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賀進
隋紹元坐在啟東江邊的辦公室等待采訪。
細雨霏霏,濕漉漉的江畔矗立著一座50層樓高的龍門吊,如一扇巨型“凱旋門”,鶴立于船廠的鋼鐵隊伍中,俯瞰浩浩長江。倘若晴空萬里,在10公里以外的崇啟大橋上就能望見它橘色的身影。
“宏海號”,這座世界目前最大的龍門吊,起吊能力2.2萬噸,有50層樓高,可吊起400節(jié)高鐵車廂。它是全球第二大陸地石油鉆機制造商——宏華集團總裁張弭的作品。55歲的隋紹元是建造總指揮。
竣工70%的“宏海號”已吸引國外客戶慕名而來,包括一座3.2億美元的半潛式平臺建造授予函,韓國船東也將2億美元的油輪交給宏華集團建造,這些都要用“宏海號”吊下水。
宏華集團“入?!?/p>
“張總說,要做一個大吊車,把海洋平臺吊起來,直接放到水里。”2009年底,隋紹元初到港口小城江蘇啟東,并沒有被張弭安排做老本行海洋鉆機,而是參與大型起重機的設計。
宏華集團的“下?!甭窂胶塥毺兀簭堝舴艞壛嗽诖瑝]建造海洋平臺的傳統(tǒng)路子,挪到岸上建造。
宏華集團原是中國石油的下屬企業(yè)。1997年底改制后,張弭等管理層成為股東。成立十年間,一直主攻海外的陸地鉆機和零配件市場。
目前全球有700多臺宏華集團生產的鉆機在工作,但其利潤都來自陸上鉆機。單一業(yè)務也讓宏華集團在2009年的金融危機中虧損1.27億元。加之在全球范圍內,油氣開發(fā)從陸地轉向海洋的趨勢明顯。2008宏華集團在香港上市募集的31.9億港幣中,六成用于海洋項目。
張弭曾告訴本刊記者,他們希望在2017年前后,海工業(yè)務至少與陸地持平。
宏華集團的考慮是,鉆機包占了海洋石油平臺利潤最高的部分,而它的陸地鉆機市場占有率全球領先。
“鉆機包之于海洋平臺的作用,相當于CPU之于電腦,宏華制造海洋鉆機平臺的優(yōu)勢在國內獨一無二。”隋紹元說。
“宏海號”需要投入3.7億元,占宏華集團整個海洋投資的五分之一。能不能發(fā)揮作用、帶來效益?新生事物,技術上有無隱患?出了問題對宏華戰(zhàn)略的影響如何……業(yè)內、企業(yè)內部都有擔憂和爭議。
隋紹元是張弭“海工產品陸地造”理念的支持者,“宏華在海工行業(yè)影響力目前還不夠大。必須給‘武林高手們露兩手,以獲得江湖認可?!旰L柨梢钥朔钇款i,而且宏華未來的訂單會涉及低中高端市場,如果建一個海洋平臺用一兩年占據著一個大船塢,也是不切實際的?!?/p>
“宏海號”對用戶也有吸引力。用它造海洋平臺,會比傳統(tǒng)造法工期縮短20%~30%,成本降低5%~10%。
最終張弭說服了董事會。
難度如建“鳥巢”
張弭先提出方案,讓宏華海洋在方案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
宏華海洋副總經理李平將具體設計交給隋紹元,后者及其團隊一共做了八個方案,反復對比技術、經濟性等因素。
2010年初,團隊成員瘋狂出差,與武漢、大連、上海及國外的五家設計建造單位溝通,確定誰是建造“宏海號”的最佳選擇。
不過,“宏海號”的建造并不適合招投標:它是新事物,沒有定型標準,參數、方案、技術指標都未確定。
宏華集團最終與一家武漢企業(yè)簽訂了聯(lián)合設計協(xié)議。但凡重大問題,隋紹元和武漢的工程師還是要一道去成都的宏華集團總部見張弭。
設計實際只用了一年,“宏海號”的技術成熟度是大家最關心的。設計團隊的精力都放在優(yōu)化設計上,研究降低成本,提高技術可靠性。
隋紹元簡化了“宏海號”的結構,避免浪費,減去了約2000噸鋼材,節(jié)約1000萬元左右。
設備也被優(yōu)化,按照國家起重機建造規(guī)范,鋼絲繩直徑需達到60毫米,安全系數需達到5。這樣采購成本增加了,卷揚機等設備的參數也相應增加。于是隋紹元使用了安全系數為3的鋼絲繩。直徑的減小會影響使用壽命。他們通過平時保養(yǎng)和配備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來解決安全隱患。
“我們是通過技術分析,符合科學實際,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起重機這個行業(yè)保守,標準舊,實際上許多產品性能在提高,安全系數降低是一個趨勢,石油鉆機的安全系數已經降下來了。”隋紹元說。
建造階段面臨的難題則完全不同?!半y度跟建‘鳥巢差不多,都是大型鋼結構高強度鋼焊接,而且‘宏海號未來吊起的海洋平臺價值幾億美元,一旦出問題損失巨大?!彼褰B元說。
曾經在全球知名的鉆井設備制造商——美國國民油井華高公司(NOV)工作的隋紹元希望,“宏海號”建成后能成為中國大型機械裝備的優(yōu)質樣板,能體現(xiàn)出中國制造業(yè)的最高水平。
目前“宏海號”已完成了70%的工作量。
隋紹元的做法與在NOV時一樣:所有問題以文件報告的方式交流,這令習慣于電話中、飯桌上解決問題的國內施工者不適應。
李平有些“同情”施工者:“他們肯定想簡單一些,但隋總會‘折磨他們的,他擅長用最先進的計算仿真軟件去驗證‘宏海號的每一個技術細節(jié)。”
有時張弭會出面找施工方大領導交流,在武漢及工地開了五六次會。
最近他們的一次“堅守”獲勝了。對方有一個定滑輪組上的主承載軸直徑設計小了,隋紹元認為安全系數偏低,要求對方修改。可這是對方的定型產品,他們打包票說不會出問題。
國內項目,合同簽訂之后,甲方往往處于被動地位。修改定型產品代價巨大,對方表示“可通過做吊重實驗驗證是否存在問題,還可以找專家論證”。
隋紹元說,設計標準是前人大量技術實踐成果的總結,工程師進行設計必須以標準為依據,任何人不能輕易推翻。
最終,張弭帶領隋紹元等人去了對方單位,“如果不下決心堅持,這個問題可能就放過了,對方現(xiàn)在已答應按照我們的要求進行修改。”隋紹元說。
向國際標桿企業(yè)看齊endprint
隋紹元與宏海集團一直有“說不清的緣分”。
2003年張弭到上海,同學帶著隋紹元赴其飯局。隋紹元對他的印象是:技術素養(yǎng)很高,有涵養(yǎng)、有抱負的企業(yè)家。
NOV分工非常細,重復同樣的工作,久而久之隋紹元覺得“沒有挑戰(zhàn)”。2009年,隋紹元聽宏華集團的同學說他們準備做海工,覺得這是一個能發(fā)揮個人所長的機會。
隋紹元已在這個行業(yè)鉆研30余年。他是老工業(yè)基地遼寧人,出身工程師家庭,是甘肅工業(yè)大學石油礦產機械專業(yè)畢業(yè)的77級大學生。
他曾是以前石油裝備行業(yè)最具實力的研究機構之一——蘭州石油機械研究所的副總工程師。
1984年,蘭州石油設備研究所成為機械工業(yè)部最早一批改革試點單位。市場需要什么,單位就制造什么。隋紹元接觸過許多行業(yè):鋼鐵、輕工、電力、石油,涉獵的專業(yè)包括機械、計算機軟件、儀器儀表、電氣自動化,等等。
多年后他感覺非常迷茫,盡管那時住著和所長一樣的四室兩廳,44歲的隋紹元還是決心換一個新環(huán)境開始下半生,“國企那些都經歷過了”。
2003年,隋紹元與妻子抵達上海,加入合資企業(yè)上海三高石油設備有限公司,之后又進入了向往已久的NOV——全球九成的高端海洋平臺都出自這家企業(yè)。
隋紹元出任NOV上海工程技術主管,負責海洋鉆機包上部設施設計建造工作。在這家百年老店,隋紹元學到了對高標準的執(zhí)著、開放的工作流程等國內企業(yè)難以學到的東西。
在蘭州期間,隋紹元就與宏華集團有業(yè)務往來;到了上海三高石油設備有限公司,彼此成為對手;現(xiàn)在又加盟其中,一起見證中國海工制造的進步。
隋紹元說,國內多數企業(yè)進軍海工制造領域起點較低,宏華集團“下?!钡膶κ质琼n國、新加坡、挪威、美國等先進企業(yè)?!耙朐趪H海工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向這些標桿企業(yè)學習?!?/p>
從2008年到啟東投資,宏華集團的海洋戰(zhàn)略已走過5年,但海洋業(yè)務依然是輔業(yè),進展不算快。
曾有人批評宏華集團走了彎路,不該買地投資,而應收購當地船廠,也有聲音說宏華集團應當發(fā)揮優(yōu)勢鉆研海洋鉆機包,自己先造一個高標準的海洋平臺。
隋紹元的看法是,宏華海洋發(fā)展戰(zhàn)略是一種包含創(chuàng)新性的“大海工”理念。
“造海洋平臺跟造陸地鉆機的理念有很多不同,牽涉的專業(yè)很多,需要滿足一整套國際標準,海工產品在設計、制造、項目管理、質量管控的成本上比陸地鉆機要高很多,所以從工程師到項目管理者都要轉變觀念,向先進企業(yè)學習?!彼褰B元說。
而張弭的想法是,希望通過宏華集團的努力,能為中國制造贏得更大的國際市場和世界同行更多的尊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