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G40(2014)4-04-03
作者:陳冬仁
2011年新修訂的小學語文對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要求是: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從要求中我們可以知道筆順教學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在實際教學中筆順規(guī)則是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的一大難點。
現(xiàn)在一年級語文每個學期的教學都任務特別繁重,一年級的孩子如果真的是從“0”開始學習則很難跟上教學的進步,因此大部分一年級學生在進小學前已經(jīng)會認字和寫字了。但“湊字”“拼字”“畫字”現(xiàn)象特別嚴重,這很是讓教師和家長頭痛。因此,作為一線的低年級語文教師,我覺得在日常的教學中,從細微處入手,重視生字筆順的教學是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而抓住低年級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征,恰當發(fā)揮趣味語言這一潤滑劑的作用,在一些學生容易出錯的筆順的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回”“日”“田”等字時,許多同學總是喜歡先封下邊的口后寫里面的部分。課上,我教學它們的時候風趣地說:“小朋友的家里都有人,我們要等人全部回家了才能關門的哦,不然就很沒禮貌了,關在門外的人也會很生氣的哦?!边@樣學生就記住了這些全封閉的字的筆順是先里邊后封口了。
再如,在教學“門”的筆順時,我對學生幽默地說:“小朋友,門上鎖了,我們要進門就要先開鎖哦,點就是門上的鎖,你們現(xiàn)在知道門的筆順了嗎?”這節(jié)課下來,全班同學門的筆順全部寫對了。
又如,在教學“奶”和“級”這兩個字時候,因為右邊的第一筆是不同的,怎么讓學生區(qū)分清楚而不至于在以后記混淆呢?我們備課組在討論的時候一致認為這樣來教效果肯定會更好:“奶”字我們教學右邊筆順時說:“老奶奶年紀大了,背有點駝,所以先寫橫折折折鉤(老師板書),然后給老奶奶一根拐棍(教師板書撇)。 “級”字我們教學右邊筆順時說:小朋友,想學好,筆先拿(師板書撇),認真學,一級一級升上去(師板書橫折折撇)。通過這樣形象的描述和機智幽默的語言,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兩個字的筆順,并且不容易再錯了。
如果我們的筆順教學工作到位了,同時注意生字的間架結構,相信學生的識字和寫字能力會越來越強的。
(作者單位:江西中國工農紅軍正人紅軍小學 34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