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肇慶 526000
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治療40例慢性腰痛患者的臨床研究
熊國才羅健葉立漢董洪伶鄧振興
廣東省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肇慶 526000
目的探討核心肌群訓練對改善慢性腰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腰痛患者80例臨床資料,依據治療措施不同進行臨床分組,對照組(傳統(tǒng)治療組)40例和治療組(傳統(tǒng)治療聯合核心肌群訓練組)40例。結果兩組慢性腰痛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兩組慢性腰痛患者治療前ODI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組慢性腰痛患者第2、3、4周及2、3、6個月ODI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核心肌群訓練在慢性腰痛患者應用后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降低ODI評分,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核心肌群訓練;慢性腰痛;ODI評分
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工作時間延長,勞動強度的增加,不可避免的出現慢性腰痛等癥狀,成為康復科疾病診療最常見的癥狀之一[1]。慢性腰痛是一組癥狀,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對于慢性腰痛,是指一組以下背部、腰骶區(qū)和臀部疼痛不適為癥狀的綜合征。臨床上80%的腰痛沒有明確的診斷,病程一般較長,通常超過12周以上,恢復很慢、很難[2]。選擇合適的有效地恢復性訓練措施對于改善慢性腰痛癥狀,提高預后恢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通過對我院80例慢性腰痛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后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 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腰痛患者80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依據治療措施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傳統(tǒng)治療組)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2.3±10.1)歲;病程12周~50周,平均病程(20.1±10.5)周;治療組(傳統(tǒng)治療聯合核心肌群訓練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2.8±10.6)歲;病程13周~52周,平均病程(20.9±11.1)周。排除標準:伴有發(fā)熱、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及不適合運動治療的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治療方式(一般選用中頻脈沖電治療加電針治療,共約40~50分鐘,每天1次,7天為1療程,一般3~5個療程,每療程休息3~5天)。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核心肌群訓練,核心肌群訓練以積木操(核心肌群訓練的一種)為治療方法。具體如下:第一組動作:俯臥位,雙前臂與腳尖垂直撐地,全身拉直做俯臥撐動作,維持此動作。第二組動作:上半身體與第一組動作相同,抬起右腿與軀干成一直線,維持此動作。第三組動作:與第二組動作相同,改抬左腿,維持此動作。第四組動作:左膝改跪著地,右前臂同樣垂直于地面支撐,抬起右腿及左臂,保持身體平衡,維持此動作。第五組動作:與第四組動作相同,右膝改跪著地,左前臂同樣垂直于地面支撐,抬起左腿及右臂,保持身體平衡,維持此動作。第六組動作:左前臂垂直于地面,軀干轉側打直與地面呈三角形,保持身體平衡,維持此動作。第七組動作:右前臂垂直于地面,軀干轉側到另一面打直與地面呈三角形,保持身體平衡,維持此動作。第八組動作:上半身躺下,抬起雙腿與地面呈45度,維持此動作。第九組動作:抬起雙腿與地面呈45度,挺起上半身,嘗試以手指碰觸腳尖。第十組動作:平躺休息后,嘗試以左手指碰觸右腳尖,維持此動作。第十一組動作:與第十組動作相同,嘗試以右手指碰觸左腳尖,維持此動作。第十二組動作:仰臥、雙手抱胸,雙腳垂直于地面做半橋式動作,維持此動作。以上每組動作根據患者耐受情況不同,從維持5~10秒開始,若能承受,在下一個循環(huán)增加5秒,每組動作間隔20秒休息,做4-6個循環(huán),每天1~3次,7天為1療程,療程中間可休息3~5天,也可堅持每天進行。
1.3 觀察指標 參照腰痛ODI評分標準[3],兩組慢性腰痛患者觀察指標為:①腰痛腿痛程度;②個人生活料理情況;③提舉重物情況;④行走狀況;⑤坐立情況;⑥站立情況;⑦睡眠狀況;⑧性生活狀況;⑨社會生活狀況;⑩旅行狀況。每個項目按受影響程度評為0-5分,記錄不同觀察時間的評分數值(總分=所得分數/5×回答的問題數×100%),觀察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第2、3、4周及2、3、6個月ODI評分情況。分數越低表示患者腰痛恢復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資料,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采用t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慢性腰痛患者腰痛ODI評分標準比較 兩組慢性腰痛患者治療前ODI評分無明顯差異,提示兩組慢性腰痛患者的差異性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治療組慢性腰痛患者第2、3、4周及2、3、6個月ODI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腰痛患者腰痛ODI評分標準比較表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慢性腰痛形成因素較為復雜,各種原因所致的慢性腰痛不同程度上與腰部肌肉力量減弱所致的腰椎失穩(wěn)有著互為因果關系[3]。慢性腰痛反復發(fā)作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其臨床治療主要有傳統(tǒng)的物理治療和中醫(yī)針灸等治療,同時還有核心肌群訓練[4]。核心肌群是指肋骨以下至骨盆之間稱為身體的核心,核心肌群是指在此區(qū)域內負責維持脊柱活動及穩(wěn)定度的肌肉群,依照其功能和屬性包括整體穩(wěn)定肌群和局部性穩(wěn)定肌群,其中整體性穩(wěn)定肌群包括腹內斜肌前部、腹外斜肌、腹直肌、豎脊肌、腰方肌、臀部肌群等,通過整體性穩(wěn)定肌群訓練可以促使脊柱進行比較有力量的大范圍活動,局部性穩(wěn)定肌群包括肌主要包括腹橫肌、多裂肌、橫膈膜、盆底肌、腰大肌、腰方肌、臀部肌群等,在進行局部性穩(wěn)定肌群訓練時,可以保持脊柱的靜態(tài)穩(wěn)定性[5,6]。核心肌群訓練是目前較為新穎的治療慢性腰痛的技術,不僅僅是包含傳統(tǒng)意義上的肌力訓練,而且還包括腰椎的穩(wěn)定性、抗干擾性和協調性等不同因素的共同參與[7,8]。核心肌群訓練可以有效地增強脊椎相關的肌肉和韌帶的協調性和柔韌性,增強腰椎隨意性運動和穩(wěn)定性,有助于腰椎生物力學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的恢復,從而改善慢性腰痛的臨床癥狀,降低復發(fā)率。綜上所述,核心肌群訓練在慢性腰痛患者應用后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降低ODI評分,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Kent P,Mjsund H L,Petersen DH. Does targeting manual therapyand / or exercise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in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Med,2010,8(8) : 22.
[2]Omkar SN,Vishwas S,Tech B. Yoga techniques as a means of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J Bodyw Mov Ther,2009,13(1) : 98-103.
[3]庫華義,李 奇,于 婧, 腰痛患者進行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的療效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27(5):472-474.
[4]李旭,郭險峰.慢性腰痛患者軀干旋轉肌群肌力與腰部穩(wěn)定性的關系[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11):1012—1014.
[5]劉 夏,王惠娟,吳紅瑛,腰背核心肌群在等速旋轉運動中力矩和表面肌電的特征[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4):315-319.
[6]劉烜瑋,趙娜娜,肖鵬,核心肌群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2,27(5):361-362.
[7]王興水,李保良,李志輝,等,核心肌群訓練配合姿勢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3):254-255.
[8]曾勇,鄒佳華,鄧光銳,等,核心肌群訓練對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10):252-253.
Theclinicalresearchof40caseschroniclowbackpainbycoremuscletraining
XIONG Guo-cai,Luo jian,YE Li-han,DONG Hong-ling,DENG Zhen-xing
The first people hospital of zhao q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Zhaoqing 526000,China
ObjectiveTo approach clinical resul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by core muscle training.MethodTo analyze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which was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therapy group) 40 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 (traditio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re muscle training group) 40 cases.ResultThe general data of two groups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were no difference,the ODI score befor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in 2, 3, 4 weeks and in 2, 3, 6 month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clinlcal symptom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by core muscle training are obviously improved,ODI score is decreased,which is to be used.
core muscle training;chronic low back pain;ODI score
R269
A
1007-8517(2014)12-0042-02
201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