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鋒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在實踐中不少教師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問策略,在選擇與使用時常常會出現(xiàn)偏差,并因而影響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本文擬在分析有效提問基本特征的基礎上,結合實踐中的典型案例,提出有效提問的策略。
面對教學內容,教師該如何將其轉化成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問題呢?筆者以為,教師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選擇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提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引起學生的探索;其次教師提問時還要兼顧問題的寬泛性和指向性,提問既要符合學生的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jīng)驗,又要緊緊指向預定的教學目標;第三教師還應適時、適度地使用探詢性問題,用于澄清學生的回答,激發(fā)新信息,或重新調整回答,使之朝更有成效的方向擴展;最后,提問還要注意避免一些問題,確保提問的有效性。
一、選擇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提問
面對相同的問題情景,提出的問題不同,教學效果亦會有差異。因此教師提問時,尤其需要考慮提問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
(一)提問要激起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思考
課堂提問要難易適中,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度,以激起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思考。如教學“直線”時,根據(jù)學生認知領域中有“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6種不同層次行為,對于直線概念也有相應的以下不同提問方式:
①你知道什么是直線嗎?
②你會畫直線嗎?你能說說畫直線的步驟嗎?
③可以在這兩點之間畫一條直線嗎?
④下面的圖畫中,哪幅圖表示一條直線?
⑤不用尺子你怎樣畫出一條直線?
⑥以下這些線條中,哪些是曲線?哪些是直線?
6種不同提問方式,引起學生思考層次也不同,教學時如何把握呢?我們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實際情況采用相應提問方式,引起學生不同層次的思考,一般來說前3種類型提問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學模式,后3種類型提問常用于接間教學模式。
(二)提問要給學生留有探索的空間
探索是數(shù)學的生命,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要能引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 。如在北師大版數(shù)學第四冊內容為“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初步認知“平行四邊形有4條邊、4個角及什么是對邊、什么是對角”的知識后,就組織學生開展一個“搭一搭”的數(shù)學活動,當學生搭好“平行四邊形”,教師組織評議后,作如下引導:
師:你覺得搭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生1:我覺得搭成功的關鍵是:先搭一個長方形,再拉一拉。
生2:我認為是選4根對邊相等的小棒。
……
上述教學中教師以“你覺得搭成功的關鍵是什么?”這一問題作為導向,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給予學生思考探索的空間大,這樣的提問無疑提升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同時巧妙地認知了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特征。
二、提問要兼顧寬泛性和指向性
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大氣”,不能太小,那種答案顯而易見,一問一答的問題要盡量減少?!按髥栴}”首先要是一個具有現(xiàn)實性的、有意義、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其次“大問題”也必須是指向明確的,它的提出要依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符合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如教學“時間和數(shù)學(一)”(北師大版第五冊),在這節(jié)課里,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每當周六、周日的時候,只要爸爸休息或媽媽休息,他們就會帶飛飛出去玩,這不12月份到了”的教學情境,情境呈現(xiàn)后學生情緒高漲。然后,教師提出“飛飛會想些什么呢?”的問題,提問一經(jīng)提出馬上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與討論。一方面這個問題有一定的復雜性,它是一個包含了很多小問題的大問題,這個大問題一般要利用一定的數(shù)學知識或方法,經(jīng)歷一個過程來解決,因而具有很強的挑戰(zhàn)性。另一方面這個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較易在學生中產(chǎn)生共鳴,問題直指要尋找共同的休息日這一教學活動,因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再如:教學“平均數(shù)應用題”教師在引入學習時用多媒體出示游泳池,并說明游泳池的平均水深1.40米。
教師:你去游泳,安全嗎?
學生:安全,可以在淺水區(qū)。
學生:安全,可以,帶救生圈。
教師追問:真的安全嗎?
學生:安全,可以叫家長陪同。
……
教師只好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圖:最深處1.6米,最淺處1.2米,中間1.4米。
教師:1.4米是怎樣算出來的,是什么意思?
很顯然教師提出的“你去游泳,安全嗎?”這個問題,目的是想讓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問題雖然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也有很大生成空間,但是這個問題缺乏明顯的數(shù)學指向性,難以引起學生數(shù)學的思考。筆者認為當出示主題圖后,可以提出一個具有定向性特點的問題——“有一冒失鬼,一看平均水深1.4米,自己身高1.42米,馬上往水里跳,你們認為這樣安全嗎?”估計學生就會順著問題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水深的含義。
三、有效提問要注意避免的問題
(1)使用的問題太復雜,語意模棱兩可。
(2)教師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對于超出你認為是恰當范圍之外的答案,你會拒之門外,其實這里隱藏著不可預約的精彩。
(3)提問時心中無教學目標,不能肯定自己為什么要問這樣的問題。
(4)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作出回答。
(5)把提問作為懲罰學生的一種手段。
總之,對待課堂提問,要求教師心中有學生、有目標、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學生,才能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只有心中有目標,才能“粗中有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長袖善舞”,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