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柳
虎姓唯一可考的郡望為晉陽郡,在春秋戰(zhàn)國時為晉陽邑,是太原郡的治所,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圖為太原市晉祠風光。
縱觀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能把“虎”字與姓氏聯(lián)系起來的名人并不多,但事實上,“虎”作為一個古老的姓氏,早已存在于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據史籍《風俗演義》和《左傳》記載,虎姓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的帝嚳。相傳帝嚳有8位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后代,被稱之為“八元”,而后來的虎姓人便是“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只不過在古時,這個姓被讀為拼音的二聲:“湖”音。
除了根正苗紅的“湖”姓子孫外,虎姓人中還有一部分是由回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改姓而來,并在元、明時期多有身居高位者。不過奇特的是,雖然同姓“虎”,我們卻能輕松地區(qū)分少數民族的虎姓后人和“帝嚳八元”的虎姓后人。因為由少數民族改姓而來的虎姓讀作“貓”音。
虎姓是一個多民族姓氏,人數稀少,遷徙廣泛,甘肅、湖北、四川、上海、新疆、臺灣等省市皆有分布,其可考的郡望唯有秦時的晉陽郡,在今山西太原一帶,其堂號為晉陽堂。
作為一個來源于高官貴胄的姓氏,虎姓的子孫們似乎也很是“官運亨通”,比如漢朝的合浦太守虎旗、唐朝的大將軍虎巍、清朝咸豐年間官至提督的虎坤元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明憲宗時期的能臣——虎臣。他生于陜西省麟游縣,于明成化末年考中貢生,進入太學。在成化二十三年的一天早朝,他做了件其他人都不敢做的事情——大膽上書給明憲宗說:“陛下,您在萬壽山上修的觀景建筑勞民傷財,很不合適,還是拆了吧?!痹捯袈湎拢故切睦锾故?,無所畏懼,大祭酒費訚卻嚇得不輕,趕緊把虎臣給綁起來,聽候明憲宗發(fā)落。結果明憲宗非但沒生氣,反而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膽識,便降旨拆掉了觀景建筑。
不過,名噪一時的虎臣也因為剛正直言,遭到了吏部尚書李裕的陷害,被貶到云南鄂嘉縣做縣令。云南在當時是瘴毒之地,不少人有去無回。但虎臣不僅敢去,而且到任后還抑制土豪、開發(fā)銀礦,為官廉政愛民,使地方風氣煥然一新。令人惋惜的是,虎臣最終身中瘴毒而離世,當地百姓官員為之痛哭,父老鄉(xiāng)親為其修建衣冠冢,明憲宗也感嘆他的為人,在他的出生地麟游縣文廟內設立虎公祠,并把他寫入了《明史》,垂范后人。
雖然虎姓歷史悠久,但該姓氏人數稀少,如今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臺灣省也只名列第五百七十七位,屬于稀有姓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