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懷慶
摘 要:本文以新課改為標準,以初中化學為載體,運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對對初中化學進行案例研究。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案例研究;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197-01
目前我國探究式教學發(fā)展的狀況是,80年代以來我國在探究式教學方面確實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沒有從根本接受以學習為根本的傳統(tǒng)式教學方式。一味的注重探究式教學的花樣,忽略了學生的動手,主動探究尋找答案。強調(diào)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并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到真正的快樂。
一、轉(zhuǎn)變觀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初中學生到九年級才接觸到化學,剛開始會對化學頗有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是學到化學的元素符號,化學式,常感到會抽象難懂,感到難懂會使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化學知識的難點,使原有的興趣轉(zhuǎn)變穩(wěn)定的,持久的興趣?那就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探索隱藏在化學現(xiàn)象背后的化學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由新鮮感轉(zhuǎn)變成持久性的動力。
二、轉(zhuǎn)變方法,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探究:
長期以來的傳授式教學模式,以教為中心,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踐動手的培養(yǎng)。新課程理念就是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提倡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究活動,實驗才能更有效的。那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問題設置出來,方法引導出來,然后讓學生親手以實驗的方式把答案尋找出來。要盡可能的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fā)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的方案,參與設計。實現(xiàn)自主,體驗,參與合作的學習方式,為終生學生打下基礎。在整個的實驗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始終能帶著問題學,并且總是處于動眼看,動手做,動腦想的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不斷的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提高了動手實驗的能力,合作與交流表達能力,對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的調(diào)動,注意力的集中有促進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初中第十單元酸和堿 第一課時酸堿指示劑 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試劑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滴加之后溶液紅色出現(xiàn)后立刻就消失了,這讓學生很納悶。如果老師只講一講具體原因?qū)W生肯定印象不深刻,不如設計實驗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探索尋找答案:“讓學生準備兩瓶NaOH溶液一瓶比稀溶液,和一瓶濃溶液,分別滴加酚酞試劑觀看現(xiàn)象”,學生就會從實驗中找到答案,溶液太濃紅色消失的較快,溶液稀紅色消失的較慢。從而增加了學生的成功感和探索實驗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不能完全依賴于課本,要有永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1、能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學生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收集證據(jù),動手實驗,討論交流,形式假設一系列的活動,創(chuàng)造能力 觀察能力 實驗操作能力 信息處理能力 交往能力 推理能力 歸納演繹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全面的訓練;
2、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讓學生通過觀察 分析 思考 抽象 綜合 概括 推理 歸納等種種思維活動,實現(xiàn)了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從分析到概括的轉(zhuǎn)變,讓學生開闊思路,訓練思維。
3、教會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
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發(fā)現(xiàn)”的積極學習,強調(diào)探究的過程,注重探究的方法引導。有利于學生學會探究的思路與方法,從而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典型探究教學案例與分析:【案例實錄】:對一包干燥的白色粉末組成進行探究【教師提醒】:它由碳酸鈣、碳酸鈉、氫氧化鈉三種固體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提出猜想】:白色粉末可能的組成有:①只有碳酸鈣;②只有碳酸鈉;③只有氫氧化鈉;④是碳酸鈉、碳酸鈣的混合物;⑤是碳酸鈣、氫氧化鈉的混合物;⑥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
【探究思路】:利用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不同設計實驗加以甄別,先分別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鈣,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選擇適當?shù)脑噭┖头椒ㄍㄟ^實驗探究其組成。
【查閱資料】:①碳酸鈉俗稱純堿,溶液呈堿性. ②CaCl2、Ca(NO3)2、BaCl2等溶液呈中性
【實驗探究】:把班級同學分為甲 乙 丙 丁 四個組,分別利用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進行分組探究實驗:甲組同學:取適量白色粉末裝入試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的水,振蕩.結(jié)果白色粉末全部溶解,本組同學相互討論交流得到結(jié)果。學生代表回答:“經(jīng)過小組實驗發(fā)現(xiàn)溶液全部溶解因此排除猜想①④⑤”乙組同學:在甲組同學實驗結(jié)論的基礎上,乙組同學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再滴加2~3滴酚酞試液,振蕩后觀察,溶液變成紅色.學生代表回答:“溶液呈堿性只有猜想是③正確的”教師:全體同學共同討論提出不同的意見
【質(zhì)疑】:丙組同學卻不是這樣認為,他的理由是 Na2CO3溶液顯堿性也能使酚酞變紅,丁組同學:進一步確定白色粉末的組成,在甲同學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結(jié)果有氣泡產(chǎn)生,于是丁同學認為可以排除猜想③
【小結(jié)】:教師分析以上各個小組的實驗探究和激烈的討論,總結(jié)實驗中的現(xiàn)象進行歸納分析利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得到的現(xiàn)象進一步完善。
案例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次設置問題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并且合作做實驗探究問題所在,讓學生通過實驗來找出答案。從而獲得成功感。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使課堂氣氛得到很好的活躍。但是也有一些遺憾,學生對實驗操作能力不是很好,從而在使一些實驗現(xiàn)象不是太準確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1] 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探究. 孫小蘭. 成功(教育版). 2009 (1)
[2] 新課程下初中化學實驗改革初探. 任曉麗. 科學咨詢. 2009 (10)
[3]中學化學學習情景的創(chuàng)設技巧. 舒紅群. 教育學術月刊. 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