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勤華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廣泛而深入的運用,特別是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快速溶入,教育的內容、手段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革。網絡,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承載、以課堂為全部的教學環(huán)境,構建了學生為中心,信息技術為依托,具有豐富的網絡多媒體學習材料和虛擬現實的學習環(huán)境。
嚴格地講,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也不是簡單地把網絡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真正實現網絡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水乳交融的“融合”,借助高效的信息技術彌補單一教師個體、教學資源的“弱勢”,發(fā)揮群體資源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發(fā)掘每位學生的潛在智能,更優(yōu)地激發(fā)學生的語言習得,并以此來評價教學的效果。這樣的教學,著力打破目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機械疊加的局面,從而實現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
泛在學習(U-Learning),也稱無縫學習,是指無時無刻的溝通,無處不在的學習。從技術層面上講,它是指借助無線通信技術,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任何內容。
泛在學習帶有的持續(xù)性、直接性和交互性的特點正是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英語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所在。本文旨在探討網絡環(huán)境下,以泛在學習理念為核心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的建構。
一、糾偏,教學的引領
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教師更多的作用在于傳授知識、監(jiān)督和管理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受體角色中。在當下的多媒體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下,小學英語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轉變理念,將原來偏軌的教學思想糾正過來,教師的身份將由原先的傳授者轉為設計者、引領者和評估者。
1、設計者。教師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盡量個性化的任務,保證教學計劃在個體中的順利實施,以求達到教學的有效乃至高效。
2、引領者。教師不斷地關注教學細節(jié),監(jiān)控學習狀況,并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整,通過塑造、訓練等方法引領學生取得提高。
3、評估者。教師還應該即時對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策略掌握情況、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采用合理的激勵手段,推動教學行為的深化。
多媒體網絡的情境下,小學英語教學的多功能性使得教師既要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又要發(fā)展其能力,增強其學習動機。在目前階段,學生是處于轉型期的學習者,如何幫助他們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自身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二、情感,學習的觸發(fā)
影響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除了學習環(huán)境、教師的水平等客觀因素,更多地涉及學習者本身的情感因素。
克拉申在他的“情感過濾假設”中指出,有了大量的輸入環(huán)境并不等于學生就能學好目的語,第二語言習得的進程還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語言輸入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變成語言的接受。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
具體到小學英語教學,就是教師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借助有感染力的語言,尤其是肢體性的語言、形態(tài),完成學生學習的觸發(fā),給學生一種正能量的傳遞,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完成聽、說、讀、寫,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認知。在網絡環(huán)境下,在形象的畫面、音效中,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真正做到“玩中學”,形成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例如在教學4A Unit4中跟“can”相關句式時,在學生自主閱讀Cartoon time多媒體小故事后,教師出示多種道具,學生一下子躍躍欲試。為了幫助學生建構有效的知識體系,教師和某幾位學生先進行示范,幫助學生提取有用的語言信息:
教師飾演老鼠,學生飾演鴨子和小鳥,在活動中進行表述。S1: Quack, quack. I can swim. Can you ? T: I can swim too. S2: Tweet, tweet. I can fly. Can you? T: Ouch, ouch. I cant fly. But I can have a try.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情意盎然,潛移默化中理解了can和cant的區(qū)別與用法??梢?,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有效的活動形式,可以增強學生參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情趣,活動、游戲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許多性質不同的情景,使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各種感官都參與到求知活動中去。
三、主體,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網絡環(huán)境下,依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表現,樂于模仿的心理特點,要善于從網絡內容中發(fā)掘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拓展開發(fā)。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首先,這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力的擴充。其次,這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其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再者,這能夠讓學生將課堂所學在參與主題活動的過程中進行運用,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從而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
1、排演經典童話劇
童話的語言簡潔、生動,瑯瑯上口,充滿童真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通過排演經典的童話劇,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感,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生活的熱愛。
教師可以從網絡上選擇下載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經典童話故事:如《小紅帽》、《皇帝的新裝》、《丑小鴨》、《金手指》等等,并根據故事情節(jié)由教師共同編寫童話劇本,形成《經典童話劇本集》,并以之為藍本進行排練、演出。
2、編輯英語畫冊
為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鼓勵每個學生都來做“小小編輯”,比如在家用電器、廣告牌、各種商品的標簽等等內容中尋找生活中的英語元素,編輯成“生活英語畫冊”;鼓勵學生關注社會熱點時事,組織學生通過手抄報記載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匯編成“社會熱點時事英語畫冊”。
四、互動,評價的有效
與小學英語教學的網絡化相匹配,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評價模式。教師可以以大課堂多媒體教學和課余網絡平臺為依托,建立新型的、動態(tài)的、交際的、師生互動的評價模式,著力體現評價的個性化、即時化和互動化。
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應當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的新的評價觀,將評價作為學生主動學習的一部分,作為教師教學活動的一部分。在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多采用總結性評價,如單元練習、期末考試等??偨Y性評價更多地關注整個階段的教學結果,意在獲得教學工作總效果的證據。而學習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在現階段的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反饋及時、管理方便、省時省力等特點,對整個教學過程做跟蹤監(jiān)控、檢測、指導,突出過程評價,也就是形成性評價。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qū)八坼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