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相生
【主題闡述】
站在山巔,仰望蒼穹,看星河浩瀚,聽罡風(fēng)颯颯,聞吶喊聲聲。那吶喊,是歷史的回音,是英雄的豪氣,是志士的宏愿,是赤子的忠誠,是布衣的膽魄,是偉人的宣言。英烈先賢的話語蘊含民族精神。讀一讀,感奮不已;想一想,心潮澎湃。民族精神永放光芒,大國崛起勢不可當。
向中華民族的英烈先賢們致敬!
【素材展示】
霍去?。骸靶倥礈?,何以家為!”
霍去病,漢代名將。這位沒有敗績的軍事天才,在短短24年的人生中,多次出塞征戰(zhàn),為西漢取得抗擊匈奴的最終勝利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他善騎射,敢深入,慣于閃擊突襲。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8歲的霍去病率輕騎八百,進擊匈奴,殲敵兩千,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他兩次擊敗匈奴,控制河西,打通西域通道,被封為驃騎將軍。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他與衛(wèi)青共滅匈奴主力,封狼居胥山,使得匈奴不敢再于漠南建立王廷。漢武帝為獎勵他,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所華美的住宅,叫他去看看滿意不滿意,他卻對漢武帝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王維曾贊他:“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p>
陳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西漢后期將領(lǐng)。字子公,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東北)人。公元前36年冬天,匈奴郅支單于殺害漢朝使臣,遠遁康居8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雷霆出擊,奔襲三千里,出奇兵鐵血清掃之。滅郅支之戰(zhàn),漢軍合理利用己方優(yōu)勢,遠程奔襲,兵貴神速,攻城斬首干凈利落,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心理上,都對匈奴構(gòu)成了沉重打擊。此役使秦代以來的北方邊患得以解除。甘延壽、陳湯在給漢元帝的奏疏中道:“郅支單于慘毒行于民,大惡逼于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并應(yīng),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他戍邊御敵,屢次擊退西夏的侵略,保衛(wèi)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吟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詩句,然而他想到了“燕然未勒歸無計”,于是就在那里風(fēng)餐露宿,操勞半生,正所謂“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國家利益與個人私欲這一矛盾,自古至今始終在拷問著人們的心靈。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理想遠大,精神崇高,追求真理,他視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為己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王安石:“天變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因循保守,于是提出了這一著名的“三不足”論斷。王安石變法以“富國強兵”為目標,從新法實施到守舊派廢罷新法,前后將近15年時間。在此期間,每項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都收到了預(yù)期的效果:使豪強兼并和高利貸者的活動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級官員、皇室減少了一些特權(quán);而鄉(xiāng)村上戶地主和下戶自耕農(nóng)則減輕了部分差役和賦稅負擔(dān),增加了財政收入。各項新法或多或少地觸犯了中、上級官員、皇室、豪強和高利貸者的利益,最終被罷廢。
戚繼光:“封侯非我愿,
但愿海波平?!?/p>
日本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倭,來自日本的海盜因此被稱為倭寇。明軍與倭寇作戰(zhàn),開始時常吃敗仗。1555年,戚繼光調(diào)任浙江后,招募農(nóng)民和礦工,組成新軍。他嚴明紀律,賞罰必信,并配以精良戰(zhàn)船和兵械,精心訓(xùn)練;還針對南方多湖澤的地形和倭寇作戰(zhàn)的特點,審情度勢,創(chuàng)造了攻防兼宜的“鴛鴦陣”戰(zhàn)術(shù),以十一人為一隊,配以盾、矛、槍、狼筅、刀等長短兵器,因敵因地變換隊形,靈活作戰(zhàn),每戰(zhàn)必捷,世人稱之為“戚家軍”。1562年戚繼光受命入閩剿倭,先后蕩平橫嶼、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臺州、平海衛(wèi)、仙游等戰(zhàn)役的勝利,基本蕩除東南沿海倭患。戚繼光以捍衛(wèi)邊疆為己任,屢克強敵,戰(zhàn)功卓著。曾寫詩言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因禁煙一事,林則徐被革職查辦,充軍發(fā)配新疆伊犁。此詩是他在西安與家人告別時所作。原詩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弊髡咴陬h聯(lián)中表示愿以自己的生命報效國家,怎能因個人禍福而回避。
鄧世昌:“我們?yōu)閲鲬?zhàn),
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p>
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為了保護旗艦,鄧世昌指揮“致遠”艦開足馬力,搶到“定遠”艦前面,迎戰(zhàn)來敵?!爸逻h”艦在四艘敵艦的包圍之中,頑強作戰(zhàn),不斷炮擊敵艦?!爸逻h”艦彈孔累累,炮彈打光了,水線以下也多處受傷,船身傾斜,眼看就要沉沒。他登上艦橋,慷慨激昂地向全艦宣布:“我們?yōu)閲鲬?zhàn),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F(xiàn)在我艦船傷彈盡,無力再戰(zhàn),我決定撞沉‘吉野,與它同歸于盡?!比灩俦R聲高呼,表示擁護。鄧世昌登上駕駛臺,兩手緊握舵輪,開足馬力,向“吉野”艦猛沖過去。敵艦上的士兵見了,驚恐萬狀,紛紛跳水逃命,“吉野”艦的艦長也嚇得手足無措。這時,一發(fā)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fā)射管,使管內(nèi)魚雷發(fā)生爆炸,導(dǎo)致“致遠”艦沉沒。全艦二百多名將士,除二十七人遇救外,其余全部壯烈犧牲。
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區(qū)南邊的菜市口戒備森嚴,遠處駛來了6輛囚車。隨著軍機大臣、監(jiān)斬官一聲令下,劊子手屠刀揮處,6位戊戌志士的頭顱落地。為首的志士便是譚嗣同。譚嗣同曾經(jīng)和梁啟超、康有為等人一起倡導(dǎo)變法。戊戌變法失敗后,慈禧太后下令要把這些倡導(dǎo)變法者殺掉。當時,梁啟超曾勸譚嗣同一同出逃,但被譚嗣同拒絕。譚嗣同慨然宣稱:“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自嗣同始!”第二日黎明時分,譚嗣同命仆人敞開寓所瀏陽會館大門,自己安然品茶,坐等官兵拘捕。后來,譚嗣同用一腔鮮血證明變法之正確,理想之堅定。他在北京菜市口就義前,對圍觀的百姓高聲大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p>
這兩句詩出自魯迅《自嘲》,原詩是:“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魯迅在北京時期遭軍閥迫害,曾避居醫(yī)院;后來南遷上海,又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尤以1931年至1933年為最厲害,即以“左聯(lián)”五青年作家遇害和楊杏佛被暗殺為高潮。這段時期,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魯迅時刻都有遇害的危險,所以他自比“運交華蓋”,自稱“未敢翻身已碰頭”。人身不自由,暗中受人跟蹤,須“破帽遮顏過鬧市”。處在如此險惡環(huán)境下,恰如“漏船載酒泛中流”,一不小心就會沉入激流之中,但他卻泰然處之。敵人愈是壓迫,他愈是痛恨敵人,愈是頑強戰(zhàn)斗,愈是熱愛人民,因此寫出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边@一名句。它是魯迅精神的真實寫照,體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先賢們憂國憂民、嫉惡如仇的崇高品質(zhì)。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wù)。”
1944年夏天,八路軍戰(zhàn)士張思德在陜甘寧邊區(qū)安塞縣燒炭,由于燒炭的窯洞塌方,被砸在窯洞中身亡。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屬機關(guān)為張思德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參加了追悼會,并發(fā)表了《為人民服務(wù)》的著名講話,高度贊揚張思德“為人民服務(wù)”的精神,指出張思德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盀槿嗣穹?wù)”“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奮斗精神”是毛澤東提倡的共產(chǎn)黨員的三種精神。建國后,在中共中央機關(guān)所在地北京中南海,其正門新華門內(nèi)的影壁上有毛澤東手書的“為人民服務(wù)”。周總理一直在胸前佩戴“為人民服務(wù)”的橫條徽章。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時的正式口號也包括“為人民服務(wù)”?!盀槿嗣穹?wù)”,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立黨宗旨的高度概括語言,被中國共產(chǎn)黨各級黨政機關(guān)及其工作人員作為座右銘和行動口號加以使用。
彭德懷:“西方列強奴役我們國家的
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
近代以來,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中國人毫無尊嚴可言。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軍隊屢戰(zhàn)屢敗的屈辱史,終被抗美援朝戰(zhàn)爭改寫??姑涝瘧?zhàn)爭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新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國力衰弱,交戰(zhàn)雙方的武器裝備更是有天壤之別,但中國軍隊士氣高漲,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創(chuàng)造了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神話。戰(zhàn)后,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元帥自豪地說:“過去西方列強在中國沿海架上幾門火炮,派幾萬人的軍隊就能長驅(qū)直入中國的首都,繼而奴役我們國家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薄爸袊且活^睡獅,一旦醒來,全世界都會為之震驚?!蹦闷苼鲈?jīng)如是預(yù)言。
鄧小平:“中國人窮是窮一點,
但打起仗來是不怕死的!”
1982年4月至6月,英國通過堅船利炮戰(zhàn)勝阿根廷,重新奪回了馬爾維納斯群島。當年9月,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挾馬島海戰(zhàn)勝利之余威來到中國,找中國領(lǐng)導(dǎo)人鄧小平談香港問題。這位“鐵娘子”威脅說,英國要以非和平方式保留對香港的治權(quán)。就是在1997年以后繼續(xù)統(tǒng)治香港,縱然不能,主權(quán)換治權(quán),再不能,第三步棋,給你制造麻煩,讓中國得一個燙手的山芋。誰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鄧小平斬釘截鐵地說:“主權(quán)問題是不能夠談判的!中國政府和領(lǐng)導(dǎo)人不是晚清政府和李鴻章!”他悠悠地吸了口煙緩緩地說:“中國人窮是窮一點,但打起仗來是不怕死的!”“香港不是馬島,中國也不是阿根廷!”撒切爾夫人沒有想到竟有人敢對她說出如此強硬的話,還絕不許討價還價!“請首相閣下相信:如果中國要對收回香港的方式作出改變,今天晚上我們的士兵就可以進入香港。”這些擲地有聲的話語,讓撒切爾夫人絕望了。在走下人民大會堂臺階時,她心神不寧,不小心摔了一跤。昔日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最終歸還了香港。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維多利亞港灣上空冉冉升起。
【運用示例】
建國后,盡管我國的國力還很弱,我軍的裝備還很差,但我們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只要有人欺負我們,我們就堅決予以還擊,如抗美援朝、珍寶島戰(zhàn)役、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西沙海戰(zhàn)、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等。
中國人民渴望和平,但從不害怕戰(zhàn)爭!
1982年4月至6月,英國通過堅船利炮戰(zhàn)勝阿根廷,重新奪回了馬爾維納斯群島。當年9月,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挾馬島海戰(zhàn)勝利之余威來到中國,找中國領(lǐng)導(dǎo)人鄧小平談香港問題。這位“鐵娘子”威脅說,英國要以非和平方式保留對香港的治權(quán)。就是在1997年以后繼續(xù)統(tǒng)治香港,縱然不能,主權(quán)換治權(quán),再不能,第三步棋,制造麻煩,讓中國得一個燙手的山芋。誰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鄧小平說:“中國人窮是窮一點,但打起仗來是不怕死的!”昔日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最終歸還了香港。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維多利亞港灣上空冉冉升起。
我們愛我們的祖國,愛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保衛(wèi)祖國,關(guān)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jīng)劫難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