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民
兒子打來電話說:“老爸,今天多燒幾個菜,我的一個同學要來吃飯?!闭f罷沒等我回話就把電話掛斷了。
我迅速有了個疑問,男同學還是女同學?女同學似乎不大可能,他小子不敢。那就是男同學,怎么想到來我家吃飯?
兒子打亂了我的計劃,我把買好的面條放進冰箱,重新奔向菜市場。一刻鐘以后,大蔥、青椒等就拎進了廚房,還破天荒地割了五塊錢的羊肉。回來的路上碰到熟人,那個人問:“李二塊,今天改善生活呀?”我笑吟吟地說:“今天兒子的同學要來吃飯?!?/p>
喊我“李二塊”是有緣由的。父親生病到去世花了一大筆錢,雪上加霜的是,我下崗了。家里的存款越來越少,我和老婆只得在牙縫里節(jié)省,不必吃的不吃,不必喝的不喝。所有財力都要集中起來,三年后,還要喂大學的校門呢。想到未來,我們的心里長滿了荒草。我們不得不改變生活方式,把原來每周一次的面條增加到每周五次。只有周末兒子回來時,我才會切兩塊錢的肉,從不多買。時間長了,我就落下了“李二塊”的外號。
但是,兒子的同學要來吃飯,在兒子的同學面前不能丟面子。
我已經(jīng)計劃好今天的菜譜,蔥爆羊肉、香菇青菜、家常豆腐外加一盤青椒胡蘿卜,葷素搭配,色香味俱全,這應該上得了臺面了。摘菜時我本想給妻子打個電話,告訴她這事,但又想一個電話的費用值兩棵大蔥呢,算了。
我系上了好久沒用過的圍裙,心里突然涌上一絲幸福感,我很久都沒有這么正兒八經(jīng)地做過飯了。豆腐是用豆瓣燒的,湯水在鍋里歡快地翻騰,每一個水泡爆裂后都釋放出一股奇香。我往鍋里滴了幾滴白酒,順便倒了滿滿一塑料瓶蓋,一飲而盡。
外面房門響起了鑰匙聲,老婆回來了。我告訴她今天兒子的同學要來家里吃飯,老婆反應極快,說:“那不可能吃面條。”我告訴她,面條已經(jīng)藏起來了。
說話間,老婆已經(jīng)麻利地拖起了地板。只要有客人來,老婆一定會把房間里里外外都打掃干凈,她一直非常注重維護家庭形象。我們家里已經(jīng)很長時間沒有客人來吃飯了,為了減免不必要的開支,我們總是很小心地回避各種社交活動。
我搬出了折疊圓桌,這張桌子現(xiàn)在也很少用了,上面落滿了灰塵。我用熱抹布擦拭后,這張桌子馬上就鮮亮起來,桌子鮮亮了,房間也鮮亮起來了。菜全都齊了。盡管只有四個菜,但卻顯得豐盛誘人。我倒了半杯酒,這次老婆沒有斥責我,只是溫柔地要我少喝點。酒味菜味混合在一起,凝成了一股喜慶的氛圍,真可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到了兒子放學回家的時間,門鎖嘩啦響動了一下,兒子傻笑著出現(xiàn)在門口,一個人?!巴瑢W呢?”我們問。兒子傻笑幾聲,回答道:“沒有同學!”兒子的話讓我們吃了一驚,而且頓時有些失落,這頓飯可是特意為兒子的那個同學準備的呀!正要責問,兒子又說話了:“老爸,今天可是你的生日啊,生日快樂!”眼前忽地有些模糊了,兒子打開燈,房間顯得十分敞亮。
這一頓飯,我喝得有點多了。
問題:
1.兒子為什么不直接提醒“我”今天過生日,而騙“我”說有同學來吃飯?
2.文章中哪個段落運用了插敘?試分析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3.上文寫我們“不必吃的不吃,不必喝的不喝”,為什么“我”不僅喝了而且還“喝得有點多了”?
4.如何理解文中畫線句中的“喂”和“荒草”呢?
《兒子的同學來吃飯》
1.如果直接提醒了,“我”肯定不會放在心上,還是吃面條打發(fā)過去了;只有這樣騙“我”,“我”才會吃好點,過一回像樣的生日。
2.第四自然段。交代了“我”被叫做“李二塊”的由來,交代了家境的困難窘迫。
3.主要是因為兒子的孝順懂事,讓“我”非常感動,所以“我”有點喝多了。
4.“喂”字將大學擬人化了,十分形象地表現(xiàn)了“我”對大學巨額學費的擔憂和害怕?!盎牟荨边\用了比喻的修辭,傳神地表現(xiàn)出“我”想到未來時的那種凄涼的心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