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詠梅 陳 靜 李 萍 黃娟麗 張 璇
(嘉興市嘉善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嘉興 314100)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是一種多發(fā)于老年患者術后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最早發(fā)現(xiàn)于心臟手術后。近年研究〔1〕顯示,非心臟手術患者中,POCD也存在較高的發(fā)病率。研究〔2〕顯示,老年非心臟手術患者術后POCD的發(fā)生可能與手術麻醉、圍術期狀態(tài)等多種因素有關。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加劇,POCD發(fā)生率明顯提升。但目前對于POCD的發(fā)病機制和病因均不清楚,缺乏統(tǒng)一的診斷方法和判斷標準。因此,深入研究POCD的診斷、預警、治療等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探討非心臟手術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發(fā)生POCD的危險因素及其與圍術期炎性反應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胸外科、普外科、骨外科、肝膽外科和泌尿外科擇期進行非心臟大手術的老年T2DM患者59例,根據(jù)術后1 d內(nèi)是否發(fā)生POCD分為POCD組(28例)和非POCD組(31例)。入選對象均符合200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對T2DM的診斷標準,年齡≥60歲;接受非心臟手術,美國麻醉醫(yī)師學會分級Ⅰ~Ⅱ級;自愿配合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未能完成認知功能評定和隨訪的患者;(2)簡易智能狀態(tài)量表(MMSE)評分<22分;(3)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有嚴重聽力、視力障礙無法研究者正常交流;(4)手術時間>3 h,術中出血量>800 ml;(5)手術效果不理想,即刻再次手術者。兩組患者術前的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肝腎功能檢查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年齡、DM年限、術中出血量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性別構成比、受教育年限、術前MMSE評分、維持麻醉情況、手術時間、術后蘇醒時間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認知功能評定 采用MMSE評分方法在術前和術后4~7 d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定。詢問患者包括姓名、時間、注意力、定向力、計算力等10項問題,每項問題0~3分,總分30分,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定量評價。判斷標準:與術前相比,術后MMSE評分差值≤2分判斷為POCD。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對比
1.3指標測定方法 術前和術后1 、6 h分別取兩組患者頸內(nèi)靜脈血4 ml,凝固后離心,收集上層血清,放于-80℃保存,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檢查測圍術期患者炎性指標,其中包括:白細胞介素(IL)-1β、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C反應蛋白(CRP)。兩組患者于晨醒10 min之內(nèi)無菌抽取空腹靜脈血7~9 ml,凝固之后離心,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后待檢。當日測定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糖化血紅蛋白(HbA1c),于患者餐后2 h測血糖水平(2 h PG)。計算出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 FPG×FINS/22.5。
2.1圍術期炎性指標對比 POCD組術后1、6 h的血清IL-1β、IL-6水平明顯高于術前,非POCD組術后1、6 h僅 IL-6水平明顯高于術前(均P<0.05);POCD組術后1 h的血清IL-1β和術后6 h的血清IL-6水平明顯高于非POCD組(均P<0.05);兩組手術前后血清TNF-α水平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術后6 h CRP水平明顯高于術前(P<0.05)。見表2。
2.2兩組患者術前各項指標對比 POCD組FPG、FINS、2 h PG、HbA1c、HOMA-IR水平明顯高于非POCD組(P<0.01,P<0.05)。見表3。
2.3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以上有差異的指標和臨床因素納入多因素模型,以是否發(fā)生POCD為因變量,患者年齡、DM病程、術前FPG等POCD可能的危險因素作為自變量,結果顯示,患者年齡、DM病程、IL-6水平、術前胰島素抵抗是發(fā)生POCD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4。
表2 兩組患者圍術期炎性指標對比
表3 兩組患者術前各項指標對比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近年來,國內(nèi)對于術前和術后患者認知功能評價多應用MMSE評分。研究〔3〕顯示,MMSE平均老年術后認知功能變化特異性為83%,敏感性為85%,具有較高的可信性和可靠性。研究〔4,5〕顯示,手術能夠激活患者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外周炎性反應,釋放出的炎性因子干擾認知功能;手術患者外周血中IL-1β、IL-6、CRP、 TNF-α因子在術后6 h內(nèi)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上研究結果提示,抗感染治療在改善術后患者腦功能方面具有特定作用。
本次研究顯示,POCD組術后1 h的血清IL-1β和術后6 h的血清IL-6水平明顯升高,血清TNF-α水平無明顯變化。導致以上結果的可能原因為:IL-1β是患者受到手術刺激后最早升高的炎性因子,IL-6水平上升速度較慢,TNF-α由于受體內(nèi)多種炎性因子的影響,無良好的特異性。以上結果提示,非心臟手術老年T2DM患者術后POCD的發(fā)生可能同圍術期多因素引起的機體非特異性炎性反應相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IL-6具有良好的特異性,臨床可用于術后POCD的早期診斷。
本研究提示DM病情的嚴重程度與術后POCD發(fā)生相關,其原因可能為DM易引起心血管病變,使機體血管調(diào)節(jié)功能受到損傷,當DM病情較為嚴重時會影響腦組織能量代謝,在手術、創(chuàng)傷的情況下易損傷大腦,引起術后POCD發(fā)生。本研究還顯示,高齡是POCD的一個危險因素,患者機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儲備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降低,更易出現(xiàn)POCD。
綜上,非心臟手術老年T2DM患者圍術期炎性反應可能與POCD發(fā)生有關。其中炎性因子IL-6水平升高、高齡、DM病程、胰島素抵抗是POCD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在臨床治療中要加以重視。
4 參考文獻
1劉秀娟.麻醉干預對老年心臟轉(zhuǎn)流手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4890-2.
2呂帥國,盧錫華,李廷坤,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1;38(6):53-4.
3呂一冬,劉秀珍.老年術后認知功能障礙與膠質(zhì)纖維酸性蛋白表達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4):6557-8.
4唐 霓,張瑩瑩,高 云,等.術前輕度抑郁癥狀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4;43(3):329-31.
5凌云志,禹 莉,梁啟勝,等.老年大鼠股骨頸骨折術后認知功能及Aβ1~40、Bax、Bcl-2的改變〔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8):4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