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艷 (荊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外一科,湖北 荊州 434000)
改革開放以來,骨科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康復學也越來越受重視。骨科創(chuàng)傷一定需要康復護理,及時正確的康復護理有助于病人縮減康復時間、早日恢復患者的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在我國康復護理工作發(fā)展較為緩慢,基礎薄弱。本文對荊州市骨科康復護理現(xiàn)狀進行相關因素調查,通過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問題,旨在根據骨科護士護理現(xiàn)存問題,找出相關因素,為醫(yī)院完善骨科康復護理工作模式,建立護士護理知識定期培訓機制提供依據,其結果報道如下。
以在荊州市各醫(yī)院工作的骨科護士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為:①目前仍在骨科工作;②在骨科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年以上。采取隨機、自愿原則,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共發(fā)放問卷調查表128份,收回121份,回收率為94.53%。其中5份有明顯問題,因此為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117份,有效率為96.69%。被調查的128名骨科護士,絕大多數為女性。
采用自行設計的《骨科康復訓練中護理活動的現(xiàn)狀調查問卷》進行調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進行調查:①對被調查者現(xiàn)場發(fā)紙質表格,現(xiàn)場填寫并當場回收,所有表格均采取匿名填寫;②電話通知獲得對方同意,再以電子表格的形式發(fā)給被調查者,被調查者填寫電子表格后寄回。問卷內容包括:①職稱、年齡、護理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護理知識獲得途徑等;②護士的康復訓練知識與態(tài)度問卷;③醫(yī)護合作問卷。
將問卷整理,錄入SPSS18.0數據庫,根據數據庫生成的數據分析結果。
受訪者有117人,按職稱、年齡、護理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護理知識獲得途徑等類別進行統(tǒng)計。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受訪者的一般資料
結果顯示:年輕護士占主體,年齡分布呈明顯的副偏態(tài),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占到總人數的54.7%,中位數年齡27歲。工作年限最少為1年,最多達36年,中位數年限5年。文化程度以中專、大專為主體,獲得護理知識的主要途徑為臨床知識和在校學習。
在本次調查中35% (41名)的護士評分在30~50分,50.4% (59名)的護士評分在50~60分,12.8% (15名)的護士評分在60~70分,1.7% (2名)的護士評分超過70分。該結果表明,醫(yī)生護士在病人康復過程中溝通不夠,僅8.1%的護士會主動向醫(yī)生反映病人的康復情況,絕大多數護士認為醫(yī)生不會聽取護士的意見。
本次調查中僅32.6%的骨科護士得分在60分以下,58.1%的護士得分在60~80分,9.3%的護士得分在80分以上??傮w得分情況偏高,說明骨 科護士絕大多數都有良好的態(tài)度。
本次調查中,康復護理知識的得分區(qū)間在45至95之間,大部分得分集中在50~69分段,占67.52%。具體分布見表2。
結果顯示:康復護理知識掌握情況分布呈正偏態(tài)。調查得分主要在中低水平,這說明骨科護士康復護理知識有所欠缺。
表2 骨科護士康復護理相關知識得分表
本次研究顯示,護士的中位數年齡為27歲,骨科護理工作時間平均為5年,這說明臨床護士以青年人為主,臨床工作經驗相對較少,這與本省2012年調研的臨床護士工作情況相符。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護士以大專文化程度為主,相較2010年的調研結果,學歷總體有所提升,但擁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護士僅占總人數的19.66%,在現(xiàn)今大學教育已經普及的狀態(tài)下,說明本院護士文化水平有待提高;職稱方面,普通護士比例大于1/2,說明本院護士的職稱也有待提高。這與國內很多相關雜志報道國內醫(yī)院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護士,擁有初級職稱者超過50%相符。本次調查中骨科護士態(tài)度總體得分偏高,說明對于骨科康復護理工作,護士都有正確的態(tài)度,良好的愿望。康復護理知識得分大部分集中在50~69分段,占全體護士的67.52%。說明大部護士缺少康復護理知識,這與病區(qū)的管理、護士的文化程度、獲得護理知識的渠道有關。
本文就如何提高康復護理質量提出以下建議:①明細管理條例,提高管理質量。明確規(guī)定使用 “五常法”,即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guī)范、常自律。把物品分為必需的、偶爾用的、不需要的分類,分組放好,必需品按照使用頻率、形狀、重量,設立標簽就近取用,物品盡可能離地放置。對房間死角,不容易被人注意到的地方經常清潔。水籠頭貼上冷、熱標記提醒安全問題,不同的物品用各種不同顏色的標簽。護士長帶頭做好 “五常法”,設計標準行為流程[2],養(yǎng)成好習慣督促護士嚴格執(zhí)行守則,履行個人責任。②加強醫(yī)護合作。建立合作治療方式,合作治療是指骨科醫(yī)生、骨科護士、康復醫(yī)師、康復治療師、家屬及社會工作者組成一個治療團隊,共同負責骨科患者的診斷、治療、康復等[3]。有一個集體把治療與康復融為一體,讓護士在病人進入病房時就介入患者的護理和康復訓練中,能夠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更好更快的康復。③有效調配人力資源,讓護士有更多的時間、多渠道學習康復護理知識。除了遵循經濟科學的原則床護比為1:0.4,醫(yī)院可適當增加一線護士人數,盡可能的滿足臨床護理工作對人力的需求[4],使護士有充分的時間去接觸病、了解病人。醫(yī)院可定期抽派年輕護士去進修,廣泛組織年長與年輕護士之間的交流。對年輕護士定期考核,逐步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
[1]Roos EM.Effeetiveness and Practice var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after joint replacement[J].Current Opinion in Rheumatology,2003,15:160-162.
[2]李小蘭,朱小冬,祁素蘭 .應用五常法進行手術室無菌物品間管理 [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8):75.
[3]Lang E,Liebig K,Kastner.Multi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Versus Usual Care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in the Community [J].Effects on Quality of life Spine J,2003,3 (4):270-276.
[4]盧情 .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對病床護士配置比的思考 [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