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江淑 詹小珠 劉青云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腦血管病患者數(shù)量逐年增多,其致殘率、致死率高,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神經介入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腦血管疾病的常用手段,能夠較好地恢復腦細胞功能,降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從而提高生活質量。神經介入作為一種新型治療手段,患者對其了解甚少,加之對病情的擔心,多數(shù)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大大影響了康復效果。本院神經外科近年來對神經介入治療患者給予全程心理護理,取得了不錯的療效,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神經外科2011年6月-2013年2月期間收治的42例擇期行神經介入治療的患者,均經顱腦MRI、CT確診。42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平均分為兩組,研究組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齡43~75歲,平均(60.2±9.5)歲,前交通動脈瘤7例,后交通動脈瘤5例,頸內動脈瘤5例,大腦中動脈瘤4例;對照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齡42~77歲,平均(61.3±9.7)歲,前交通動脈瘤6例,后交通動脈瘤6例,頸內動脈瘤6例,大腦中動脈瘤3例。既往有腦血管病史且遺留神經功能缺損、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認知和情感障礙、凝血功能障礙等患者均已排除在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全程心理護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術前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以熱情、負責的態(tài)度多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不良情緒,并給予針對性疏導,傾聽患者訴說,讓患者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從而拉近醫(yī)患距離,取得患者的配合。通過宣傳冊、開展講座、一對一交流等方式,向患者詳細講解病情,介紹神經介入治療的優(yōu)勢、特點及預后,讓患者對自身病情和治療方法有個明確的認識。介紹介入治療成功的例子,讓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減輕心理負擔。
1.2.2 術中心理護理 手術當天盡量不要過早將患者推入手術室,以免引起過度緊張、焦慮情緒?;颊哌M入手術室后難免會出現(xiàn)恐懼、害怕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面帶微笑,配合肢體動作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颊咴谑中g前對家屬的依賴性較高,必要時可以讓患者和家屬進行電話、視頻的交流,同時爭取家屬的配合,讓家屬鼓勵、安慰患者,從而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基礎。手術操作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表情,及時給予安慰、鼓勵,分散其注意力,從而減輕疼痛程度。
1.2.3 術后心理護理 術后及時護送患者回病房,主動關心患者,及時詢問患者的感受。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疼痛是正常現(xiàn)象,與其進行輕松愉快話題的交流,以分散注意力,減輕疼痛程度和焦慮情緒。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家庭和社會的幫助,向患者和家屬交代如何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了解真實想法,解決實際問題。
1.3 觀察指標 (1)焦慮程度:手術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進行焦慮評分。(2)康復效果:①療效:隨訪12個月,根據(jù)格拉斯哥評分(GCS)轉歸標準分良好、中度殘疾、重度殘疾、植物生存和死亡;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穿刺部位出血、水腫等;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斯堪的那維亞卒中量表評分評價神經功能缺損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焦慮程度對比 研究組術后焦慮程度較術前有明顯改善,且改善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康復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GCS預后情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焦慮評分對比(±s) 分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焦慮評分對比(±s) 分
*與研究組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術前 術后研究組(n=21) 48.6±8.2 38.7±7.6*△對照組(n=21) 48.3±7.9 44.5±9.1
表2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對比
腦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殘率、致死率的特點,而神經介入具有微創(chuàng)性、定位準確性、并發(fā)癥少、可重復性等優(yōu)點,現(xiàn)已廣泛用于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1-2]。但介入手術畢竟是一個有創(chuàng)操作,對患者有較強的沖擊,加之患者對自身病情的不了解,因此患者常常存在緊張、焦慮、孤獨、落寞等不良心理情緒。不良心理情緒持續(xù)存在容易影響神經、內分泌調節(jié),引起基礎生命體征的不穩(wěn)定,這樣就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也不利于術后的恢復[3-7]。給予神經介入治療患者必要的護理對于整個疾病的治療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轉變,心理護理在整個護理中的地位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視?,F(xiàn)代護理提倡以人為本,人性化護理是關鍵,而心理護理是人性化護理的關鍵一環(huán)。做好心理護理能夠減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拉近醫(yī)患之間的距離[8-10]。本研究中,筆者對神經介入治療患者給予全程心理護理,通過改變患者的感覺、認識、行為等,調節(jié)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應對方式,提高患者對病情和手術過程的認識,解決心理沖突,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時在圍手術期采取多種措施消除各種緊張因素,分散其注意力,從而使其保持一顆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來面對手術帶來的應急[11-15]。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焦慮程度較術前有明顯改善,且改善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通過全程心理護理,筆者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減輕了其負面情緒,讓患者能夠在一個清楚、明白的狀態(tài)下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全面治療,使其主動參與臨床治療,這樣就很好的減輕了焦慮情緒。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GCS預后情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就提示,給予患者全程心理護理后,患者處于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下來應對手術應急和術后康復,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術后恢復,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大大提高了術后康復效果,且顯著降低了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總之,對神經介入治療患者給予全程心理護理有助于提高心理耐受能力,減輕焦慮情緒,提高康復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普及。
[1]權霞良.優(yōu)質護理在神經介入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17):2624-2626.
[2]張素蘭.39例危重神經介入患者家屬心理狀況、心理需要及護理干預[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18(8):1276-1278.
[3]李寶英,陳瑞容,梁喜芳,等.100例腦血管神經介入術圍術期護理心得[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1):237-238.
[4]譚永.神經介入治療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全程心理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12(1):132-133.
[5]李永紅,梁佩云,何麗芝,等.心理行為干預對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5):59-60.[6]梁佩云,陳建娥,王麗,等.進展性腦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術的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7):613-615.
[7]鄭小珍,朱麗錦.橈動脈穿刺行冠脈介入診療95例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12):86-87.
[8]鄧曉蘭.心臟介入術后并發(fā)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7):114-116.
[9]蔡明玉,何亮,王立富,等.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現(xiàn)代醫(yī)學,2011,39(4):467-469.
[10]王小霞,曹作為,夏鷹,等.顱內動脈瘤破裂經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的臨床護理[J].海南醫(yī)學,2014,25(3):465-466.
[11]施婷婷,湯儉芳.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0):80-81.
[12]符曉艷,周華東.腦血管介入術后造影劑遲發(fā)性過敏反應的觀察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1):1109-1111.
[13]胡小萍,吳小兵,劉彩萍,等.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圍術期腦血管痙攣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13):73-74.
[14]梁月琨.神經內科腦部血腫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整體護理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2(20):125.
[15]楊莉.精細化護理對腦血管介入手術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及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3):57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