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娥
摘 要: 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一個班級的文化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滴水穿石的。
關鍵詞: 物質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建設 無聲教育
人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生活,客觀環(huán)境激發(fā)并制約著人的思想和行為,對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學校是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班級作為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重要場所。班級環(huán)境的布置和班級良好風氣的形成對少年兒童的成長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可以說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一個班級的文化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塑造、鍛煉學生,無疑比單一的說教的效果好很多,影響深遠。
一、物質文化建設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創(chuàng)造一個教育人的環(huán)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教室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場所,教室的文化氛圍不僅體現班級的精神風貌,而且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對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創(chuàng)造一種教育和學習的外部文化環(huán)境,以情境的氛圍使學生置身其中,在感染熏陶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境,使其熱愛生活、感悟人生,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的認知起到導向作用。
1.教室的布置
充分利用教室的各個角落,讓一花一草都能活,一墻一壁都能“言”,讓教室的每一寸空間教育功能最大化,例如:前門是勵志的班名和班級座右銘。教室前后墻上開設一些小欄目,如黑板右側設置“學習園地”,每兩周更新一次,上面分別張貼著學生寫的好作文、書法作業(yè)、美術作品、手抄報等。后黑板左側設置“光榮之星”,這是結合班規(guī),比一比誰的星最多,然后每兩周評選五名“光榮之星”,并把被評上的學生的相片貼在上面。后黑板右側是“我為班級爭榮譽”,分別張貼著學生各種參賽獲獎的獎狀。教室的左右兩側和走廊分別張貼勵志的名人名言,如“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學生始終生活在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中。
2.教室的美化
優(yōu)美溫馨舒適的教室環(huán)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的疲勞。在工作中我深切地體會到,在一個窗明幾凈、文化氛圍濃厚的班級里,師生的榮譽感、班級的凝聚力會加強。但身在農村學校,這有點難。干凈的教室不是打掃出來的而是保持出來的。盡管老師平時工作中經常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但白墻壁上的腳印、涂痕還是有增無減,兩天沒“念經”地上照樣紙屑很多。面對這種情況,我利用周末帶領學生粉刷墻壁,讓學生通過辛苦的勞動看到教室的變化,不忍在白墻壁上留下痕跡。再發(fā)動學生種花種草點綴教室。又在一些醒目的地方,設計一些講究衛(wèi)生的溫馨提示語。
二、制度文化建設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班級作為學校最基層的組織形式,應有一定的組織紀律。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和組織構造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保障,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
首先,讓學生參與討論,制定班級公約。這些公約是以民主討論的形式,針對本班存在的一些現象而制定的,有針對性,可落實,可操作。例如:本校處于農村,學生在衛(wèi)生方面較不講究,亂扔果皮紙屑的現象屢禁不止,因此班級公約里明令禁止:不得隨地吐痰亂扔紙屑,有違反者,清洗教室,并不能參評本周的“光榮之星”。再如本班有幾個較高大的男生,經常好欺負小同學,故在班級公約里有一條:欺負弱小者,將受到全班鄙視,并且將被拒絕加入集體活動。對積極發(fā)言,按時完成作業(yè)者給予加星或扣星。通過這些形式,對學生進行激勵和約束。每兩周得星多的被評為“光榮之星”。這些看似有點幼稚的班級公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班級衛(wèi)生干凈了,欺凌弱小的現象減少了,互助互愛的現象普遍了。
三、精神文化建設
高昂的群體士氣,可以使班級具有很強的凝聚力,拿破侖說過:軍隊士氣與裝備之比是3∶1。這說明士氣在塑造人的性格方面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昂的士氣可以使同學關系和諧,在學習、生活、工作中表現出良好的性格品質。那如何塑造高昂的“士氣”呢?
首先,我們討論給班級取名,并且討論確定班級的口號和座右銘,讓學生對自己的班級有一種歸屬感和自豪感。師生討論后給本班(五年一班)取名為“揚帆班”,口號為“揚帆揚帆,揚起勝利的風帆”,座右銘為“讓我們揚起生命的風帆,不論前方是暗礁或險灘,我們是掌握生命的舵手”。并且告訴學生,在我們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甚至遭遇這樣那樣的不幸,但我們要做生命的強者。并且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并把自己的座右銘貼在書本上,讓它時刻激勵自己克服困難,勇敢前行。我也向學生展示自己中學時代的座右銘:“人總是在織夢、碎夢、希望、失望的起伏中一生一世,但我們務必堅信的是跌倒再爬起來?!痹诩て饘W生的士氣之后,向學生提出班級的奮斗目標:踏實、勤勉、團結、合作、創(chuàng)新。即腳踏實地,勤奮努力,團結協(xié)作,再創(chuàng)輝煌。前兩個目標是學習方面的,后兩個目標是做人方面的。然后讓每個學生根據班級奮斗目標制定自己的目標。可以自己跟自己比,也可以找層次相當或高一點的對手比。然后過一個階段自己做一個總結,包括學習方面、為人方面,看有沒有進步,并通過適時總結調整自己以后的前進方向。教師適時開總結會,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并舉行學習經驗交流會。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強化合作行為,促使學生普遍提高學習水平。真正營造出團結友愛、奮發(fā)向上的集體氛圍。
馬克思曾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在學校中,并不是唯有教師才是教育者,環(huán)境也可以是無聲的教育者。營造出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秩序井然、積極向上的育人環(huán)境,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