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艷艷
荷蘭數學教育家漢斯·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教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數學的特點是:抽象性、嚴謹性和廣泛應用性。對于小學低年級數學來說,教師就是要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通過生活把數學簡易化,使孩子們深刻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解決問題的鑰匙,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把數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學會用數學。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從興趣入手,利用趣味游戲教學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強,他們渴望學到新的知識,但他們的注意力極易被感興趣的、新穎的內容吸引,感興趣的就愿意做,不感興趣的就心不在焉,無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游戲正順應兒童的這一特點,它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歡樂的游戲中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新的知識。我們可抓住他們的這些特點,從游戲入手,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9的乘法口訣》這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做這樣一個游戲:把20名學生分成兩組,每組10名學生,拿出兩份“0—9”的數字卡片,每組各拿一份,并派一個學生當組長,站在講臺上拿著數字卡片“9”,每組剩下的9位學生輪流上講臺跟組長拿的數字卡“9”組成乘法算式,其他學生說出兩張卡片上數字的乘積,時間限在3分鐘內,看哪一組說得又對又快又多。通過這個游戲,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還可以使這堂課錦上添花,趣味無窮,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生活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數學問題
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親切感。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大都依賴實際生活,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借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和信心,有助于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境,激活他們的思維,讓學生貼近生活,善于挖掘生活畫面。教師講課時要風趣幽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選擇學生關注的話題,運用圖片、實物等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的問題要帶有思考性、普遍性,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活躍、有序。如你家有幾口人?你有幾支彩筆?教室里有幾盞燈?等等,選擇身邊事例提出問題,讓生活變成他們尋找和探索新知的依托,并且借助生活解決數學問題。數學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數學教學要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能力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三、利用社會生活情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意識
生活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著大量有價值的數學現象。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寫日記,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問題,讓生活問題數學化。
教學活動中,我讓學生從買東西、玩、家庭情況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數學,培養(yǎng)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在購物時感受數學。如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寫道:“我和媽媽去買一個轉筆刀,那個阿姨說要26元,我們跟她講價,只買了20元,便宜了6元。26-20=6?!痹谕嬷畜w驗數學:如“今天,我和爸爸、伯伯一起去釣魚,我一邊看一邊數,數到爸爸釣了6條魚,伯伯釣了9條魚,我算了一下,伯伯比爸爸多了3條。所以我對爸爸說加油……”。在家庭生活中領悟數學:買菜、做飯、分水果,家庭生活中的數學就更多了。當然,培養(yǎng)數學生活化意識不僅是為了解數學題,更是在更廣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分析現狀、合理安排、解決問題,讓學生理解數學的現實性和重要性。
四、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在教學中,如果能把數學的抽象性和廣泛應用性有機結合起來,從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數學學習情境,使他們在學數學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與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并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就會使學生改變對數學枯燥的印象,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學習數學興趣的培養(yǎng)。
五、提高學生數學體驗能力,體現數學的趣味性
新課程教材不僅注重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還充分注意到趣味性地展現知識,以及在趣味性中運用知識。如“小小運動會”就是以一場生動有趣的動物運動會,呈現出運動會活動的程序情況。當幻燈片一出現,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畫面色彩豐富,圖中小動物們表演節(jié)目精彩,比賽活動有趣。雖不能親臨現場,但也能感受其中熱烈的氣氛。于是學生一下子就來了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教師適當引導,運用幾何圖形設計了獎杯,滲透了思想教育。這樣不僅解決了知識的應用問題,還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模擬“生活經歷”,體會數學的運用
在數學教學中,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數學,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創(chuàng)設生活中數學問題情境。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把問題情景模擬出來,讓學生體驗。例如在教學“小數三步計算應用題”時,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把數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在課堂上配置了“購物”這個生活原型,用購物發(fā)票的形式呈現應用題。1.在課堂上開設購物超市,讓每位顧客自由選擇購物,并填寫購物發(fā)票。2.從不同的購物組合中歸納出“總金額=物A單價×數量+物B單價×數量”等。3.引導學生通過猜測弄臟購物發(fā)票中的某一個數,從整體上把握以兩積之和為基本數量關系應用題的結構特征。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我們應巧妙地把數學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課堂洋溢著生活氣息,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不斷豐富數學知識,從而提高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