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蓮珊
按照昨天的約定,我們一起到劇場去觀看勞動者的授予儀式。劇場里差不多都是勞動者的家屬。音樂學校的學生坐在池座里,齊唱《克里米亞戰(zhàn)歌》。他們唱得真好!歌聲剛落下,頓時,整個劇場掌聲雷動。
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各位獲獎者上臺到市長和知事面前,領取書籍、貯金折、文憑或是獎牌。
最初出場的是夜校圖畫科的學生,里面有鐵匠、雕刻師、石版師、木匠以及石匠。其次是商業(yè)學校的學生,再其次是音樂學校的學生,最后是夜校小學的學生。因受觀眾熱情洋溢的喝彩影響,大家都激動得臉色紅潤。
那場景真是好看,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衣著也各式各樣。——有白發(fā)的老人,有工場的徒弟,也有蓄長發(fā)的老職工……應對這樣的場面,年紀輕的毫不在乎,年老的倒似乎有些難為情的樣子。他們進場時,大伙兒雖然熱情地拍手歡迎他們,但他們卻沒有一個人笑,個個都神情莊重嚴肅。
獲獎者的家人大多坐在池座里觀看。有的小孩子一看到自己的父親登上前臺,就用力大聲叫喚,笑著招手。農(nóng)夫過去了,挑夫也過去了,我認識的一個擦靴匠也領了文憑……
“哇……”全場一陣驚嘆。原來,是臺上來了個巨人。我感覺好像在什么時候見過他,仔細回想一下,哦,記起來了,原來就是那受過三等獎的小石匠的父親。記得那次我去看望生病的小石匠,他就站在病床邊。我回過頭去看池座里的小石匠,只見他正雙目炯炯地注視著父親,表情有些怪異,大概是因為他裝了個兔子鬼臉來隱藏他的歡喜吧……
我正專注地觀察著小石匠,忽然間喝彩聲四起。我急忙向前臺望去,看到那個清掃煙囪的勞動者也出場了。他個子小小的,仍穿著漆黑的工作服。他有些緊張,有些興奮,有些驕傲,還有些驚訝,所以整張臉看上去有些滑稽。那滿場善意的喝彩聲,大概就是因為這吧!此時,笑容滿面的市長正拉著他的手,和他親切地交談著……
接著又來了一個工場的徒弟。他一定是穿了他父親的上衣來的,只要看他上臺領獎品時卷起了長長的袖口就可知道。大家都笑了起來,可是笑聲立刻被喝彩聲淹沒了……
這一群勞動者,一邊為了自己一家人辛苦工作,再在工作以外用功求學,真是難能可貴。一想到此,我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他們勞動了一天以后,再舍棄休息時間,用那粗笨的手指拿起纖細的筆桿,這是怎樣辛苦的事??!
末了,夜校的學生又唱起了《克里米亞戰(zhàn)歌》。那歌聲是從心底流出來的,含著深情,我們在感動中靜靜地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