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昌桂
目前,中國的胃癌發(fā)生率較高,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根除。由于胃中分布著大量的神經和血管,術后引發(fā)的疼痛患者往往難以忍受[1]。為了讓患者更好地接受手術,減輕對術后疼痛程度,本次研究分別采取全麻和復合麻醉的方式對胃癌患者實施麻醉止痛,觀察并對比術后2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麻醉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從我院選取實施胃癌根治術的患者68例,均因診斷為胃癌而實施手術。隨機將患者分成2組,平均每組34例患者。對照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觀察組采取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齡23~71歲,平均年齡為(39.1±3.3)歲。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為(37.4±2.4)歲。2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
對照組:實施全身麻醉,手術操作前給予0.05 mg/kg咪唑噠侖,1.5 mg/kg異丙酚,2~3 μg/kg芬太尼,0.1 mg/kg維庫溴胺,氣管插管后,持續(xù)泵入異丙酚及瑞芬太尼,保持麻醉狀態(tài)直至手術結束[2]。
觀察組:實施復合麻醉,即全身麻醉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首先進行術前各項體征指標的監(jiān)測,如血壓、心率等。注射平衡液,注射量為500 ml。其次開始硬膜外穿刺手術,在T7~8硬膜外穿刺置管,應用0.3%~0.5%羅哌卡因,直至麻醉平面達到T4~10后方可進行全麻,全麻方法同對照組[3]。
術后定時間段讓2組患者對疼痛程度進行反饋。咳嗽、靜息狀態(tài)、深呼吸、運動狀態(tài)時各時間段患者的疼痛感受作為評價對比指標。VAS疼痛表進行打分統(tǒng)計VAS疼痛評分標準(0~10分)分為0分:無痛;3分以下:有輕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響睡眠,可以忍受;7~10分:患者有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影響食欲,影響睡眠。
本研究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術后6 h:對照組患者89%咳嗽有疼痛,觀察組患者81%;對照組患者靜息狀態(tài)下80%有疼痛,觀察組74%;對照組患者79%深呼吸有疼痛,觀察組患者90%;對照組患者90%運動狀態(tài)下有疼痛,觀察組患者85%。術后12 h:對照組患者57%咳嗽有疼痛,觀察組患者49%;對照組患者48%靜息狀態(tài)下疼痛,觀察組患者41%;對照組患者54%深呼吸有疼痛,觀察組患者43%;對照組患者67%運動狀態(tài)下有疼痛,觀察組患者53%(表1)。
表1 術后6 h、12 h后2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經過對比,實施復合麻醉(觀察組)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低于實施全麻方式(對照組)的患者。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VAS疼痛打分情況(例,%)
胃癌是以消化道癥狀為主的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疼痛稱為癌痛。世界衛(wèi)生組織 (WHO)把控制癌痛作為攻克癌癥綜合規(guī)劃中的一項重點工作,提出到2000年達到癌癥患者無痛的目標。癌癥疼痛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癌瘤侵犯神經;癌瘤侵犯管腔臟器如膽道、胰腺管狹窄或阻塞、子宮癌壓迫輸尿管也可引起難忍的疼痛。癌瘤侵犯脈管系統(tǒng);癌瘤壓迫、堵塞或浸潤動脈、靜脈、淋巴管時可以引起疼痛。癌瘤侵犯骨骼:骨膜內存在與痛覺有關的感覺神經末梢,骨髓中也有感覺神經纖維;癌瘤本身分泌致痛物質:癌瘤壞死崩解釋放前列腺素、肽類等致痛物質。癌癥治療后疼痛主要涉及以下四點:手術后疼痛 (損傷神經、瘢痕形成、微小神經瘤);放射治療后疼痛 (瘡疹、皮炎、放射性肺炎等);化療后疼痛 (為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所引起的疼痛,如多發(fā)性神經炎、各種皮炎等);心理因素(自卑感,如乳房切除或子宮全切除、喪失工作能力、經濟負擔重等因素,對治療失去信心,對死亡的不安心情,都是增加疼痛的因素)。除此之外還有合并癥疼痛,如風濕性關節(jié)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等[4-5]。為了讓患者更好地接受手術,減輕對術后疼痛的心理負擔,同時也讓手術療效更顯著,因此麻醉方法特別關鍵。在臨床應用上,用于胃癌根治術的麻醉方法多為全身麻醉和復合麻醉。
全身麻醉主要是抑制大腦皮層邊緣系統(tǒng)或是下丘腦對大腦皮層的投射系統(tǒng),但是單一的全身麻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者的痛苦,但是無法完全阻斷麻醉和手術中傷害以及減少刺激的傳入及術中的應激反應,甚至可以使患者產生不良的心血管反應。
本研究采用VAS疼痛表進行疼痛評價。經過對比,實施復合麻醉(觀察組)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低于實施全麻方式(對照組)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術后6小時和12小時疼痛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麻醉止痛效果好于對照組(P<0.05)。有文獻報道[6],硬膜外麻醉對內臟及腹壁的傷害性感受能力有較強的阻斷作用,可以有效控制麻醉藥物對人體臟器產生的副作用[7]。全身麻醉聯(lián)合硬膜外麻醉的復合麻醉方法,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阻斷手術所引起的傳入神經刺激所產生的神經沖動,減少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神經沖動及兒茶酚胺的分泌,減輕術后疼痛程度,較麻醉前有不同程度的血壓降低[8];與單純的全麻相比,它可以抑制迷走神經的興奮,減慢心率,抵消部分強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應。已有研究結果表明,在聯(lián)合全麻后,用藥量明顯減少,術后清醒快,且術后的止痛效果較好,加快患者的恢復情況,安全性能好[9]。
綜上所述,全身麻醉復合硬膜外麻醉,能夠更好地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減小患者的應激反應,減輕對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是一種較為有效的麻醉手段,值得臨床應用[10]。
[1] 陳 粵,楊向輝,吳靄青.不同麻醉方式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的影響分析〔J〕.醫(yī)藥前言,2012,2(16):123-124.
[2] 蔣宗明,叢 昊,仲俊峰,等.硬膜外阻滯對全麻下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老年病人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3,33(9):1056-1058.
[3] 高凱霞,趙變歌.疼痛干預在胃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14(3):285-286.
[4] 丁久韋,蒲江北.兩種不同麻醉方法對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免疫功能的影響疼〔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17):1399-1400.
[5] 張永純.不同麻醉方法對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08,31(2):32-34.
[6] 吳一泉,金周晟,劉 啟,等.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較〔J〕.中國麻醉學雜志,2012,32(1):74-77.
[7] 占海波,楊秀蘭,劉興敏.3種不同麻醉方式對胃癌根治術患者血漿內皮素和NO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17):3156-3158.
[8] 陳 粵,楊向輝,吳靄青,等.不同麻醉方式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的影響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2,2(16):123-124.
[9] 高凱霞,趙變歌.疼痛干預在胃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14(3):285-286.
[10] 吳一泉,金周晟,劉啟敏,等.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32(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