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正確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聽、說的語文能力。讀、寫、聽、說能力都以思維能力為基礎而互相依存、互相滲透,不可分割。每一種能力的強弱直接制約著其他能力的發(fā)展,影響語文能力的整理效應?!皩憽钡哪芰κ且环N綜合能力,它牽連著讀、說、聽的能力怎樣,也就是客觀地反應了他的聽、讀、說的能力。作文教學是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過的最重要的形式,作文教學進行的是最嚴格、最規(guī)范的語言訓練,也是語言學習和運用的最全面的總結和檢測。由此可見,作文教學是一種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寫作成了困擾廣大語文教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這個問題便成了語文教師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幾年來,我一直在摸索嘗試作文教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有如下體會。
一、“師傅領進門”是學生寫作的關鍵
古語云:“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是說給學生聽的,意在強調(diào)學生自己在學習中的作用。但前半句則是說給教師聽的,在進行教學時,我們教師應首先問問自己“你把學生領進門了嗎?”作文教學很關鍵。
寫作課歷來被學生視為“頭疼課”,一提寫作先皺眉頭,可見他們還未入門,認為寫作領域深不可測,不敢也不愿涉足,教師作為向?qū)Ш蛶煾担瑧撊绾螏ьI學生踏上寫作之旅呢?
(一)思想上,易化寫作
第一堂寫作課上,教師就要告訴學生,寫作并不神秘也并可怕。寫作就是要把自己心里所想的用文字表達出來,把這些話要調(diào)整,讓它有條理、有重點、有中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別人明白要表達的意思。這樣先讓學生在思想上放下包袱。接下來,教師可以出示一兩個話題,讓學生圍繞所給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既要充分肯定又要適當點撥,然后讓學生把自己剛才所說的話寫在紙上,讓他們在進行簡單的寫作嘗試后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
(二)實踐上,讓學生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
“生活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流個不停?!敝逃胰~圣陶先生這段精辟的話語以極其生動形象的筆觸寄希望于教者:在指導學生寫作之前,應先帶領學生深入到生活這一源泉中,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幫助學生把“無米之炊”變成“有米下鍋”。
1.學校生活是知識、理性與情感交織的寶庫。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是獲取知識的沃土,是提升智慧的熔爐。這里有瑯瑯的讀書聲、沙沙的寫字聲,更有愛心寫就的感人故事。同學間或輕如煙淡如水,或甜如蜜、甘若泉的相互關心而帶來的瞬間感動,都值得我們語文教師細心挖掘,這樣學生的作文才會充滿活力,充滿生活情趣。
2.社會生活是一個異彩紛呈的大舞臺。對于學生來說,社會生活較為簡單,如果能恰到好處地捕捉到自己生活中的細節(jié)、閃光點,挖掘出其深刻的內(nèi)涵,就能使文章生色、升級。因此,引導學生把握好生活就成了作文的關鍵。
讓學生走出狹小的書齋,廣泛地接觸社會,關注民生,把社會引進課堂,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審美意識,使學生擁有源頭活水,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二、營造課堂氛圍,激發(fā)寫作興趣
傳統(tǒng)的作文課堂上那種沉悶的氛圍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興趣,埋沒了學生的天性,導致作文教學使教師疲憊,學生乏味,學生作文空洞、呆板無味、虛情假意。我們另尋蹊徑,以開放的課堂環(huán)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讓學生從交流中獲取激情
常言道:“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互換之后,我們就有了兩個思想?!弊魑恼n上,交流討論是一種特定的激情方法,學生頭腦中的各種觀點和想法,通過互相碰撞與激發(fā),思維活躍起來,就會各抒已見。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激發(fā)興趣
綜合訓練的設計活動,目的在于采用特定環(huán)境激發(fā)興趣,這一方法,給學生提供或創(chuàng)設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去指定他設計的內(nèi)容,要求他們凈化雜念,集中精力,進入角色。可以進行爭吵或辯論以確定最佳的活動方案。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引出最佳思維,并且給他們一個施展的空間,在不知不覺地完成寫作的準備工作。
(三)讓學生在互改中走向成熟
讓學生進行互評互改活動,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交代與了解所寫的內(nèi)容。聽的學生會一面聽,一面與自己的文章進行比較,也會得到提高。通過朗讀與欣賞,展示與挖掘成功之處。讀完全文,讀者特地會把自己得意之處挑出來,說說好在什么地方,并刻意朗讀一遍。學生之間相互提出不足,探討修改。修改后再欣賞,以至完善。
學生批改作文,重在相互商量,研究學生的寫作興趣、閱讀興趣、批改興趣。適應學生心理,組織好了,才有實效,學生的批改能力才會提高。
三、注重作文的評改工作
寫后批改是驗收、提高學生寫作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批改是對學生作文進行總體檢驗,有針對性的細致指導,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想認識的重要一環(huán),所以評改工作必須落到實處。以往的教學習慣是: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進行審批,審批后做一下綜合評述,肯定優(yōu)點,提出不足,繼而做下一次作文。那么,對于教師的“評”,學生是怎樣看待的呢?其中的不足,學生是否改正呢?教師無從知曉。如此往復,評改工作又有何意義呢?盡管教師們下了很大功夫?qū)徟魑?,但效果卻不顯著,所以,必須把“改”的工作也落到使出。要想讓學生知道如何“改”,老師先要做到認真“評”,不能粗枝大葉,要細評,做到從“小”到“大”。所謂“小”,即每個字是否正確,每個詞是否準確,每句話是否通順,每段話是否連貫,每次意思是否統(tǒng)一。所謂“大”即所選材料是否能表現(xiàn)中心,組材是否合理,敘事是否完整,寫人是否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結構是否完整,文章是否形神兼?zhèn)洹R龅竭@一點,教師會很辛苦,但我認為辛苦的背后會有收獲。也只有老師做到這一點學生修改作文時才會知道如何改,改什么。改后的作文教師要再次審閱,了解每個學生“改”的情況,如有缺點再次指出,從而完成督促和反饋工作。對學生而言,修改作文的過程,就是提高能力的過程,改前的作文與修改后的作文兩相對照,也能使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從而能夠提高寫作興趣?!霸u”“改”作文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在作文教學中是分不開的,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緊密結合必然會促進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總之,作文教學過程實是在教師指導之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作文技能訓練和素質(zhì)訓練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很重要,教師指導好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發(fā)揮出來。語文教師應按不同作文訓練,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