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俊 王中心 陳純嫻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干部科 福建省高血壓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5)
代謝綜合征(MS)與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老年女性由于絕經(jīng)后雌激素的減少或缺乏,MS發(fā)病率增高,同時骨量也明顯下降,骨質疏松(OP)發(fā)生率高。以往的研究提示一些代謝指標如肥胖、血脂與OP之間具有相關性〔1,2〕,但全面研究MS及其組分與OP關系,尤其以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為研究對象的報道少見。本文通過觀察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BMD)、OP及MS中各指標的情況,探討MS與OP的關系。
1.1對象 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我院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85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公布的協(xié)商報告而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年齡≥60歲。病人給予飲食控制及運動治療,大部分病人同時采用口服降糖藥或皮下胰島素注射的方法控制血糖。合并高血壓的病人采用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Ⅱ拮抗劑為主的降壓藥。排除除2型糖尿病外的其他內(nèi)分泌代謝病、結締組織病、腎臟疾病、消化道疾病和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1.2方法 85例病人由專人進行詳細詢問病史及常規(guī)體格檢查,記錄年齡、絕經(jīng)時間、糖尿病病程,測量身高、體重,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并計算體質量指數(shù)(BMI)及脈壓(PP),BMI=體重/身高2(kg/m2),PP=SBP-DBP。使用OLYMPUS 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尿酸(UA)。糖化血紅蛋白(HbA1c)采用德國拜耳公司的DCA2000+。血纖維蛋白原(Fg)測定應用SYSMEX試劑凝固法測定。所有患者在室溫靜息狀態(tài)下取平臥位,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DEXA prodigy型,美國GE LUNAR 公司)測定雙側股骨骨面積密度(BMD,g/cm2),L1~4BMD。并與同性別正常人群的峰值骨量對比,計算T值,其中T≤-2.5SD為OP。
1.3分組
1.3.1OP組與非OP(non-OP)組 85例病人根據(jù)T值分為OP組及non-OP組,比較兩組年齡、糖尿病病程、絕經(jīng)時間、BMI、SBP、DBP、PP、TC、TG、HDL-C、FBG、PBG、HbA1c、UA、Fg、雙股骨BMD、L1~4BMD。將雙股骨BMD及L1~4BMD與上述指標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OP影響因素。
1.3.2MS組與非MS(non-MS)組 MS的診斷以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2004年制定的診斷標準,符合以下4個組成成分中的3個或全部者:①超重或肥胖,BMI≥25.0 kg/m2;②高血糖:FBG≥6.1 mmol/L,或糖負荷后血糖≥7.8 mmol/L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③高血壓:SBP/DBP≥140/90 mmHg和(或)確診為高血壓并治療者;④血脂紊亂:空腹TG≥1.70 mmol/L和(或)HDL-C男性<0.9 mmol/L,女性<1.0 mmol/L。將85例老年的2型糖尿病女性分為MS組和non-MS組,觀察兩組的BMD及OP的患病率。
2.1OP組和non-OP組的基本情況及代謝組分及BMD的比較 OP組的年齡大、PP、TC、UA、Fg較non-OP組高,BMI、雙股骨BMD、腰椎BMD較non-OP組低(P<0.01),見表1。
2.2BMD的Pearson相關分析及OP的Logistic回歸分析 雙股骨BMD與年齡、TC、Fg負相關,與BMI正相關,腰椎BMD與年齡、TC、TG負相關,與BMI正相關,見表2。以OP為因變量,以年齡、糖尿病病程、絕經(jīng)時間、BMI、FBG、PBG、HbA1c、TC、TG、Fg、SBP、DBP、PP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見表3,影響OP的因素為TC、PP、BMI。
表1 OP組與non-OP組基本情況、代謝組分和BMD的比較
表2 BMD與基本情況及代謝組分的Pearson相關分析
表3 OP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2.3MS組和non-MS組BMD和OP患病率比較 兩組的雙側股骨BMD分別為(1.024±0.241)g/cm2,(0.956±0.227)g/cm2,(t=1.339,P=0.184);L1~4BMD分別為(1.018±0.153)g/cm2,(1.055±0.186)g/cm2(t=-0.996,P=0.324),兩組OP患病率分別為23.53%、24.71%(χ2=0.016,P>0.05)。
老年女性由于經(jīng)歷了絕經(jīng)期雌激素的急劇下降,MS發(fā)生率明顯增高,同時骨重建速率增高,骨吸收多于骨形成,易出現(xiàn)OP。
肥胖是MS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影響骨重構。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脂肪組織能增加骨量,對OP起保護作用。但Zhao等〔1〕對1 988名中國人及4 489名高加索人進行研究,在調整機械因素對脂肪組織與BMD關系的影響后,發(fā)現(xiàn)脂肪組織的量與BMD呈負相關,因此認為肥胖對OP沒有保護作用〔1〕。基礎研究認為脂肪組織分泌的多種激素和細胞因子可導致骨量的減少,本研究結果提示高BMI對OP可能有保護作用,這種保護作用可能是負重、相對較高的雌激素水平等增加骨量和脂肪組織通過多種機制減少骨量兩方面的綜合結果。
2型糖尿病OP患病率的說法不一,有些學者認為2型糖尿病的胰島素缺乏或作用消失、微血管病變、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的增加使得2型糖尿病的OP患病率增高〔3,4〕,但在第3次全美健康及營養(yǎng)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論是白人還是其他人種,不論女性還是男性,2型糖尿病比非2型糖尿病有更高的BMD〔5〕。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情況、糖尿病病程與OP的患病率有關〔6,7〕。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骨密度、OP患病與經(jīng)降糖控制后的FBGT、PBC、HbAlc及糖尿病病程有明確的關系,反映了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與OP關系的復雜性。
Wada等〔8〕發(fā)現(xiàn)主動脈鈣化、高血壓與OP后的脊柱骨折有關,脊柱骨折組的高血壓發(fā)生率高,提示高血壓與OP可能分享共同的代謝途徑。高血壓可以通過腎臟排鈣增多引起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激活、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及維生素D缺乏等機制導致骨量的減少。但美國第3次國家健康及營養(yǎng)調查中50歲以上的2 738名絕經(jīng)后婦女,在控制了及其他參數(shù)后,未發(fā)現(xiàn)高血壓與BMP有相關性〔9〕。本文未發(fā)現(xiàn)BMD、BMD與SBP、DBP水平的相關性。但OP組的PP大,PP是OP的影響因子。PP大說明動脈粥樣硬化明顯,血管僵硬度高,顯示了OP與動脈的僵硬度可能有關。Masugata等〔10〕研究表明高血壓病人動脈僵硬度大者BMP低。
在大多臨床報道提示血脂的各種成分與BMD存在相關關系,但也不完全一致。Tarakida等〔2〕研究表明絕經(jīng)后婦女高膽固醇血癥不依賴于細胞因子,本身就可以加速骨量的丟失。絕經(jīng)后TG與髖部BMD呈正相關。部分研究提示絕經(jīng)后婦女的BMD與HDL-C存在正相關,但也有負相關或無相關關系的報道。本文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OP組的TC高,雙側股骨BMD與TC負相關,而L1~4BMD與TC及TG呈現(xiàn)負相關,但未發(fā)現(xiàn)BMD與HDL-C的相關性。OP的影響因子是TC,反映了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的一些血脂組分與OP存在著相關關系。
本文提示代謝綜合征OP關系錯綜復雜,今后尚需圍繞胰島素抵抗,從基礎及臨床方面進行MS與OP關系的研究。
4 參考文獻
1Zhao LJ,Liu YJ,Liu PY,etal.Relationship of obesity with osteoporosis 〔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7;92(5):1640-6.
2Tarakida A,Iino K,Abe K,etal.Hypercholesterolemia accelerates bone los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J〕.Climacteric,2011;14(1):105-11.
3Tzaphlidou M,Kafantari H.Influence of nutritional factors on bone collagenfibrils in ovariectomized rats〔J〕.Bone,2000;27(5):635-8.
4Sahin G,Polat G,Bagis S,etal.Study of axial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 related to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 Womens Health,2002;11(9):801-4.
5Broussard DL,Magnus JH.Influ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a multiethnic US population of women and men:a cross-sectional study 〔J〕.Gene Med,2008;5(3):229-38.
6郝雅斌,洪 旭.絕經(jīng)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與骨密度關系的觀察 〔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9;15(7):487-9.
7李 華,張 珍,翟月芳.老年糖尿病并發(fā)骨質疏松相關因素研究 〔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10(21):1690-1.
8Wada H,Hirano F,Kuroda T,etal.Breast arterial calcification and 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vertebral fracture 〔J〕.Geriatr Gerontol Int,2011;28(10):1447.
9Mussolino ME,Gillum RF.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J〕.Ann Epidemiol,2006;16(5):395-9.
10Masugata H,Senda S,Inukai M,etal.Association betwee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arterial stiffnes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J〕.Tohoku J Exp Med,2011;223(2):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