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東海
WU Donghai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置的制度性障礙及消解
武東海
WU Donghai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頻發(fā),由此引發(fā)的糾紛不斷且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嚴重影響了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其根本原因在于預防和處置兩方面都存在制度性障礙。為此,建議:以平等、公正的法制理念,完善教育法規(guī);成立專門的學校體育安全管理機構;設置針對性強的學校體育傷害保險;出臺學校體育安全法。
學校體育;傷害;預防;處置;保險;法律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銜接社會體育的重要中間環(huán)節(jié),也是增強學生體質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手段。但由于運動本身的競爭與對抗性,學校體育意外傷害在所難免。而且近年來,由于民眾維權意識的增強和現行學校體育制度保障層面的不足,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呈上升趨勢,由此引發(fā)的糾紛不斷,不僅給學生造成身體與心理的傷害,同時也給學校教學、管理帶來了很大影響,對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較大沖擊。因此,加強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研究,改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和事后處置措施,消除學生、學校和體育教師的后顧之憂,制度方面的保障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教育法規(guī)的不完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機構設置、保險救濟與法律保障等多方面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導致事故各方難以厘清責任、轉移風險效能低,限制了學生和教師對自身權益的維護,影響了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1.1 教育法規(guī)制度對師生的權利與義務規(guī)定的厚此薄彼,導致制約失衡
合理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體育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依據和保障,而現行的教育法規(guī)制度對師生權利與義務的規(guī)定很不均衡。一方面,對學生重權利而輕義務,對他們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規(guī)定的很少且很籠統(tǒng),尤其對于學生在體育課上違紀所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幾乎沒有規(guī)定,而對他們的權利卻規(guī)定的很全面。這樣的過度保護,必然導致部分學生懈怠、懶散,法紀觀念淡漠。另一方面,對教師,尤其是體育教師限制過多,約束過度,對他們的義務與責任規(guī)定的具體而詳細,相反,對教師能行使的權利卻很少涉及。
在這樣不對等的教育環(huán)境下,如果師生之間產生矛盾,相關部門往往把責任歸于教師一方,他們甚至有時會受到家長的威脅或攻擊。教師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護,何談師之尊嚴,安徽教師“楊不管”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為明哲保身而出現的一種現象。
除了蒼白無力的正面教育與感化外,失去懲誡權力的教師面對個別“問題少年”又能有多大的約束力。當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不正常高度時,教師是非常尷尬和無奈的,但最終受害的是學生,甚至是整個社會。體育教師缺乏教育管理權,勢必造成體育課堂上的組織不力,又由于一些項目本身就具有操作的風險性,這樣而言,校園體育傷害就難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形成惡性循環(huán)。
1.2 缺少專門的管理機構,致使權責模糊、監(jiān)管不力,阻礙政策落實
首先,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第一章第4條和第二章第18條,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學校安全工作,指導學校落實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措施,指導、協助學校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發(fā)生情形嚴重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該及時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學校與受傷害學生或學生家長可以自愿書面請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節(jié)。可見,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并非是負責學校安全職責的專門機構,只是一般意義上的上下級行政管理關系,“無論是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還是處理,教育行政部門都是根據學校的意愿給予指導,但并不承擔管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定職責。[1]”
其次,各級學校也基本沒有專門負責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部門和人員,這不但難以有效預防事故的發(fā)生,而且一旦發(fā)生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后,臨時成立的小組難以勝任相應的協調、維權、上述等事故后續(xù)處理工作。
另外,根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22條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學校教育經費時,應當安排一定數額的體育經費,以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這里的“一定數額”就很籠統(tǒng),現實中我們很難依據此條款對學校體育經費在學校教育經費中所占比例的合理性進行判定,也難以依據此條款解決由于拖欠學校體育經費而引發(fā)的各種糾紛。
可見,缺少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置的專門機構,導致經費的投入難以得到保證,權責不明晰且監(jiān)管不力也是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現行的保險體系轉移風險效能低,限制了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體育活動因其競爭性強、對抗激烈的特點,在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中,意外傷害故在所難免。一旦發(fā)生運動傷害,勢必產生追責、索賠等一系列后續(xù)問題,但各方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多采取規(guī)避、推脫責任的行為,導致問題長久難以解決,影響了教學秩序,破壞了師生關系。參與保險是轉移風險的有效方式,也是發(fā)達國家應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善后處理的主要手段。
我國沒有專門針對學校體育方面保險公司,僅有一家從事體育保險的經紀公司—中體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但該公司主要以運動員保險、賽事保險、體育保險咨詢?yōu)橹饕獦I(yè)務。社會上針對學校體育方面的保險產品也很少,而且國內保險公司在學校體育保險費率確定方面,缺乏橫向的對比數據,無法進行準確的定價;在條款設計上,基本參考一般的保險條款,還沒有針對體育項目、特定人群和損傷部位開辦具體的保險業(yè)務。目前,“涉及學校體育活動中運動傷害的險種主要包含在學生意外傷害保險與學校責任險之中,它們的受惠對象都是學生。[2]”仔細研讀這兩種保險的相關條文就會發(fā)現其中的問題。
首先,學生意外傷害保險,“它是指投保人和保險人約定,在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并由此致殘或死亡時,由保險人按照約定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支付保險金。[3]”由其定義可以看出,意外傷害保險的保險事故是致殘或死亡,而學生體育傷害保險的保險事故還包括不同類型的一般的身體傷害。
其次,校方責任保險強調的保險范圍是因校方責任導致的學生人身傷害,依據規(guī)定由校方承擔經濟賠償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學生的權益。但根據《辦法》中的規(guī)定,如學校已履行了相應的告之、勸阻等相應職責,行為無不當的情況下發(fā)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無法律責任,且屬于完全免責。因此,很多情況下發(fā)生的校園體育傷害事故,學生是得不到相應賠償的。而且,對保費的賠付數額的規(guī)定比較刻板,并沒有根據學生或家長的實際需求設置靈活的參保額度和賠付標準,導致傷害事故發(fā)生后所需的實際費用與賠付的金額存在較大的差距。
可以看出,我國現行的保險體系,尤其是針對學校體育傷害保險體系不完善,險種單一、保險費率不合理、傷害和賠償標準不明確、覆蓋面小,難以有效化解各方矛盾,難以承擔轉移學校體育傷害風險的功能。
1.4 現行體育法規(guī)、條例,法律層級低、約束力弱,操作性不強
目前,全國人大制定發(fā)布的高層級的體育法律只有一部,即《體育法》。然而《體育法》內容雖涵蓋體育領域的各個主要方面,宏觀上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但是,其中關于學校體育方面的規(guī)定較少且相對籠統(tǒng),這就難以達到依法管理學校體育工作的目的。至今,“我國沒有一部法律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具備什么樣的體育場地條件和體育師資,相應的規(guī)定僅僅是教育部門的規(guī)章、文件等”[4]。我國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辦法》僅屬于教育部門的規(guī)章、文件,其法律層級低,雖然對法院在判決學校體育傷害糾紛時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但其約束力弱,在社會層面,其影響有限。一些地方政府雖然也制定了相關規(guī)章,如《邯鄲市學校安全管理條例》、《上海市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等。但地方立法不僅存在法律層級低的問題,而且具有地域約束性的弊端。
其次,現行的法律條文對責任規(guī)定模糊、針對性差、操作性弱,而學生、家長和社會輿論已經形成了校方必須為任何學校體育活動中發(fā)生的傷害事故負責的觀念,導致長期以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糾紛不斷。鑒于上述原因,很多學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置學生“健康第一”為“安全第一”,嚴重弱化了學校體育工作的地位,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學生體質連續(xù)多年下降的事實與此不無關系。
《辦法》的第12條第5項規(guī)定: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fā)生的意外傷害,作為學校的過失免責事由。那么有對抗性的活動是否必須是體育競賽活動?具有對抗性的課間是否屬于此免責范圍。所以,有必要對學生傷害事故的免責事由和使用范圍作出具體、明確的說明。
《辦法》未區(qū)分年齡層次,統(tǒng)一適用于中小學和高等學校,適用對象過于寬泛,這與相關民事法律是不相符合的。并且《辦法》未區(qū)分學校類別,我國學校種類很多,有公辦、民辦、私立學校,有全日制、寄宿制學校等,對此《辦法》應作出不同的規(guī)定,而不應忽略寄宿或私立學校等的特殊性。
上述幾例只是《辦法》中眾多不適之處的代表,僅以此說明現行體育法規(guī)的局限??梢?,低層級與規(guī)定相對籠統(tǒng)的法規(guī)難以適應當今學校體育的發(fā)展要求。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置在制度保障層面都表現出一定缺陷,下面分別從制度的各層面提出相應的對策。
圍繞著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有效預防、善后處置的制度完善層面,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論述,見圖1。
圖1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制度性障礙消解示意圖
2.1 以平等、公正的法制理念完善教育法規(guī)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主張學校建立一種幫助關系,教師與管理者應以毫無威脅的、真誠可信的存在方式為學生所接受。[5]”相對應的學生和家長也就應該以客觀、合作的態(tài)度和規(guī)范的行為為教師和學校所接受。教師是教學的主導,缺乏教師的尊嚴,何談教育的尊嚴,教育法律制度起碼要保證教師的尊嚴和權利,還體育教師應有的教育管理權,讓他們在平等、有尊嚴的環(huán)境下履行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應對教師和學生的法律關系進行準確的定位和明確的規(guī)定,厘清各自應承擔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對現行《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guī)中不合理的條文進行修改,高度重視學生思想品德與行為規(guī)范教育,“將教師和學生置于同一平等的法律平臺進行考量和規(guī)范,增加學生及家長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6],依靠嚴謹的法律法規(guī)對各方行為作出制約、規(guī)范和監(jiān)控,為廣大體育教師的教學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撐和制度保障,從而減少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和糾紛的發(fā)生。
2.2 成立專門的學校體育安全管理機構
學校體育的安全管理必須有組織上的保障,它應包括安全管理機構和安全管理人員兩個方面。所以,為有效的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應從國家層面成立專門履行學校安全管理職責的學校安全委員會。它的職責不僅是負責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與善后處理,還應包括監(jiān)督體育法規(guī)和學校體育安全責任制的有效落實、及時整改事故隱患、體育經費的及時撥付與使用等方面。
另外,各級學校也應設置相應的負責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專門工作崗位和人員配備。確立和完善保證學校體育活動安全的長效機制,可由分管校長負責組織相關人員定期對學生開展必要的體育安全教育和自我救護教育。而且,學校應依法對教師進行管理和培訓,確保教師的相關教學活動遵守工作要求、操作規(guī)程和職業(yè)道德。以責任明確、任務清晰、便于考核的原則,針對學校體育工作的各個組成部分,設置相應的安全責任崗位,形成一套完整的約束、問責機制,有效預防和遏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2.3 設置針對性強的學校體育傷害保險
開發(fā)并逐步完善學校體育保險是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前提條件和必然要求。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所引發(fā)的糾紛和訴訟,根據公平責任原則,法院通常會判決學校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但學校有限的經費難堪重負,所以,受傷學生并不能得到足夠的賠付。因此,需要引入社會商業(yè)保險,建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賠償機制。
首先,保險公司在開發(fā)學校體育保險險種時,可根據學生在不同時期以及不同學生家庭的需要,適時開發(fā)真正意義上既適合我國國情又適合當今學校體育發(fā)展的新險種。
1)體育運動項目綜合保險,針對一般在校學生開展的,所涉及保險事故較為全面的普通體育傷害保險。2)短期保險,針對學生在節(jié)假日或外出參與校外體育活動發(fā)生意外時所設的保險。3)“特殊對象的體育傷害保險,針對學校各種運動隊的運動員所設立的保險。[7]”4)體育器械保險和損傷部位保險,可以在摸索、借鑒、積累的基礎上逐步的推出。
因為學校體育傷害保險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社會福利性,因此,在險種開發(fā)的過程中不能過分注重短期的盈虧,同時,國家應通過政策性的手段:建立風險基金、減免稅、補貼保險費等方式鼓勵、扶持保險公司積極發(fā)展學校體育傷害保險。
其次,在保險金額的設置與繳納方面可以根據學生和家長的意愿靈活運作,在保證每名學生都有保險保障的基礎上,執(zhí)行多投保多賠付的方式,而不應刻板的規(guī)定保險費的統(tǒng)一數額,以確保學校體育傷害保險起到應有的轉移風險的作用。對于學校體育傷害賠付的標準應作出具體且明確的規(guī)定,理賠的手續(xù)亦應盡量簡化。
另外,加強市場調查和研究,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培養(yǎng)一批既懂體育又懂保險的專業(yè)人才、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民的保險意識等方面的工作也需跟進。只有公民的保險意識提高了,在專業(yè)人員的協助下,學校體育保險才能盡快的發(fā)展,消除各方的后顧之憂,從而助益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
2.4 制定并盡快出臺學校體育安全法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前提與必然要求,就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而言,僅靠教育部門和地方政府出臺的這些低位階、參差不齊、缺乏約束力的規(guī)范,難以適應未來學校體育的發(fā)展要求,影響了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保障不了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目標的實現。
應結合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置實踐,從國家層面出臺一部針對性強、內容全面的《學校體育安全法》,從而在制度層面保證學校體育安全工作有法可依,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管理,切實的維護學生、體育教師和學校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校園,提高學生體質。
該部法律應做到條文清晰、細化權責,涵蓋學校體育工作的各個方面。不僅應包括建立學生健康檔案、體育項目設置的安全評估、對學校體育社團的組織與管理、體育教師與學生的安全教育等預防環(huán)節(jié),還應該包含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應急處理、協商、補償、追責等事后處置方面,而且還應對學校體育場地、師資、經費等各項保障條件予以明確規(guī)定和要求,為學校體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綜上所述,我國預防和處置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整體性制度框架尚未確立與完善,多年以來,相關政策與措施一直在不斷的調整過程中,始終處于“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打補丁狀態(tài),這就需要從教育理念、法規(guī)制度、保險救濟、機構設置等多方面來構建完善的學校體育制度。
完善的學校體育制度是體育課程設置與體育教學的載體和支撐,是學校體育工作正常、有序開展的前提和基礎,是控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和有效善后處置的重要保障。學校體育制度的各組成部分互相制約又相輔相成并統(tǒng)一于有序的學校體育工作與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具體實踐中。
[1] 曾慶欣.國外學校體育傷害的防范處理對我國的啟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8):53-55.
[2] 王荷英.學校體育活動中運動傷害保險制度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10):78-81.
[3] 許崇苗,李 利.中國保險法原理與適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4] 中國青年報.學校體育意外傷害猛于虎運動條件保障應被立法[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12 -21/4426227. shtml,2012-12-21.
[5] [美]費奧斯坦,費爾普斯.教師新概念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
[6] 求苗仁.我國現行教育法律制度的缺陷對中小學教育的影響[J].教學與管理,2012(7):44-46.
[7] 王小平.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and Resolutions of Prevention and Disposal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jury Accidents
Frequent injury accidents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s triggered increasing disputes which cannot be effectively resolved thus seriously restrain schools from carrying out a normal and orderly sports work,which is rooted in the institutional obstacles.To solve the disputes,an equal and just legal idea to improve educ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necessary.In addition,establishing specialized safety agencie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required.And the practice of injury insurance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must be enforced.Meanwhile,safety law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badly expected.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injury;prevention;disposal;insurance;law
G812.3
A
1003-983X(2014)01-0066-03
2013-08-12
2012年度廣東省體育局體育軟科學研究青年項目(YT12097)
武東海(1977-),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中山大學教育學院體育系,廣東 廣州510275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ollege,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5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