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云
(福建省平潭縣第一中學,福建 平潭 350400)
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因為可以上網(wǎng)。但是,當老師叫他們上機練習時,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看到有一半的學生在玩游戲、上網(wǎng)聊天。上課時,初中生的課堂紀律不好。有的學生還在課堂上吃零食等。信息技術是一門新的學科,它具有靈活性,有很強的操作性等特點?;谶@種現(xiàn)狀,我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要使自身在文化素養(yǎng)、科學知識、人格魅力上有足夠的品味、能力和感召力。它是課堂智慧、妙語連篇的重要因素。計算機的知識更新很快。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要有吸收新知識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捅水”,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充電,終生學習,跟上時代發(fā)展。我們的教師工作非常繁忙,但是教師不能因為生活的繁忙而忽視讀書的重要性,讀書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有一句名言: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麗的城市。
美國學者布魯那首先提出“問題法”,也稱“發(fā)現(xiàn)法”,它認為在教學時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興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程度與教學效果是成正比例。課堂中巧妙提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講多重選擇語句時,我舉例了一個例題,就是說出二戰(zhàn)三巨中任何一個元首的名字。(他們是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答對了,彈出一個對話框,出現(xiàn)“恭喜你,答對了”,回答錯了,彈出一個對話框,出現(xiàn)“對不起你答錯了”。如果使用if語句來處理,要使用嵌套語句,不容易掌握,程序的可讀性和效率方面都比較差的,如果再多一些情況,它的缺陷就會暴露得更加明顯。那么這種情況要怎么辦呢?學生積極思考這個問題,很自然地過渡到多重選擇語句的應用。在上EXECL的函數(shù)應用一課中,我先給學生一份零花錢開支表,問:如何計算平均開支和總開支?是不是要一個單元格一個單元格地算?有什么簡單的方法嗎?學生互相討論,積極思考,最后告訴他們用函數(shù)計算,教師演示一遍平均值函數(shù)和求和函數(shù)的運用。讓學生舉一反三,各個小組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學會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數(shù)的計算,并讓學生計算校歌詠大賽的成績。
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而且要善于設計觸及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做到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講解FOR循環(huán)語句這一節(jié),我先講一個例子,計算出兩個整數(shù)之間所有整數(shù)(包括這兩個整數(shù))之和。之后,提問:編程計算出兩個整數(shù)之間所有偶數(shù)(或奇數(shù))之和。這個程序要怎么編呢?學生參考上一個例子,大多數(shù)學生能編寫這個程序。只要用到FOR循環(huán)語句,把SETP 1改為STEP 2就行了。跳一跳,摘到果子,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他們對信息技術課越來越感興趣了。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在這樣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改變以往陳舊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教學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是不行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從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開始??梢园褜W生分為若干組,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訓練的同時,挑選優(yōu)秀的學生當小組長檢查其他同學的練習情況,對有困難的同學給予幫助。學生間語言更貼近,更易溝通,互教互學,既形成了以學生集體自主活動的主旋律,又使知識掌握得又快又好。信息技術教師要因材施教。作為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在教學中就不能“一本教案講到底”,而是要考慮到不同層次、不同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安排教學。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內容既不能講得太簡單,那樣會使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也不能以基礎好的學生為起點來講,那樣基礎較差的學生就會覺得如同在聽天書,不知老師講的是什么,久而久之,不僅會打擊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使他們失去學習這門課的信心。
教師能夠根據(jù)自己對學校和學生的了解,開發(fā)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適合學生個體發(fā)展的課程,使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得到最大的發(fā)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如有的學生對攝影感興趣,有的學生對網(wǎng)頁制作感興趣,有的學生對手抄報感興趣等。那么就可以相應地開校本課程照片處理、網(wǎng)頁制作、手抄報制作等。還可以把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表揚,給予鼓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增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自信心。
總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是教學的中心,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導向,教師的教學效果好壞,終應由學生的學習成果來體現(xiàn)。只要教師能根據(jù)學生不同需求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能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需要;只要我們的教學能結合課改和反映時代的要求;只要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智力水平提高和發(fā)展,只要這節(jié)課對學生未來人生的發(fā)展能有幫助和啟發(fā),就是一堂有效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