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琦
我曾用山頭尖、筷子尖、筆頭尖“三尖”來形容仫佬山鄉(xiāng)的人文及自然景觀。山頭尖講的是山峰秀美峻拔的自然風光,筷子尖講的是仫佬人心靈手巧,筆頭尖講的是仫佬人文化水平高,多出文人。
仫佬族是人口較少民族,全國人口約20萬人,90%聚居在桂西北的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境內(nèi)。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千百年來仫佬族先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智慧,建設美麗神奇的仫佬山鄉(xiāng),締造絢麗多彩的仫佬族文化。仫佬族尚文、好學之風世代相傳,成為仫佬人良好的文化精神和優(yōu)良的文化基因。在全國56個民族中,仫佬族大學生比例位居前列,有些100多戶的山村,竟有幾十個大學生。仫佬人中有眾多的專家、學者、作家、藝術家,可謂人才濟濟,門類齊全,精英不少,其中以文學人才居多。這一文化現(xiàn)象引起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的興趣,紛紛到仫佬山鄉(xiāng)考察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這一文化現(xiàn)象的基原是仫佬族比較早地接受了漢文化的熏陶,加上仫佬族本身有良好的文化基因,勤奮好學,自強不息。新中國成立之后,優(yōu)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民族政策,更提供了仫佬人才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
仫佬族作家是一個很團結,很有才智,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生活的群體。他們的作品體裁門類齊全,作品內(nèi)容豐富多彩,民族特色鮮明。他們的作品或反映祖國民族大家庭的無比溫暖,或頌揚社會主義的無比優(yōu)越,或盡情描述仫佬山鄉(xiāng)新時期發(fā)生的滄桑巨變和仫佬族人民昂揚奮發(fā)、團結友善、開放包容的精神風貌。無論是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作品風格樸素,以簡潔而生動的筆觸,配合著那樣生動感人的故事,給讀者一種親臨其境的感覺,有一種新鮮活潑的氣韻,讀起來神味雋永,這是仫佬族作家獨特的品質(zhì)。仫佬族作家是自己民族的眼睛、耳朵和喉舌,他們了解、表達和描寫自己民族的情緒、愿望和追求。
藝術的力量是無窮的。詩歌是一團火,在人的靈魂里燃燒。文學可以啟迪人的心智。哪里有人類,哪里就有文學藝術。拒絕文學藝術和不懂文學藝術的人生,必定是枯燥無味的人生。當今仫佬族文壇新人輩出,作品燦如繁星。韶光易逝,往事難忘。回顧仫佬族文學發(fā)展歷程,時時扣動我的心扉。朝花夕拾,花瓣上依然凝結著昨夜的露珠,晶瑩剔透……但我想這只是對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發(fā)展的涓滴貢獻??梢灶A料,在黨的文藝路線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事業(yè)必將日益更新更快更健康地發(fā)展,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作出光輝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