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G40(2014)2-02-01
作者:劉記平 吳艷玲
近階段,我們深入全縣各個中心校進行聽課、評課,引領學科教師進行教研活動,同小學科學教師在科學教學方法、教材處理、學科專業(yè)知識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農村小學科學教師積極上進,求知欲強,對新教學理念的渴求和熱愛科學的感情深深打動了我們。但通過深入了解,農村小學科學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
1.實驗課、觀察課目的不明確,實驗方法指導不到位。實驗過程學生沒有真正進行探究,學生實驗“草草了事”。教師急于得出結論,實驗流于形式。
2.講授科學知識不能把握深度。例如:解讀“光的折射”只從現(xiàn)象上理解,不要求講解水中鉛筆部分為什么向上彎折。探究“敲擊鑼,然后立刻用手捂著鑼面,鑼聲停止”該活動進一步說明物體振動產(chǎn)生聲音,不要對“余聲”“回聲”再解讀等等。
3.“三維目標”落實不到位。部分教師對知識與技能目標關注較多,落實也比較到位,但過程與方法相對落實較弱,更不太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三維目標整合不夠。
4.科學老師語言邏輯性不強,問題不明確、不具體,在引領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方面缺乏指導,由于不能深度解讀教材,因此很難挖掘教材的智力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進行啟發(fā)點撥,使得學生不能深入進行探究。
建議采取措施:
1.專業(yè)引領——加強科學老師的培訓力度,對年輕科學教師應做到“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引領科學老師認真解讀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教材,時時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的思想。
2.由于科學課重在引領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因此科學老師應充分利用資源,每節(jié)課課前做足“功課”,能分組進行實驗的盡量分組實驗,需要演示的實驗教師應帶著成功的實驗進課堂。只有引領學生積極探究,才能深入研討。實驗方法要科學、規(guī)范。實驗材料要“有結構”,發(fā)放要“有秩序”。
3.科學課程標準談到:小學科學課是科學啟蒙教材,重在引領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因此,關于科學知識,依據(jù)科學課程標準,該講的必須講清楚,該點到的只點到為止。教師對學科知識的掌握要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要有“大教材”觀。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欣賞自然,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想象,樂于探究。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敢于放手,不包辦代替,學生能自己得出結論的知識點,教師不重復講解。
總之,農村孩子有條件親近大自然,更有利于從自己身邊的事物去了解科學,更有興趣的去探究。農村廣闊的田地,條件得天獨厚,科學老師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干好本職工作!
(作者單位:山西省曲沃縣教育局教研室 0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