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華
曾記得2010年秋季學期,上林縣民族中學101班學生在我們老師的帶領下,步行3公里到上林縣大明山去開展燒烤活動。一路上我們歡歌笑語,像快樂的小鳥自由地飛翔,心情格外放松。到達目的地后,同學們自覺地撿柴燒火、燒水、包餃子,其樂融融。
當吃飽喝足后,大家圍坐一起做游園活動,活動中有的學生唱歌、跳舞、朗誦詩歌、猜謎語、表演小品等。當輪到我主持節(jié)目時,我結(jié)合此次活動的內(nèi)容,讓學生回答與此活動相關的物理知識,既達到活動目的又有效地了復習功課。
我:一路上我們歡歌笑語,聽到小鳥快樂歌唱,那么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的耳朵呢?太空中的宇航員能聽到我們的歌聲嗎?
學生1:說話聲、歌聲、歡笑聲通過空氣傳播到我們的耳朵;不能聽到,因為真空不能傳聲。
我:早晨的陽光照在我們的身上,在路上形成影子,影子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2: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線傳播。
我:同學們站在河邊照相,為什么水中有倒影?照相機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學生3: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虛像,照相機成像的原理是凸透鏡成像。
我:燒火時是用外焰還是用內(nèi)焰加熱?熱量是通過什么方式傳遞到鍋的?鍋內(nèi)的水沸騰后,怎樣測量它的溫度?
學生4:盡量用外焰加熱,因為外焰熱量高;熱量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傳遞能量使水沸騰的;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我:鍋中水不斷冒氣,在鍋蓋上出現(xiàn)一層小水珠,先后發(fā)生了什么物態(tài)變化?
學生5:鍋中水蒸氣先發(fā)生汽化(蒸發(fā)),后冷卻后變成小水珠是液化現(xiàn)象。
我:包餃子時,同學們用力地捏餃子皮成各種形狀,應用了哪些知識?
學生6: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我:餃子放下鍋后,為什么先下沉后上???
學生6:由于餃子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先下沉,餃子煮熟后體積膨脹,密度變小所以上浮。
煮熟后:用筷子夾餃子、用開瓶器開酒瓶,應用了什么知識?
學生6:應用了杠桿原理。
我:如果每人分得20個餃子,女生剛好吃飽,有些吃不完,而男生則不夠吃,請同學們回憶電學中的知識,它與什么知識相似?
此時,學生們開懷大笑,她們很快便憶起了我上功率時,引用吃飯的例子來生動形容電功率中的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的場景。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jīng)常利用生活實例,將陌生的物理現(xiàn)象變?yōu)槭煜さ臇|西,使教學簡單易懂,學生學習起來容易接受,容易掌握,不容易忘記,所以學生愛聽我上課,課堂效果很好。
通過這次秋游活動,我把活動內(nèi)容與物理知識串聯(lián)在一起,既達到活動目的,又復習了功課。
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只要大家去觀察、去探究、去開拓,就會領略到在生活中學習物理的樂趣!談到物理,有些同學覺得很難;談到物理探究,有些同學覺得深不可測;談到物理學家,有些同學更是感到他們都是聰明絕頂?shù)哪苋?。其實不然。要學好物理其實不難,只要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從生活走向物理,就能學好物理。
在教學中,教師應利用身邊的事例去解釋和總結(jié)物理規(guī)律,這樣學生聽起來熟悉,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只要時時留意,經(jīng)??偨Y(jié),就會不斷發(fā)現(xiàn)有利于物理教學的事物,豐富我們的課堂,活躍教學氣氛,簡化概念和規(guī)律。新課標告訴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xiàn)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guī)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今天,人類所有的令人驚嘆不已的科學技術(shù)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網(wǎng)、核電站、航空技術(shù)等,無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學家們對身邊瑣事進行觀察并研究的基礎上的。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jīng)歷觀察、思考、實踐、創(chuàng)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后的發(fā)展及美好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總之,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妙趣橫生,學生在探索物理現(xiàn)象中會充滿樂趣;將枯燥的物理概念、規(guī)律、現(xiàn)象轉(zhuǎn)變?yōu)樯磉吺煜さ奈矬w、貼近生活的現(xiàn)象,滿足了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及急切的求知欲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