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機制的構建

        2014-09-12 02:47:04梅山群徐凡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未成年預防控制

        梅山群+徐凡

        摘要:由于升學、就業(yè)、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差別待遇,戶籍在社會群體的分野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犯罪學中將流動人群作為研究犯罪成因和防控的特定社會群體,有著現(xiàn)實的意義。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日益為社會所關注,而流動人群中的未成年人受到所處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犯罪呈高發(fā)、上升態(tài)勢,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穩(wěn)定。除了從犯罪遏制力、社區(qū)矯正等方面探討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與控制外,我們還應結合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的特殊性,采取必要的輔助手段。

        關鍵詞: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DF611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4.03.12

        浙江溫州龍灣從1984年設區(qū),至今已成長為一個以中小型企業(yè)為主的地區(qū)性經濟體,實現(xiàn)了產業(yè)結構的根本轉變。與其他沿海城鎮(zhèn)發(fā)展相似,人口流入是本地區(qū)發(fā)展的重要助力,帶來了必要的勞動力和技術,拓展了本地區(qū)的發(fā)展空間。新增的大量人口,促成了新的社會群體,同時給社會管理帶來巨大的壓力,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日益凸顯,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一、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狀

        (一)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情況

        龍灣區(qū)自建區(qū)于以來,吸納了大量的外來勞動力,社會人員構成變化在諸多沿海城市中極具典型意義。勞動力的流動是經濟逐利的必然結果,近些年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水平的實際差異維持在1:2至1:3(農村為1),這種收入差距吸引農村人口不斷地向城市流動。2010年11月開始的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龍灣區(qū)登記人口為93.08萬人,常住人口〖ZW(〗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xiāng)鎮(zhèn)街道、戶口在本鄉(xiāng)鎮(zhèn)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xiāng)鎮(zhèn)街道、離開戶口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xiāng)鎮(zhèn)街道、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不包括長期居住在我區(qū)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糧W)〗為74.93萬人,戶籍人口為34.39萬人(其中戶口待定為1.06萬人),其中區(qū)外流入人口45.85萬人,占全區(qū)常住人口的61.19%。該數(shù)據(jù)說明流動人口在龍灣區(qū)社會人口構成中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對新社會群體的科學管理和未成年人犯罪控制將是我們必須正視的重大社會課題。

        1.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已經十分突出,涉案占比大

        在新社會群體中,未成年人犯罪已經是突出的社會問題。流動人群中未成年人的構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新務工人群。這類人主要是從外省流入謀求就業(yè)的人員,有些人無監(jiān)護人在本區(qū)。一類是在溫務工者的家屬(包括在溫出生、成長及從原籍投親的未成年人)。2012年龍灣區(qū)人民檢察院公訴機關共受理刑事案件1798件,涉案人數(shù)達2848人,其中流動人口涉嫌犯罪 1334件,涉案人數(shù)達2084人。其中未成年人涉嫌犯罪372人,未成年嫌犯中非龍灣戶籍為347人,占未成年人案件93.3%。

        2.涉及罪名較為集中

        通過對流動人群未成年犯所涉罪名的分析,罪名類型構成較為集中(參見圖1)。最主要一類是侵財型。這類犯罪主要是因為涉案未成年人好逸惡勞或為滿足物質所需,如盜竊、搶劫、強奪等犯罪,占涉案人數(shù)的67.77%。第二類是沖動型、暴力型犯罪,如聚眾斗毆、故意傷害,占涉案人數(shù)的13.54%。第三類是抵觸型犯罪,這類涉案的人員不遵從社會規(guī)范,侵害社會管理秩序,如開設賭場、敲詐勒索、非法拘禁、毒品犯罪等,占涉案人數(shù)的12.68%。從犯罪類型構成情況看,流動人群未成年犯罪既有該類人群自身的原因,也有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原因。

        圖1:龍灣區(qū)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罪名構成

        (二)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的形態(tài)特點

        1.共同犯罪占比大

        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涉案人數(shù)為347人,屬于一般共同犯罪的為257人,涉及團伙犯罪的為一件3人。共同犯罪占比為75%,而成年人犯罪共同犯罪占61%。未成年人犯罪因年齡階段的特性,易受外界刺激和誘導,尋求心理慰藉和群體認可的心理需求較大,共同犯罪明顯占比較大。未成年人共同犯罪反映社會環(huán)境和周邊人群對其犯罪的選擇、形成影響較大。

        2.男性犯罪突出

        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涉案人員中,男性為335人,占了96.54%,高于成人犯罪中男性所占的89.05%。這種差異主要是家長普遍對未成年女性的保護和監(jiān)管比較嚴,說明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是否到位對未成年人犯罪率的影響仍然較大,這對建立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機制有重要參照價值。

        3.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占絕大多數(shù)

        通過對2012年全區(qū)流動人群未成年犯罪人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該類群體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但同時,文化的基本普及也有了較大提高。在總共347人中,文盲的為4人,小學文化程度(包括肄業(yè))的為186人,初中文化程度(包括肄業(yè))的為147人,占總數(shù)的97.12%。低學歷化反映了部分未成年人犯罪與不成功的學校教育經歷有關,知識技能、社會交際技能欠缺所導致的社會適應性不足與未成年人犯罪的也存在內在聯(lián)系。

        4.重新犯罪值得重視

        在公訴機關受理的347名未成年人犯罪人中,有刑事前科的19人,占5.5% 。未成年人在短時間內重涉犯罪,說明刑罰功能未能在部分未成年犯中充分實現(xiàn),犯罪預防與控制機制不能完全適應社會需求,導致犯罪的個體和社會因素沒有有效排除。

        5.新型犯罪、成人化犯罪問題凸顯

        如涉及開設賭場罪5人,走私、販賣毒品罪18人,強迫賣淫罪2人,此類犯罪與未成年人的身份有相當大的落差。未成年人犯罪成人化,映射了現(xiàn)實社會對未成年人成長空間的過度滲透,也反映出流動人群這一特殊群體的生活現(xiàn)狀。部分未成年人過早脫離家長監(jiān)管或家長無力監(jiān)管,成為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難點。

        6.判處刑罰以監(jiān)外執(zhí)行占相當比例,但監(jiān)管不到位

        2012年受理流動人群未成年涉案347人,已經判決132人,判處緩刑17人,占12.9%。至2013年5月,同期龍灣區(qū)司法局建檔在案的接受社區(qū)矯正的未成年罪犯僅2人,且都是本地戶籍的人員,非本地戶籍的未成年罪犯的社區(qū)矯正執(zhí)行情況不詳。

        二、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一)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的犯罪機理

        所謂“犯罪機理”是指犯罪活動致罪因素的構成以及彼此間的相互關系、作用原理和作用過程。大部分罪案是社會、個體多種致罪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也就能解釋社會特定人群犯罪所具備的特異性和共通性。

        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的犯罪既有個體的原因,更有社會的原因,而且彼此間是互相作用的。社會轉型時期往往是犯罪高發(fā)的關鍵期,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是特殊人群和社會轉型兩方面原因的結合。在犯罪學上,主要從個人及個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變遷兩個不同側面對犯罪原因做出解釋,如不同交往理論把犯罪原因歸結于社會解組〖ZW(〗社會解組是指社會規(guī)范和社會制度對社會成員的約束力減弱,社會凝聚力降低的一種社會狀態(tài)。 〖ZW)〗背景下的個人失范,而緊張理論則把犯罪視為個人的越軌行為和不遵從的行為結果,強調了社會解構所產生的壓力以及價值觀在個體身上的作用?!爱斈撤N文化推崇有價值的成功目標,但是階級結構卻限制接近這些成功目標時,就會產生失范。下層階層很少有獲得成功的合法機會,所以他們會由于志向和期望之間的分離而體驗到挫折和緊張……這種觀點可以解釋富裕社會中犯罪率高的奇怪現(xiàn)象?!保?]兩種理論各有側重解釋了犯罪的社會因素和個人動因的關系,要了解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機制和應對策略,就需要從兩個方面分析當前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的復雜性、多因性。

        (二)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因素

        1.解組背景下的社會失序

        社會解組并非指社會管理的失效,而是社會管理機制和理念的相對滯后所引發(fā)的失序和社會控制力弱化。中國的社會轉型和人口流動共同導致原有社會管控力的減弱:一是社會轉型對原有社會關系的沖擊。一般而言,社會組織結構越穩(wěn)定,社會控制力就越有效,相對的,犯罪的發(fā)生率就較低。計劃經濟時代,盡管物資相對緊缺,但城鄉(xiāng)分別以單位(包括行政、企業(yè)、事業(yè)等部門)和村集體為載體的管理模式保證了社會關系的穩(wěn)定,當時人們對單位的歸屬感就是最好的注腳。隨著原來的社會和經濟組織形式發(fā)生根本改變,與個人緊密聯(lián)系的基層組織和生產機構承擔的社會管理職能弱化,逐漸被大社會管理機構取代。如在農村,大量人口脫離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和居住地流入城市,農村集體的管理色彩淡化。在城市,企業(yè)改制后,大量公有制企業(yè)從社會事務中解脫出來,原本企業(yè)負擔的醫(yī)療、教育、社區(qū)服務等基礎管理實現(xiàn)社會化。原有社會組織結構逐漸解體,相對封閉的人群關系被打破,群體間凝聚力和約束力下降,而新的社區(qū)管理體系的建立卻滯后于人員流轉的增速。二是人口流動對社會的解構壓力。龍灣區(qū)人口結構在過去三十年發(fā)生了巨變,人口結構的變化,意味社會形態(tài)的諸多變量,這些變量可能引發(fā)社會的失序和層級間的震蕩。流動人群長期遠離鄉(xiāng)土,戶籍地管轄鞭長莫及,而居住地管轄受到固有戶籍政策、社區(qū)發(fā)展模式等因素的制約,難以開展深入、有效的管理。大量人群離開原住地,形成新的聚居方式,鄉(xiāng)土和家庭的維系能力降低,行為失范的道德風險下降。結構壓力在流動人群未成年人中表現(xiàn)的更加突出,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未成年犯之間大都是老鄉(xiāng)、同學關系,原來作為社會安定重要因素的鄉(xiāng)土關系異變?yōu)榉缸锏膭右?。?/p>

        2.家庭教育缺失和學校教育的缺位

        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率遠超本地未成年人,而且低學歷化色彩濃厚,體現(xiàn)了這一人群所接受的家庭監(jiān)管、學校教育相對薄弱。筆者經辦此類案件,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沒有在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上簽字或到場聽取訊問過程。究其原因,有些未成年犯的監(jiān)護人沒有在本地,有些家長忙于生計,甚至有些家長放棄了對未成年人的管教,這些情況說明家庭教育和監(jiān)護情況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影響巨大。學校教育也是應當正視的問題,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人員中,在義務教育階段中途輟學的情況非常突出,而“流失生”無疑是未成年犯罪的高發(fā)人群。放棄學業(yè)的原因較為復雜,除了家庭經濟因素外,與不成功的教育經歷也有很大關系。追逐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和不正確的評價機制導致了一些所謂“差生”,并受到歧視性待遇,而家庭環(huán)境較差的外來務工者子女更可能遭遇這一問題。少數(shù)未成年人無法在現(xiàn)有教育中獲得認同和充分發(fā)展,難以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容易使他們誤入歧途?!敖Y交越軌同伴與青少年早期的同伴排斥和學業(yè)失敗有關系……受到排斥的兒童和攻擊性兒童以后更有可能產生適應性問題,包括卷入犯罪?!保?]155我們正確的教育應該是感恩教育和成功教育,而不是讓很多人過早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簽。 

        3.社會陰暗面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

        中國古代有“孟母三遷”的典故,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高發(fā)除了家長監(jiān)護較為欠缺外,還受到社會小環(huán)境的影響,如不良的網絡信息、賭博等社會負面因素。當前一些網絡游戲的盈利模式對未成年人有很大的誤導作用,一方面未仔細審查會員的個人信息,一方面在游戲過程中向用戶不斷收取上線點費、裝備費。如筆者經辦過的許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一些侵財類犯罪的直接目的是獲取財物用于收費網游等活動。流動人群未成年人因家長監(jiān)護相對薄弱,更容易接觸不良的社會層面,如毒品、賭博等非法活動侵害了未成年人的生活空間。從相關數(shù)據(jù)看,開設賭場、毒品犯罪、強迫賣淫等本應與未成年人無緣的犯罪占了7.2%,未成年人犯罪的成人化、新型化已經成為現(xiàn)實問題,也從側面反映了社會陰暗面對未成年人生活空間的滲透。

        4.流動人群發(fā)展的困境

        中國人口的大量流動已經常態(tài)化,《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0)》指出,2009年中國流動人口數(shù)量達到2.11億人,而且人口流動由生存型向發(fā)展型轉變,意味著新居民已經從過去生存需求向發(fā)展需求轉變。相對僵化的戶籍政策日益成為新居民獲得平等受教育權、勞動保障權益的阻礙,且社會轉型時期導致的不公也同樣困擾著新群體?!安⒉皇琴Y源的絕對缺乏導致壓力過大和心理問題,而是因為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群體成員知道相對于社會其他群體來說他們缺乏資源。如果每人都一樣的話,資源缺乏就不是問題了?!保?]不可否認,改革開放解放了生產力,經濟成就舉世矚目,但是近年來,單純的溫飽需求已經讓渡于人群的和諧、平等發(fā)展需求。從這一群體的犯罪情況分析,未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人占了絕大多數(shù),犯罪的低學歷化問題突出,低學歷化反映了流動人群受教育水平、家庭經濟條件、生存狀況的改善仍然不容樂觀[3]。

        (二)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的個體原因

        外部因素最終通過內部動因產生作用,與其他群體犯罪相比,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有著一些特殊的內在因素。

        1.認同感需求

        一些新生代的新居民存在身份認同的困惑,“邊緣化”和安全感缺失是他們主要的心理困擾。他們與原籍地已經疏離,與早期進城務工的長輩不同,他們對原籍地沒有多少情感維系,甚至沒有生活的經歷。同時,他們融入當?shù)厣鐓^(qū)的過程并不順利,缺乏固定居所、身份落差、不平等待遇“都使部分農村務工人員形成一種‘邊緣化的價值觀念”[4]。身份歸屬的迷惘和對安全感的需求,使部分未成年人從類似人群中尋找心理慰藉和認同感。有著相同或相近感受和體驗的朋輩自然成了心靈寄托的處所,而并不在意朋輩的行為處事以及與朋友一起做什么[5],這也說明了為什么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的共同犯罪率特別突出(占比高達75%)。

        2.經濟困境

        由于缺乏知識技能和社會經驗,這一人群獲取社會財富的手段有限,加之家庭能夠給予的幫助相對較少,所受經濟壓力較大。不利的經濟地位可能促使這一人群群體性的緊張狀態(tài),特別容易受到侵害和轉化侵害,個體的社會地位越低,越容易接觸到有壓力的生活事件和問題,情緒受到的影響越大[2]76。經濟處境誘使犯罪,反映在現(xiàn)實中,就是侵財犯罪和有經濟目的的犯罪的突出。

        3.人格缺陷

        心理學中,人格是指一個人獨特的、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模式。人格的特質也是每個人內心特異性的表述,就像每個人指紋不同,人格特質也是因人而異,生活中,我們也常用性格也來描述人格所指的某些范疇。不可否認,任何一種犯罪最終都是內化作用的結果,從個人角度分析,致罪因素主要表現(xiàn)為人生觀缺陷、道德缺陷、性格缺陷[6]。以性格為表現(xiàn)的人格缺陷無疑是最直接、最復雜的致罪因素,多數(shù)的犯罪行為,都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端倪。人格五因素模型(參見表1)是一種最常用的以五種最基本人格為緯度建構的心理系統(tǒng)模型,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看到一些犯罪人的內在心理動因。青少年時期是人格的塑造的關鍵時期,家庭關懷、學校教育、社會關愛有利于完整人格的形成,而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缺乏良好、寬松的環(huán)境。過早地接觸社會,反而造成一些未成年人社會化不足,他們缺乏生存技能、交際能力,很容易受到社會的孤立,造成了負面影響的沉積和不良人格的形成,由此引發(fā)的各種心理問題,誘發(fā)了犯罪的動因[7]。不良人格雖然不直接致罪,但卻是內外致罪因素結合的關鍵。不良人格與犯罪的關系從相關未成年人犯罪的調查報告[8]中得到印證(參見表2),未成年人犯罪主觀因素前三分別是“一時沖動”、“受人教唆”、“好奇心”。

        表1:人格五因素模型

        神經質煩惱、緊張、情緒化、不安全、憂郁平靜、放松、果敢、自我陶醉

        外向性好社交、活躍、樂群、重感情謹慎、冷靜、冷淡、退讓

        開放性好奇、興趣廣泛、創(chuàng)造力強、非傳統(tǒng)的習俗性、講實際、興趣少

        宜人性心腸軟、脾氣好、信任人、易輕信多疑、不合作、報復性重、殘忍

        責任感可靠、自律、準時、有毅力無目標、不可靠、松懈、不檢點

        表2: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

        犯罪原因

        20102001

        總體不滿16歲總體不滿16歲

        一時沖動29.527.928.928.9

        受人教唆12.812.013.512.8

        好奇心15.315.713.915.4

        三、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控制

        (一)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意義與含義

        相對于成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與控制尤其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動機和意志并不強烈,有較大的預防實效性。少年犯罪人通常并不是在過高的志向的推動下犯罪的[1]78。二是沖動或礙于面子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完全可以通過正面疏導和心理調適訓練減少犯罪的可能。三是未成年人犯矯治的愈合性較好?!笆聦嵣?,教育明顯是一種僅對嬰孩和青少年起作用的影響力……教育是一種有助于性格構成的影響力。一旦性格得以固定,他就如容貌一樣,在生命的過程中不能進一步改變?!保?]這個論斷雖然過于強調了內在因素的穩(wěn)固性,但也揭示了青少年是改變人們行為慣式的關鍵期,這個階段行為矯治效果明顯。

        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防控包含了三個層面,分別是犯罪的預防、控制和矯正。犯罪預防是促使致罪因素的消除或減弱,包括了一般人群的預防和對再犯罪的預防。犯罪控制是通過干預手段使多種致罪因素不能結合,如侵財類案件可以通過加大路面巡查、監(jiān)控力度增加犯案的風險。犯罪矯正則是糾錯模式,是對違法犯罪人的行為矯正,使其重新遵從社會規(guī)則??刂品缸锸峭晟茩C制的目的,與犯罪原因相對應,犯罪防控必須結合對不遵從行為的內部遏制和外部遏制兩個方面的作用。內部遏制包括有利的自我概念、目標定向、挫折耐受力、服從規(guī)范,外部遏制包括有意義的社會角色、社會認可以及違反遏制因素的懲罰能力。

        (二)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措施

        社會轉型時期的犯罪高發(fā)形態(tài)是各種社會矛盾的綜合反映,盡管在新的社會財富分配制度確立以前,不僅消滅致罪因素是困難的,顯著減少致罪因素也是相當困難的[5]144,對犯罪的控制并非是毫無意義的。從社會管理角度,一是延緩致罪因素的傳播,二是阻截致罪因素的聚合,具體可以從三個層面建立犯罪防控的基本面。

        1.預防與消除

        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要與消除治罪因素結合起來,結合犯罪防控的機理,從內外兩個方面加以遏制。外部的遏制因素包括了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加大對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工作,并通過外部的干預活動,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完整的人格培養(yǎng)。

        首先,加強對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和監(jiān)護。從涉案人數(shù)占比看,流動人群未成年犯中,女性占比明顯較小,這與家長普遍對未成年女性的監(jiān)管較嚴直接有關。疏于管教是導致很多未成年人人格缺陷、行為失范的重要原因,家庭環(huán)境對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家庭的負面因素有家長與未成年子女缺乏溝通、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對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規(guī)律未能掌握、簡單的物質滿足而缺乏精神關懷,這些都是不良家庭教育的具體表現(xiàn)。流動人群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強度較大,但也正因如此,預防部門更要加大宣傳,引導家長關心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長。基層組織也可以通過“社區(qū)家庭關懷”,由自愿提供幫助的有條件的當?shù)丶彝ゲ糠纸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監(jiān)管職責,幫助未成年人融入當?shù)厣鐓^(qū)。

        其次,從學校層面,要促進全面教育和人格教育。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不良行為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而學校的正確引導是阻斷這個發(fā)展過程的關鍵因素。未成年人犯罪前的主要不良行為有:吸煙、夜不歸宿、逃學曠課、喝酒、打架斗毆,這些行為發(fā)生的比例均在60%以上[10]。如果學校能從先兆行為中提前預警,采取家庭、學校、社會機構的多重干預手段,遏制不良行為向犯罪的轉變,將極具實效。學校教育還應當負起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培養(yǎng)的任務,摒棄應試教育所推崇的唯成績論,從多元化的成功評價機制、自我價值認識體系去培養(yǎng)未成年人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溝通能力。

        再次,從社會層面,通過建立完善的社區(qū)管理和服務機制,加大對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的保護和幫助。龍灣區(qū)已經在這方面作了努力,如成立的新居民局,對流動人群的法律援助、子女入學、就業(yè)、人員管理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務。但是,對流動人群中的未成年人,還缺少相關的具體舉措。如這一群體的未成年人有些因家長不在本地,有些因家庭破裂無法提供有效的監(jiān)護,他們應當?shù)玫缴鐣用娴姆鲋??!斑吘壔焙汀肮铝ⅰ钡蓉撁娴那楦?,會加重未成年人的不安全感和情緒波動,社區(qū)機構和社會組織及時地提供必要的幫助顯得尤為重要。社會幫助不僅限于基層政府機構,還可以引入社會力量,通過社團、企業(yè)、本地家庭等方式為這些人群提供部分監(jiān)管和保護。政府職能部門則負責為志愿團體和扶助對象提供技能培訓、心理輔導、活動組織等服務。拓寬流動人群未成年人融入社會的渠道,應尊重和理解幫助對象人群的需求。一些未成年人因失業(yè)、家庭變故等原因出現(xiàn)暫時的經濟窘境,他們是盜搶等犯罪活動初犯的高危人群。社區(qū)機構和社會組織可以通過提供暫時性的生活救濟和就業(yè)機會防止犯罪的發(fā)生,這種救濟應充分考慮被救助者的心理需求,如提供食宿和適當報酬的公益活動,可以使幫助行為變得更加容易被接受。

        2.控制與延緩

        犯罪控制主要不是對致罪因素的消除,而是讓多重的致罪因素無法結合,達到抑制犯罪的目的。犯罪意識形成的過程可以放大為三個階段:潛隱期、上升期和意識期,且“這三個階段不是單向的,也不是勻速的,受到社會和個人因素互相作用的影響”[5]80。犯罪控制就是要中斷犯罪意識形成的進程,即加大外部的遏制力,有效阻遏犯罪動因。未成年人的犯罪意志本就不堅定,很多犯罪活動是一時沖動而致,如果有足夠的外界干預,加大犯罪的機會成本,可以遏制部分的犯意沖動,控制犯罪的發(fā)生或是降低犯罪行為的惡性。龍灣區(qū)在這方面有積極的經驗,本區(qū)鄉(xiāng)鎮(zhèn)經濟發(fā)達,農村與街道內企業(yè)眾多,當?shù)鼗鶎咏M織聘請巡邏隊員,加大街面的巡邏力度。根據(jù)有些未成年犯供述,在他們搶劫預備的過程中,被巡邏隊員盤查而暴露,而有些是在實施盜竊或轉移贓物過程中被發(fā)現(xiàn)。

        3.矯正與幫教

        矯正與幫教是對未成年犯的補救措施,也是犯罪預防和控制的次生手段。新《刑法修正案》和《刑事訴訟法》實施后,社區(qū)矯正作為重要的刑罰執(zhí)行方式得到立法確認。社區(qū)矯正被賦予了與監(jiān)禁刑同樣重要的法律地位,與監(jiān)禁執(zhí)行的最大差異就是既不需要專門的監(jiān)禁場所也不需要嚴密的監(jiān)禁措施,可以在罪犯享有最大自由度的情況下實現(xiàn)刑罰功能,貫徹了刑罰經濟原則也體現(xiàn)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未成年犯無疑是這種刑罰執(zhí)行方式的重要對象之一,而社區(qū)矯正的成效直接決定了刑罰功能的實踐效果,因此需要構建更加完善的矯正體系。矯正工作應當適應流動人群未成年犯的心理和年齡特征、人群分屬特點,分階段各有側重開展矯治。

        首先是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治。未成年人的行為往往是成人社會和行為的反映,未成年人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外界適當?shù)囊龑Ш蛶椭@得非常重要。同時,不良行為和人格缺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情緒化、易于躁動、不容易相處與合作、意志力弱是未成年犯的一般特征。這些性格缺失使他們社會適應性較差,而他們自身又有與社會溝通的心理需求,希望能分享成人的權利,受到成人認真嚴肅的對待與理解,又不為成人所忽視,能與成人進行充分的溝通[4]21。這樣看來,外部的心理干預治療是極為必要的,心理疏導和行為的矯治應當同步進行。行為矯治則是通過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計劃來實現(xiàn),對缺乏監(jiān)護條件的未成年犯,外部的幫助尤為必要。域外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們把部分惡性不大,但行為方式有問題的未成年人犯送交有條件的社區(qū)家庭暫時收養(yǎng)。有些家庭出現(xiàn)嚴重問題的未成年犯,則由社會機構暫時擔負起監(jiān)護職責。社區(qū)家庭和社會機構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讓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充分接觸比較正面的信息,引導未成年人的行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

        其次是角色扮演和能力訓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內在因素是社會認同和角色的錯位,正確的社會認知是未成年犯重歸社會的關鍵。由于未成年人判斷能力和自制力較弱,容易受到周邊人群的影響,正面社會角色的扮演有助于獲得社會認同和自我價值感。社會角色規(guī)定的行為鑄造了角色扮演者的態(tài)度。行為也影響我們的道德態(tài)度:我們傾向于將自己的行為解釋為正確的。引導未成年犯從事公共事務,扮演義工、救助者等公益角色,使其得到正面的評價與鼓勵,幫助其樹立融入社會的信心。

        未成年人犯罪的內在動因與其缺乏社會生存、溝通技能極為相關。罪犯缺乏適宜的生活技能和缺乏正常的就業(yè)機會而形成了一種促發(fā)犯罪行為的壓力[11]。另外,溝通能力不足導致的社會隔閡也加劇了這類人群的心理緊張。適當?shù)某砷L技能和交際技能訓練是未成年犯矯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如職業(yè)培訓可以提高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并有利于促進矯治對象經濟狀況的改善。在司法實踐中,矯治機構通過對口幫扶、專門培訓、結對引導等靈活的“幫、教、帶”形式,使未成年犯獲取必要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現(xiàn)減少再犯的刑罰目的。

        再次是流動人群未成年犯的社會回歸。社會回歸是未成年犯對社會責任規(guī)范的再次認同?!拔覀儦w類……我們認同……我們比較……如果缺乏積極的個人同一性,人們往往會通過認同某一群體來獲得自尊。”[10]257社會回歸同時也是社會化的過程,社會化既包括社會經濟地位的取得,也包括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的轉變。此前的矯正措施,在改造、教育、培訓等基礎上,達到未成年犯再社會化的矯治目的。這不僅是未成年犯無害于社會,而且有益于社會,促使其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家庭聯(lián)系、就業(yè)和受教育機會、在社會中的適當角色位置,都將有助于未成年犯與犯罪群體的脫離,犯罪性也將大大降低。

        除了矯正手段外,還要結合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的特殊性,采取必要的輔助手段。我們目前更多地關注對未成年犯的監(jiān)管和改造,較少關注其重返社會的物質障礙和心理壓力。流動人群的特殊性,使得這一人群中的未成年犯因生存環(huán)境因素導致重新犯罪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社區(qū)矯正工作需要引入社會第三方的力量。這個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經驗值得借鑒,善導會等民間組織的積極活動是香港特區(qū)社區(qū)矯正工作的一大特色。善導會成立之初只是民間自發(fā)性質的為釋放初期且生活無著的人員解決臨時的食宿及經濟困境,為犯人回歸社會提供社會關愛。因為是民間性質,所提供的幫助更具人性化和親和力,比較注重隱私和尊嚴的保護,產生的心理觸動反而更大。“不僅各種寬大的刑法本身是較少的弊端,它們也以最符合人的尊嚴的方式引導著人離開犯罪行為?!薄糧W(〗參見:威廉·馮·洪堡.論國家的作用[M]. 林榮遠,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144. 〖ZW)〗當前,國內各地雖然建立了救助站,卻主要面向乞討等生活無著人員,無論是人文關懷還是救助能力都存在不足。國內慈善組織和志愿者活動日趨活躍,引導企業(yè)、社團等民間力量介入矯治工作,提供基本生活條件、法律援助、心理輔導等支持,并組織未成年犯參與慈善等公益活動,平復其與主流社會的分歧,這將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布萊克本.犯罪行為心理學[M].吳宗憲,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77.

        [2]保羅·貝內特.異常與臨床心理學[M].陳傳鋒,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77.

        [3]李璞,張迪.從家庭因素看農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J]. 社科縱橫,2011,(3):139 .

        [4]吳軍民.澳門邊緣青少年偏差行為及其教育干預[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9):20 .

        [5]楊煥寧.犯罪發(fā)生機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48.

        [6]楊少燕.不良人格與犯罪——由馬金庫案引發(fā)的思考[J]. 法治與社會,2012,(6):271.

        [7]關穎.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十年比較———基于兩次全國未成年犯調查[J]. 中國青年研究,2012,(6):34 .

        [8]加羅法洛.犯罪學[M].耿偉,等,譯.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228.

        [9]操學誠,等. 2010年我國未成年人犯抽樣調查分析報告[J]. 青少年犯罪問題,2011,(6):9.

        [10]戴維·邁克斯.社會心理學[M]. 侯玉波,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110.

        [11]鐘安惠.西方的刑罰功能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64.

        Construct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

        Juvenile Delinquency among Migrant Population

        MEI Shanqun, XU Fan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Longwan District of Wenzhou, Wenzhou 325024, China)

        Abstrac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plays a key role in classifying social groups because it greatly affects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in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mployment, social insurance, etc.. It is practical for Criminology to regard the migrant population as a special social group to for researching crime cau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Juvenile delinquency increasingly has aroused social awarenes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exterior factors,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occurs frequently, and the juvenile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severely threatened and social satiability undermined. This paper conducts a case study of Longwan District and analyzes the crime situation of this special social group. Tak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migrant juveniles into consideration, we must take necessary supplementary mea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juvenile delinquency except criminal deterrence, community correction, etc..

        Key Words: migrant population; 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control

        本文責任編輯:桑林

        首先是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治。未成年人的行為往往是成人社會和行為的反映,未成年人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外界適當?shù)囊龑Ш蛶椭@得非常重要。同時,不良行為和人格缺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情緒化、易于躁動、不容易相處與合作、意志力弱是未成年犯的一般特征。這些性格缺失使他們社會適應性較差,而他們自身又有與社會溝通的心理需求,希望能分享成人的權利,受到成人認真嚴肅的對待與理解,又不為成人所忽視,能與成人進行充分的溝通[4]21。這樣看來,外部的心理干預治療是極為必要的,心理疏導和行為的矯治應當同步進行。行為矯治則是通過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計劃來實現(xiàn),對缺乏監(jiān)護條件的未成年犯,外部的幫助尤為必要。域外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們把部分惡性不大,但行為方式有問題的未成年人犯送交有條件的社區(qū)家庭暫時收養(yǎng)。有些家庭出現(xiàn)嚴重問題的未成年犯,則由社會機構暫時擔負起監(jiān)護職責。社區(qū)家庭和社會機構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讓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充分接觸比較正面的信息,引導未成年人的行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

        其次是角色扮演和能力訓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內在因素是社會認同和角色的錯位,正確的社會認知是未成年犯重歸社會的關鍵。由于未成年人判斷能力和自制力較弱,容易受到周邊人群的影響,正面社會角色的扮演有助于獲得社會認同和自我價值感。社會角色規(guī)定的行為鑄造了角色扮演者的態(tài)度。行為也影響我們的道德態(tài)度:我們傾向于將自己的行為解釋為正確的。引導未成年犯從事公共事務,扮演義工、救助者等公益角色,使其得到正面的評價與鼓勵,幫助其樹立融入社會的信心。

        未成年人犯罪的內在動因與其缺乏社會生存、溝通技能極為相關。罪犯缺乏適宜的生活技能和缺乏正常的就業(yè)機會而形成了一種促發(fā)犯罪行為的壓力[11]。另外,溝通能力不足導致的社會隔閡也加劇了這類人群的心理緊張。適當?shù)某砷L技能和交際技能訓練是未成年犯矯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如職業(yè)培訓可以提高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并有利于促進矯治對象經濟狀況的改善。在司法實踐中,矯治機構通過對口幫扶、專門培訓、結對引導等靈活的“幫、教、帶”形式,使未成年犯獲取必要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現(xiàn)減少再犯的刑罰目的。

        再次是流動人群未成年犯的社會回歸。社會回歸是未成年犯對社會責任規(guī)范的再次認同?!拔覀儦w類……我們認同……我們比較……如果缺乏積極的個人同一性,人們往往會通過認同某一群體來獲得自尊?!保?0]257社會回歸同時也是社會化的過程,社會化既包括社會經濟地位的取得,也包括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的轉變。此前的矯正措施,在改造、教育、培訓等基礎上,達到未成年犯再社會化的矯治目的。這不僅是未成年犯無害于社會,而且有益于社會,促使其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家庭聯(lián)系、就業(yè)和受教育機會、在社會中的適當角色位置,都將有助于未成年犯與犯罪群體的脫離,犯罪性也將大大降低。

        除了矯正手段外,還要結合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的特殊性,采取必要的輔助手段。我們目前更多地關注對未成年犯的監(jiān)管和改造,較少關注其重返社會的物質障礙和心理壓力。流動人群的特殊性,使得這一人群中的未成年犯因生存環(huán)境因素導致重新犯罪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社區(qū)矯正工作需要引入社會第三方的力量。這個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經驗值得借鑒,善導會等民間組織的積極活動是香港特區(qū)社區(qū)矯正工作的一大特色。善導會成立之初只是民間自發(fā)性質的為釋放初期且生活無著的人員解決臨時的食宿及經濟困境,為犯人回歸社會提供社會關愛。因為是民間性質,所提供的幫助更具人性化和親和力,比較注重隱私和尊嚴的保護,產生的心理觸動反而更大。“不僅各種寬大的刑法本身是較少的弊端,它們也以最符合人的尊嚴的方式引導著人離開犯罪行為?!薄糧W(〗參見:威廉·馮·洪堡.論國家的作用[M]. 林榮遠,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144. 〖ZW)〗當前,國內各地雖然建立了救助站,卻主要面向乞討等生活無著人員,無論是人文關懷還是救助能力都存在不足。國內慈善組織和志愿者活動日趨活躍,引導企業(yè)、社團等民間力量介入矯治工作,提供基本生活條件、法律援助、心理輔導等支持,并組織未成年犯參與慈善等公益活動,平復其與主流社會的分歧,這將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布萊克本.犯罪行為心理學[M].吳宗憲,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77.

        [2]保羅·貝內特.異常與臨床心理學[M].陳傳鋒,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77.

        [3]李璞,張迪.從家庭因素看農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J]. 社科縱橫,2011,(3):139 .

        [4]吳軍民.澳門邊緣青少年偏差行為及其教育干預[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9):20 .

        [5]楊煥寧.犯罪發(fā)生機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48.

        [6]楊少燕.不良人格與犯罪——由馬金庫案引發(fā)的思考[J]. 法治與社會,2012,(6):271.

        [7]關穎.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十年比較———基于兩次全國未成年犯調查[J]. 中國青年研究,2012,(6):34 .

        [8]加羅法洛.犯罪學[M].耿偉,等,譯.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228.

        [9]操學誠,等. 2010年我國未成年人犯抽樣調查分析報告[J]. 青少年犯罪問題,2011,(6):9.

        [10]戴維·邁克斯.社會心理學[M]. 侯玉波,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110.

        [11]鐘安惠.西方的刑罰功能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64.

        Construct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

        Juvenile Delinquency among Migrant Population

        MEI Shanqun, XU Fan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Longwan District of Wenzhou, Wenzhou 325024, China)

        Abstrac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plays a key role in classifying social groups because it greatly affects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in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mployment, social insurance, etc.. It is practical for Criminology to regard the migrant population as a special social group to for researching crime cau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Juvenile delinquency increasingly has aroused social awarenes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exterior factors,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occurs frequently, and the juvenile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severely threatened and social satiability undermined. This paper conducts a case study of Longwan District and analyzes the crime situation of this special social group. Tak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migrant juveniles into consideration, we must take necessary supplementary mea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juvenile delinquency except criminal deterrence, community correction, etc..

        Key Words: migrant population; 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control

        本文責任編輯:桑林

        首先是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治。未成年人的行為往往是成人社會和行為的反映,未成年人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外界適當?shù)囊龑Ш蛶椭@得非常重要。同時,不良行為和人格缺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情緒化、易于躁動、不容易相處與合作、意志力弱是未成年犯的一般特征。這些性格缺失使他們社會適應性較差,而他們自身又有與社會溝通的心理需求,希望能分享成人的權利,受到成人認真嚴肅的對待與理解,又不為成人所忽視,能與成人進行充分的溝通[4]21。這樣看來,外部的心理干預治療是極為必要的,心理疏導和行為的矯治應當同步進行。行為矯治則是通過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計劃來實現(xiàn),對缺乏監(jiān)護條件的未成年犯,外部的幫助尤為必要。域外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們把部分惡性不大,但行為方式有問題的未成年人犯送交有條件的社區(qū)家庭暫時收養(yǎng)。有些家庭出現(xiàn)嚴重問題的未成年犯,則由社會機構暫時擔負起監(jiān)護職責。社區(qū)家庭和社會機構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讓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充分接觸比較正面的信息,引導未成年人的行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

        其次是角色扮演和能力訓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內在因素是社會認同和角色的錯位,正確的社會認知是未成年犯重歸社會的關鍵。由于未成年人判斷能力和自制力較弱,容易受到周邊人群的影響,正面社會角色的扮演有助于獲得社會認同和自我價值感。社會角色規(guī)定的行為鑄造了角色扮演者的態(tài)度。行為也影響我們的道德態(tài)度:我們傾向于將自己的行為解釋為正確的。引導未成年犯從事公共事務,扮演義工、救助者等公益角色,使其得到正面的評價與鼓勵,幫助其樹立融入社會的信心。

        未成年人犯罪的內在動因與其缺乏社會生存、溝通技能極為相關。罪犯缺乏適宜的生活技能和缺乏正常的就業(yè)機會而形成了一種促發(fā)犯罪行為的壓力[11]。另外,溝通能力不足導致的社會隔閡也加劇了這類人群的心理緊張。適當?shù)某砷L技能和交際技能訓練是未成年犯矯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如職業(yè)培訓可以提高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并有利于促進矯治對象經濟狀況的改善。在司法實踐中,矯治機構通過對口幫扶、專門培訓、結對引導等靈活的“幫、教、帶”形式,使未成年犯獲取必要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現(xiàn)減少再犯的刑罰目的。

        再次是流動人群未成年犯的社會回歸。社會回歸是未成年犯對社會責任規(guī)范的再次認同?!拔覀儦w類……我們認同……我們比較……如果缺乏積極的個人同一性,人們往往會通過認同某一群體來獲得自尊?!保?0]257社會回歸同時也是社會化的過程,社會化既包括社會經濟地位的取得,也包括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的轉變。此前的矯正措施,在改造、教育、培訓等基礎上,達到未成年犯再社會化的矯治目的。這不僅是未成年犯無害于社會,而且有益于社會,促使其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家庭聯(lián)系、就業(yè)和受教育機會、在社會中的適當角色位置,都將有助于未成年犯與犯罪群體的脫離,犯罪性也將大大降低。

        除了矯正手段外,還要結合流動人群未成年人的特殊性,采取必要的輔助手段。我們目前更多地關注對未成年犯的監(jiān)管和改造,較少關注其重返社會的物質障礙和心理壓力。流動人群的特殊性,使得這一人群中的未成年犯因生存環(huán)境因素導致重新犯罪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社區(qū)矯正工作需要引入社會第三方的力量。這個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經驗值得借鑒,善導會等民間組織的積極活動是香港特區(qū)社區(qū)矯正工作的一大特色。善導會成立之初只是民間自發(fā)性質的為釋放初期且生活無著的人員解決臨時的食宿及經濟困境,為犯人回歸社會提供社會關愛。因為是民間性質,所提供的幫助更具人性化和親和力,比較注重隱私和尊嚴的保護,產生的心理觸動反而更大?!安粌H各種寬大的刑法本身是較少的弊端,它們也以最符合人的尊嚴的方式引導著人離開犯罪行為?!薄糧W(〗參見:威廉·馮·洪堡.論國家的作用[M]. 林榮遠,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144. 〖ZW)〗當前,國內各地雖然建立了救助站,卻主要面向乞討等生活無著人員,無論是人文關懷還是救助能力都存在不足。國內慈善組織和志愿者活動日趨活躍,引導企業(yè)、社團等民間力量介入矯治工作,提供基本生活條件、法律援助、心理輔導等支持,并組織未成年犯參與慈善等公益活動,平復其與主流社會的分歧,這將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布萊克本.犯罪行為心理學[M].吳宗憲,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77.

        [2]保羅·貝內特.異常與臨床心理學[M].陳傳鋒,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77.

        [3]李璞,張迪.從家庭因素看農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J]. 社科縱橫,2011,(3):139 .

        [4]吳軍民.澳門邊緣青少年偏差行為及其教育干預[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9):20 .

        [5]楊煥寧.犯罪發(fā)生機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48.

        [6]楊少燕.不良人格與犯罪——由馬金庫案引發(fā)的思考[J]. 法治與社會,2012,(6):271.

        [7]關穎.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十年比較———基于兩次全國未成年犯調查[J]. 中國青年研究,2012,(6):34 .

        [8]加羅法洛.犯罪學[M].耿偉,等,譯.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228.

        [9]操學誠,等. 2010年我國未成年人犯抽樣調查分析報告[J]. 青少年犯罪問題,2011,(6):9.

        [10]戴維·邁克斯.社會心理學[M]. 侯玉波,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110.

        [11]鐘安惠.西方的刑罰功能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64.

        Construct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

        Juvenile Delinquency among Migrant Population

        MEI Shanqun, XU Fan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Longwan District of Wenzhou, Wenzhou 325024, China)

        Abstrac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plays a key role in classifying social groups because it greatly affects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in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mployment, social insurance, etc.. It is practical for Criminology to regard the migrant population as a special social group to for researching crime cau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Juvenile delinquency increasingly has aroused social awarenes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exterior factors,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occurs frequently, and the juvenile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severely threatened and social satiability undermined. This paper conducts a case study of Longwan District and analyzes the crime situation of this special social group. Tak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migrant juveniles into consideration, we must take necessary supplementary mea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juvenile delinquency except criminal deterrence, community correction, etc..

        Key Words: migrant population; 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control

        本文責任編輯:桑林

        猜你喜歡
        未成年預防控制
        從高中生的視角談未成年人校內暴力
        論我國的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適用不足
        淺談跑步運動中膝關節(jié)的損傷和預防
        英國接收“未成年”難民或2/3謊報年齡
        鋁箔針孔產生原因與預防方法探討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6:18
        會計預算控制現(xiàn)狀及方法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2:32
        淺談高層建筑沉降監(jiān)測關鍵環(huán)節(jié)控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07:14
        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理及控制研究
        99久久久6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av亚洲在线观看| 国内视频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熟女久久久| 亚洲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 日韩av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专区一ⅴa亚洲v天堂|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站|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男吃奶玩乳尖高潮视频|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少妇AV| 亚洲中文字幕黄色小视频| 亚洲色图偷拍自拍在线|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观看| 18禁国产美女白浆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新片| 免费观看91色国产熟女|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vm| 最大色网男人的av天堂| 亚洲女人的天堂网av| 中国老熟妇506070|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偷拍韩国三级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美女裸体无遮挡黄污网站| 亚洲24小时免费视频| 国产国语亲子伦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