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是一門形象思維很強的學科,筆者認為適當地滲透一點理科思想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于實現文理思維互補,促進學生思維的全面發(fā)展。
下面筆者就從自己的三次教學嘗試出發(fā),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粗淺看法。
一、分類討論思想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地評價古人思想
在解答某些數學問題時,有時會遇到多種情況,需要對各種情況加以分類,并逐類求解,然后綜合得解,這就是分類討論法。分類討論是一種邏輯方法,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能訓練人的思維條理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適時滲透一點分類討論的思想,以彌補形象思維的不足。
在講授粵教版必修2《逍遙游》(節(jié)選)時,筆者在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設置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滲透了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逍遙游》是莊子的代表作品,逍遙游的意思就是無所依賴、絕對精神自由地遨游在永恒的精神世界。我們還學過莊子的《庖丁解?!?,結合你所掌握的莊子的資料談談你對這種思想的看法?
(筆者提示學生可以試著用數學里的分類討論的思想來思考。)
在經過3分鐘討論后,同學們紛紛開始舉手回答。
有同學說:“人就應該有精神自由,天賦人權!莊子的思想應該好好地繼承并把它發(fā)揚光大?!?/p>
有同學說:“莊子竭力逃避現實,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要成為“真人”,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覺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與萬物同體,完全解脫塵世間的利害、得失、毀譽、是非,精神上得到絕對自由,進入逍遙游的境界。這是一種虛無主義思想,萬萬要不得!”
筆者進一步引導學生:“代數中的分段函數,需要分段討論函數的單調性。分段函數需要分段討論,我們能不能分時間段討論一下莊子的思想?”
在筆者的再次提示下,有學生舉手了。他說:“我們人類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區(qū)別看待莊子的思想。一個人在年輕的時正是創(chuàng)事業(yè)的時候,需要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這時候萬萬要不得消極避世、一味自保的思想;一個人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齡,這時一切都該放下,該頤享天年了。這時避世就不再是消極,而是一種養(yǎng)生的王道?!?/p>
剛才這位同學在老師的提示下很好地運用了數學中分類討論的思想談出了對莊子思想的看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適當地滲透一點分類討論的思想,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評價古人思想的能力。
二、一次函數思想能幫助學生做好圖文轉換題
(2012年廣東茂名二模)下面是中國歷次個稅調整示意圖,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從表中可以看出,我國個稅的歷次調整情況是:
參考答案:
我國個稅起征點分別經過了800元、1600元、2000元、3500元四次調整。
數學中的正比例函數的關系式表示為:y=kx(k為比例系數)。當K>0時(一三象限),K越大,圖像與y軸的距離越近。函數值y隨著自變量x的增大而增大。
在講解(1)題時,筆者告訴學生可以用“正比例函數中函數值y隨著自變量x的增大而增大”來描述我國個稅的歷次調整情況,個稅起征點可以看成y軸的函數值,從1980年9月到2011年9月的時間變化可以看成是X軸自變量的變化。那么,你只要按照數學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對語文試卷圖文轉換題先進行X軸的描述,再進行y軸的描述,經過兩次描述,就達到了利用函數關系描述解答圖文轉換題的目的。
筆者認為描述的關鍵詞可為:“隨著……的變化,……呈現出……的趨勢”。
所以,在作答語文試卷圖文轉換題時,引入數學中一次函數的思想,就可保證這道概括描述題得高分或滿分。
三、化歸(換元)思想能幫助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實現相近素材的順利轉換
化歸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解題思想,也是一種最基本的思維策略,更是一種有效的數學思維方式。所謂的化歸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決有關數學問題時采用某種手段將問題通過變換使之轉化,進而達到解決的一種方法。一般總是將復雜問題通過變換轉化為簡單問題;將難解的問題通過變換轉化為容易求解的問題;將未解決的問題通過變換轉化為已解決的問題,通過變換轉化將陌生的問題轉化成熟悉的問題。
教育部《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必修課程”的“表達與交流”中明確指出“寫作理論類文本,如評論、隨感、雜文等”,這就確定了議論文寫作是高中階段語文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在寫議論文時常常會碰到這樣一個問題,對于給定的議論文題目,找不到完全相似的素材,只能找到相近的寫作素材。這時,就可運用數學中化歸的思想將通過變換轉化將陌生的問題轉化成熟悉的問題去解決。
例如,筆者布置了學生以“缺點也美麗”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陳同學的原稿是這樣寫的:
缺點可以是標志性的。有無數專學驚嘆維納斯精致的五官,感嘆她黃金分割的美好身體,卻遺憾她那一雙斷臂??扇螒{世界頂級的設計師、雕塑家絞盡腦汁,卻沒有一個辦法能夠是高貴的維納斯比現更美麗自然。于是放棄,這一雙斷臂是無限的空間,人讓每一個人對這一片空白能擁有想象的美麗,是她獨一的優(yōu)點。(《缺點也美麗》)
這段論證沒有點題,筆者建議陳同學用數學中的化歸思想,通過一定的轉換,將陌生的問題轉化成熟悉的問題,實現點題。斷臂之于維納斯是殘缺,那么只要把殘缺轉化為缺陷,維納斯的這個例子就是切合中心論點的。在筆者的提示下,陳同學做了如下修改:
缺點可以是標志性的。有無數專學驚嘆維納斯精致的五官,感嘆她黃金分割的美好身體,卻遺憾她那一雙斷臂??扇螒{世界頂級的設計師、雕塑家絞盡腦汁,卻沒有一個辦法能夠是高貴的維納斯比現更美麗自然。于是放棄,這一雙殘缺的斷臂雖然是維納斯的缺點,但正是這個缺點給了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讓每一個人對這一片空白能擁有想象的美麗,這個缺點成了是她獨一的優(yōu)點。
在上述的議論文寫作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了數學中化歸(換元)思想,實現了從“殘缺”到“缺點”相近素材的順利轉換。
再如海倫凱勒是一個身體殘疾有缺陷的人,這個例子若運用化歸轉換法就可把缺陷,把身體上的缺陷轉化成為缺點來寫,這也是相近素材間的轉換。
以上就是筆者從自己的三次教學嘗試出發(fā),談出自己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一點數學思想的粗淺看法。筆者認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適當地滲透一點數學思想有利于彌補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于實現文理思維互補,促進學生思維的全面發(fā)展。
但是,不可為了刻意追求文理互補而強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入理科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本身就屬于兩個不同“國度”,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只有當確實適合引入理科思維時才可引入,不能有絲毫的牽強,否則就是“舍本逐末”。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普通高中文理學科思維互補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FFB108134)
(劉寶澤 深圳市光明新區(qū)高級中學 518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