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浪,肖 飛
(1.重慶市合川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401520;2.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重慶 400016)
腦梗死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占腦血管疾病的70%,其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以5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fā)病多見。腦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達5%~15%,存活的患者中致殘率約為50%,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和智能障礙。然而,輕度的認知功能障礙通常不能及早感知,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質量及功能恢復進程,對其進行早期干預可有效預防癡呆的發(fā)生[1]。本研究觀察尼麥角林及茴拉西坦在防治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70例腦梗死患者系2012年1~6月本科住院的患者。診斷均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標準[2]。均經(jīng)頭顱CT或MR檢查確診為腦梗死。全組病例無意識障礙、嚴重的失語、嚴重的肝腎功能疾患及其他并發(fā)癥。對每例患者進行編號,并記錄年齡、性別、學歷、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煙酒史等)。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65~82歲;文盲12例,小學18例,中學及以上5例;高血壓28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癥26例,心臟病6例。對照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齡62~78歲;文盲8例,小學21例,中學及以上6例;高血壓30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癥22例,心臟病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學歷、病程、危險因素、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經(jīng)顱多普勒(TCD)間有均衡性,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定 在治療前患者有認知功能障礙者,以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為標準,均未達到癡呆的程度。腦梗死患者入院時的MMSE評分:≤17分0例;17~24分53例;24~29分16例;30分1例。ADL評分:<20分0例;20~40分15例;40~60分25例;>60分30例。
1.3 給藥方法 觀察組患者服用尼麥角林,每次10mg,每日3次,連服用12周。對照組患者服用茴拉西坦,每次0.2g,每日3次,連服12周。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腦卒中二級預防及活血化淤治療。
1.4 觀察指標 入院時進行MMSE、ADL評分及TCD檢查,12周后復查MMSE、ADL評分及TCD檢查。在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可能與用藥有關的不良反應及出現(xiàn)的意外事件。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及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MSE評分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MMSE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ADL評分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ADL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TCD檢查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血流速度明顯下降,而觀察組則明顯提高(P<0.01),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s,分)
☆:P<0.05,與同組入院時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 n 入院時 入院12周后觀察組 35 21.9±2.7 26.7±2.2☆★對照組 35 22.4±3.3 25.0±2.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s,分)
☆:P<0.05,與同組入院時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 n 入院時 入院12周后觀察組 35 58.7±18.3 44.9±20.0☆★對照組 35 57.4±21.3 43.7±24.0☆
2.4 不良反應 治療前后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均無明顯變化,觀察組、對照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速度變化比較±s,cm/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速度變化比較±s,cm/s)
☆:P<0.05,與同組入院時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12周后比較。LMCA:左側大腦中動脈;RMCA:右側大腦中動脈;LACA:左側大腦前動脈;RACA:右側大腦前動脈。
組別 時間LMCA RMCA LACA RACA觀察組 入院時 60.86±10.10 59.43±9.15 36.89±5.90 37.57±7.21入院12周后 81.09±10.92☆▲ 88.37±11.03☆▲ 57.86±8.53☆▲ 62.06±9.61☆▲對照組 入院時 62.26±11.68 59.34±9.64 38.97±6.75 38.72±6.02入院12周后 54.54±13.43☆ 54.23±11.78☆ 33.71±8.22☆ 34.04±6.13☆
癡呆目前已經(jīng)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問題之一,其患病率和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指數(shù)上升的趨勢。腦梗死后一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甚至出現(xiàn)血管性癡呆。然而,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但尚未達到血管性癡呆程度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血管性癡呆患者,這就要求醫(yī)務工作者在臨床工作中應該更加重視對這一類患者的治療,盡量改善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病情,避免其向血管性癡呆發(fā)展。
尼麥角林是一種半合成麥角堿衍生物,國內(nèi)外多個臨床研究表明,它能有效改善腦梗死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3]。尼麥角林治療認知功能障礙的作用機制:(1)具有α-受體阻滯作用和擴血管的作用,從而增加腦血流量[4];(2)能抑制神經(jīng)元突觸的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從而提高紋狀體內(nèi)乙酰膽堿濃度,故具有膽堿能的作用[5];(3)通過抑制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性來抑制ATP的分解,從而提高機體ATP的水平、加強腦細胞能量的新陳代謝、增加腦細胞對氧和葡萄糖的攝取及利用[3];(4)有研究表明,尼麥角林可提高大腦行為機動腦區(qū)的蛋白質的生物合成[6];(5)國外的一些研究還發(fā)現(xiàn),尼麥角林可通過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改善血液流變學的異常,而增加腦細胞供氧,有利于促進腦細胞的新陳代謝,顯著改善腦細胞的功能[7]。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血管性癡呆的患者的腦血流量及代謝率均較健康人下降,且腦血流量及代謝率下降的程度與認知功能下降的程度呈正相關性[8-11]。這些均表明尼麥角林可全面改善機體的認知功能。
茴拉西坦是一氨基丁酸(GABA)的環(huán)化衍生物,主要成分是阿尼西坦。它能通過血腦屏障,選擇性作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促進大腦海馬區(qū)乙酰膽堿釋放,增強膽堿能的傳遞,增進磷脂吸收與蛋白質合成的作用,可提高記憶、改善癡呆的認知功能[12-14]。兩組患者經(jīng)過12周治療后,患者MMSE評分有所提高,觀察組在記憶力、回憶能力、計算力方面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兩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服用尼麥角林的腦梗死患者大腦中動脈和大腦前動脈的血流速度在發(fā)生腦梗死后12周后有所增加,而服用茴拉西坦的患者的血流速度有所下降。
[1]林慶蘭,葉美玲,林美麗,等.奧拉西坦改善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的療效[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0(6):556-558.
[2]李文慧.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380.
[3]宋王潔,劉黎,李學敏.尼麥角林與茴拉西坦治療血管性癡呆療效對比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6,14(9):702-703.
[4]徐玲玲.尼麥角林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研究[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1,2(1):38-39.
[5]Cafagna N,Di Clemente A,Cavanus S,et a1.Modulation of hippocampal Ach release by chronic nicergoline treatment in freely moving young and aged rats[J].Neurosci Lett,1995,197(3):195-198.
[6]張玉華,李艷麗,耿紀錄.尼麥角林與茴拉西坦治療血管性癡呆臨床研究[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8,17(3):138-141.
[7]Nagakawa Y,Akedo Y,Kaku S,et a1.Effect of nicergoline on platelet aggregation,plasma viscosity and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in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Arzneimittel-Forschung,1990,40(8):862-864.
[8]王惠青,張瑩,魏其達.尼麥角林治療椎-基底動脈缺血性眩暈[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1,20(3):203-204.
[9]李小鳳,胡長林.尼麥角林防治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yī)學,2006,35(14):1295-1296.
[10]魏秋玻.尼麥角林聯(lián)合胞二磷膽堿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研究[J].藥學進展,2004,28(9):421-424.
[11]沈君,沈新,張麗,等.腦通治療多梗死性癡呆患者BCM、CBF、DI改變的研究[J].中國微循環(huán),2001,5(2):145-146.
[12]許村蘭.茴拉西坦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2(19):56-57.
[13]Canonico V,F(xiàn)orgione L,Paoletti C,et a1.Efficacy and tolerance of aniracetam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mary or secondary mental deterioration[J].Riv Neurol,1991,61(3):92-96.
[14]柴濱,李菁晶,龍潔.茴拉西坦與吡拉西坦治療記憶減退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學雜志,2000,35(4):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