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秋
信息素質是通過技術的利用實現(xiàn)引發(fā)、保持和延伸終身學習,但又是獨立于技術之外的一種基本素質,因此信息素質構成了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石。隨著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對人類社會的作用日益凸顯。信息水平(Information Proficiency)、信息能力、信息素質、信息潛能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將作為評價現(xiàn)代人最基本能力和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
一.信息素質
“素質”泛指社會個體成員的現(xiàn)實的(也包括未來發(fā)展可能性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個體所具有的各種品質則是素質的具體表現(xiàn)。信息素質是指在信息化社會中個體成員所具有的各種信息品質,包括信息智慧(涉及信息知識與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覺悟、信息觀念、信息潛能、信息心理等等。信息素質的核心是信息能力特別是信息加工能力。
二.信息素質教育及其內容
1.信息素質教育是一種旨在根據社會信息環(huán)境,培養(yǎng)和提高個體的信息覺悟、信息觀念、信息主體意識、信息主動精神、信息心理素質并激發(fā)個體信息智慧和信息潛能的活動。
信息素質教育是社會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個人發(fā)展自身綜合素質的需要。目前,以高技術、高學歷化為特征的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信息社會里,對人們的知識和技術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知識更新的需求也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必須解決的緊迫問題。正如日本學者增田米二指出: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會的挑戰(zhàn),唯有實施信息素質的教育。
上個世紀90年代,國外開始關注有關信息素質教育問題。如日本定期對用戶進行信息服務教育和綜合性信息技術訓練。美國課程管理協(xié)會要求學校、學院和大學將信息素質內容結合到學校教育的教學大綱之中。目前,我國的各級各類教育都在大力加強信息技能的培育。其目的就是使人們通過對這些技能的掌握,更好地適應信息化社會所應具有的知識結構及批判性的思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信息素質。信息素質教育能夠激發(fā)社會成員的智慧和潛力,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信息素質教育注重知識的創(chuàng)新,知識的更新是通過對信息的加工得以實現(xiàn)的。
2.信息素質教育內容。信息素質教育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為宗旨的教育,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尋找信息和解決信息問題的能力。因此,信息素質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獻檢索課教育;二是對媒體的知識能力的教育;三是計算機操作與應用能力教育;四是網絡知識教育。
三.中小學信息素質教育現(xiàn)狀
中小學教育是整個社會的基礎教育,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社會中生存和發(fā)展所必備的信息素質已成為時代發(fā)展對教育的現(xiàn)實要求。信息素質的國家標準制定滯后,并按照學生的年齡差異,提出不同階段要求與標準不具體不明確,信息素質尚未納入到各級各類教育的目標與評價體系之中。目前,我國小學基本上沒有開展文獻信息課教學,學生缺乏系統(tǒng)的文獻信息知識教育,缺乏有關文獻信息檢索、識別、歸類、整理的技能訓練。
四.加強中小學信息素質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信息素質教育從基礎教育抓起,實現(xiàn)中小學網絡技術與教學課程的有機整合
“電腦要從娃娃抓起”已成為社會共識,小學電腦教育試點的大量案例表明,5年級是兒童形成邏輯推理能力的時期,這時開始學習電腦程序設計比較合適,有不少軟件天才在11、12歲時就開始嶄露頭角。因此,在小學階段實施啟蒙教育,培養(yǎng)興趣愛好;初中階段加強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初步掌握信息的收集、傳輸、處理的基本方法;高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獨立收集、分析、處理和應用各種信息的能力。使中小學信息素質教育課程成遞進式發(fā)展。同時,通過計算機輔助教育進行教學活動,一方面將計算機和其它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學生學習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操作是信息教育的最重要部分。把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開發(fā)有機整合,并將文獻檢索課作為信息素質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
(二)加強中小學信息素質教育宣傳和理論研究
學校是正規(guī)教育的主體,有計劃地對中小學生實行不同級別的信息素質教育。通過教育領域、信息服務領域廣泛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宣傳,轉變各級政府領導、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內的信息主體觀念,加強信息化建設中對信息素質教育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明確信息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探索信息素質教育的最佳方式和方法,并進一步加以研究和實施。
(三)建立健全中小學信息素質課程教學體系
我國的信息素質教育起步較晚,要強化中小學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應當建立以掌握信息為核心,以強化信息技術知識為基礎,健全信息的查詢、獲取、處理、綜合、評價與再現(xiàn)設計信息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在現(xiàn)有信息技術課程體系和文獻檢索課教學課程體系的基礎上融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實現(xiàn)中小學校圖書館、網絡中心、計算機教研室、教育技術中心的通力合作,共同深化信息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研究。
(作者單位:遼寧阜新河西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