其實,按他最初選拔之標準,我遠不能及。所以,一度曾為自己感到幸運。但之后慢慢接觸,方才知曉,他之對我的界定是:璞玉一塊。既然是璞玉,為使成器,他便難免行了些打磨雕琢之功。對于我之前的從教經(jīng)歷,孫校曾一度笑曰“野路子”。于是,日益規(guī)范的路上,便沒少他辛苦的引導。書寫,說話,備課,上課,作業(yè)設(shè)計,甚至班主任管理,但凡涉及日常工作,無一例外,他都曾耳提面命,不厭其煩,給予悉心指導。甚至于,只要時間允許,還不惜現(xiàn)身說法,以身示范。
就說不久之前的那一次區(qū)級教研課吧。學校年輕骨干多為他事所擾,我臨危受命。換了平素也就算了,這回卻欲罷不能,因為要舉的是學校課題實驗改革的成果展示這一面大旗,于是便有些戰(zhàn)戰(zhàn)兢兢??墒牵瑢O校見了卻只是笑:“你都久經(jīng)沙場,老同志了,還擔心上課?放心去上,沒問題的?!敝皇?,隔一日,似乎看出我的糾結(jié),便又要了我的設(shè)計,說是要看一看。半日再見,那白紙黑字之上,前前后后,便多是圈圈畫畫,紅色的批注痕跡一大片。第一次試教,孫校親臨現(xiàn)場。第二次試教,他仍舊提前到達教室。其實,較之于第一次,第二次試教已經(jīng)有許多突破。可是,他并不滿意。因為按他之思考,課堂猶如登山,如果學生的思維在40分鐘之內(nèi)沒有引起質(zhì)的飛躍,那么這過去的時間又有什么意義?于是,他決定第二日要親自上一次。其實,課堂是臨時選定的,并且還降了一個年級。甚至,之前與孩子們也沒有招呼一聲。貿(mào)貿(mào)然,我們便進去了??墒牵瑑煞昼姴坏?,孩子們便“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結(jié)局可想而知,課堂如行云流水,高潮迭起。只是,他還不滿意。及至回了辦公室,還謙遜滿滿:“上了才知道,遠不是想象的那樣。時間還要把把緊。你看看,你覺得可行的就借鑒,不好的地方你再改善?!贝我蝗?,我便登臺獻藝,在全區(qū)200多位同行面前。結(jié)果課終,掌聲不絕于耳。而自始至終,和眾人一般,孫校一直坐在臺下。事后,再向他匯報請教,他則一臉笑容,一個勁兒點頭稱好。他笑,我也笑??烧l個知道,這成功的背后,有著孫校多少的功勞。
其實,諸如此般的佩服,遠不止此。年前,因為我的一個集子出版社有意出版,便央孫校給寫個序。那天過去的時候,其實他正奮筆疾書,在案頭寫著什么。沒有絲毫猶豫,他立馬笑說可以,并表示祝賀。之后的事,若不是親身經(jīng)歷,任誰說也無法相信。一個午后,他說邀我去坐坐。前后不過20來分鐘的時間。就只是問問那個集子我創(chuàng)作的緣由和過程,以及我自己對其中作品的認識。但匪夷所思,這個下午三時許我便收到他1400余字的代序。與此同時,那個出版的初稿,他也同時反饋。啟開,紅字小楷,圈點無數(shù)。一一細讀,不由感慨。因為其筆頭之快,拿捏文字之精準,至今讓我嘆為觀止。
然而,更不可思議的是,即便是隨口說說,孫校也能常常成就一篇文章或是著作。去年暑假,他應(yīng)陶繼新先生之邀,共創(chuàng)一部名為《情智教育十日談》的專著。如何創(chuàng)作呢?居然只是兩個人利用網(wǎng)絡(luò)進行QQ對話。他若自己親手操作也就算了,可他因為打字不夠熟練,一直都是邀請幾個同事幫助打字。他呢?只是口述。我很榮幸,其間曾有近兩整天的時間陪伴左右。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因為隨口揀來,皆是文章。平淡如白話自然不足為怪,驚奇的是,常常旁征博引,語出驚人。至于古今中外之教育典故,無一不歷歷在心,如同己出。若不是親歷,有誰會想到,這樣一部極有深度的相關(guān)情智教育的著作竟只是他在十個日子里口述完成。
課上得好,文章寫得妙,這興許早已成為諸多孫粉們的共識??墒獠恢?,孫校還是一個愛書之人。校長辦公桌長約兩米,寬近一米??山话胛恢?,全為孫校擺了書籍。小到報紙雜志,大到專著文集。教育的、管理的、文學的,甚至于哲學類的,都是觸手可及。其實,辦公室有一方墻都是書柜。可是,也總擺不下他的書。以至于,有時候進到他的辦公室,那一排長長的沙發(fā)有時也被圖書所占,看上去也不只是隨便擺擺的。偶爾遇著,他會愛你沒商量,拉你就說他最近讀某某書的心得體會。再者,出行包內(nèi)必然有書。得空,必然手不釋卷。而但凡與年輕人聚在一起,勢必會追著來問:“最近讀什么書呢?給我推薦幾本好書讀讀?!?/p>
三年前,曾有人問我,何故選擇南京。我說:因為孫校在這里。至今不曾后悔。甚至,深以為幸。畢竟,這條路上,正因為一直與孫校同行,我才能夠擁有今天這般從師為學和讀書寫作的從容與淡定。(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