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君,周亞會,邢德輝,才巨鋒,任宣百,陸志民
(1.九臺市上河灣林場,吉林 長春 130500;2.吉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33)
長白落葉松(LarixolgensisHenry),亦稱黃花松,為松科落葉松屬高大喬木,自然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qū),在國內(nèi)以長白山區(qū)為中心,南至寬甸以北、北至大海林以南、西至舒蘭-柳河一線;朝鮮半島北部和俄羅斯遠東地區(qū)亦有分布[1]。該樹種對土壤的適應性強,沼澤地、干燥瘠薄及巖石裸露地均能生長;其木材細密堅韌、紋理直、耐久用,可供建筑、造船、土木工程、細木工等用,是長白山區(qū)經(jīng)濟及生物價值較高的速生針葉樹種[1,2]。由于長白落葉松具有生長快、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適應性廣、造林易成活等特性,目前已經(jīng)成為吉林省人工造林范圍最廣、面積最大的用材樹種。但是,多年來由于初值密度較大、撫育間伐不夠合理,造成林分質(zhì)量、林地質(zhì)量和單位面積產(chǎn)量下降[3,4]。因此,加強集約經(jīng)營管理、提高林地效益是當前長白落葉松人工林應重點解決的課題。為此,作者進行了撫育間伐對長白落葉松人工林生長影響的研究,旨在為長白落葉松人工林的經(jīng)營管理提供參考。
試驗地設在九臺市上河灣林場,位于吉林中部低山丘陵、森林草原過渡區(qū)內(nèi)。地理位置:125°48′E,44°10′N,平均海拔280 m。氣候?qū)儆跍貛О霛駶櫞箨懶约撅L氣候區(qū),氣候條件優(yōu)越,年平均氣溫4.7℃,無霜期一般為135 d,年平均日照2 546 h,年平均降水量573.2 mm,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4%。
試驗地分為2個試驗小區(qū),位于同一個小班內(nèi)。其中:試驗區(qū)Ⅰ中心點坐標為:橫0279032、縱4929239,海拔305 m,坡向北坡,坡位中,坡度7°;試驗區(qū)Ⅱ中心點坐標為:橫0279113、縱4929141,海拔310 m,坡向北坡,坡位中,坡度10°(見表1)。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肥力中等。樹種多為次生闊葉林中常見的山楊、榆樹、糠椴、槭樹、蒙古櫟、水曲柳等喬木,以及毛榛、胡枝子等灌木。試驗地為針闊葉混交林采伐跡地,于1997年采用長白落葉松實生苗造林,初植密度4 400株·hm-2,常規(guī)撫育管理。
間伐對比試驗于2010年秋季進行,其中:試驗區(qū)I(9林班29小班)為間伐試驗區(qū);試驗區(qū)Ⅱ(9林班29小班)為對照區(qū),不進行間伐。間伐方式為透光疏伐法,間伐蓄積量控制在總蓄積量的30%以下,不超過總株數(shù)的50%。間伐前2個試驗區(qū)林分長勢基本一致,間伐后于2013年底對2個試驗區(qū)的林分生長情況進行調(diào)查。
表1 試驗區(qū)劃分與開展撫育間伐情況
試驗區(qū)I、Ⅱ水平并列,按順山縱向分上、中、下分別設計3塊長方形標準地,標準地面積為600 m2(20 m×30 m)。
用測樹圍尺對標地內(nèi)的所有樹木測量胸高直徑,以1 cm為一徑階記載徑階內(nèi)株數(shù)。
以實測的林木胸徑,對照《吉林省一元立木材積表》,計算標準地蓄積量,并推測出小班蓄積量。
2013年,對2塊標準地進行每木調(diào)查,結果見表2。
表2 撫育間伐對長白落葉松林分生長與質(zhì)量的影響
從表2中可以看出,長白落葉松人工林撫育間伐3 a后,林分平均胸徑、單位面積蓄積量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其中,間伐和未間伐的林分平均胸徑分別為11.0 cm和9.3 cm,撫育間伐使林分平均胸徑提高了18.3%;間伐和未間的伐林分蓄積量分別為6.78 m3和5.34 m3,間伐林分比未間伐林分蓄積增加了26.9%。
上述試驗結果表明,該長白落葉松人工林正處于生長旺盛階段,經(jīng)間伐撫育后其徑生長量、蓄積生長量得到迅速提高,反映了生長條件在其中幼齡生長階段的重要性。因此,長白落葉松在其速生階段提高經(jīng)營管理水平(適時間伐、增加撫育次數(shù)),不但能顯著改善林木的生長環(huán)境,而且可以顯著提高林分的生長量(平均胸徑和林分蓄積量),發(fā)揮出林地的最大效益。
從林分徑階分布看,間伐措施對長白落葉松人工林的徑級分布有明顯影響。間伐3 a后的林分中,樣地內(nèi)總株數(shù)為129株,每木胸徑在6~10 cm之間的有59株, 占標準地平均總株數(shù)的45.7%;胸徑在11~16 cm之間有的70株,占標準地平均總株數(shù)的54.3%。未間伐的林分中,樣地內(nèi)總株數(shù)為189株,每木胸徑在6~10 cm之間的有148株, 占標準地平均總株數(shù)的78.3%;胸徑在11~16 cm之間的有41株,占標準地平均總株數(shù)的21.7%。通過間伐改變了長白落葉松林分的徑級結構,中小徑木明顯減少(間伐比未間伐減少2.5倍),間伐的效果十分明顯。
間伐撫育3 a后,2塊標準地的林木生長量和材種結構見表3。
表3 撫育間伐對長白落葉松林分產(chǎn)量與材種結構的影響
從表3中可以看出,間伐林分與未間伐林分相比較,林分密度減少31.7%,材種出材量提高13.9%,小徑木出材量提高33.6%。從每公頃平均總蓄積量看,撫育間伐和未撫育間伐的林分總蓄積分別是119.6 m3·hm-2和89.0 m3·hm-2,間伐后的總蓄積比未間伐的提高34.4%。說明長白落葉松在該中幼齡階段間伐不僅能顯著提高林分的總蓄積量,且對材種出材量和小徑木出材量有重要的影響。撫育間伐后的林分比未間伐的林分密度減少,但單位面積的材種出材量、小徑材出材量及總蓄積均有較大的提高。因此在長白落葉松中幼齡林生長階段適時間伐撫育,不僅能提高林分生產(chǎn)力,而且對于林分在一定時期內(nèi)保持較高的生長速度、發(fā)揮樹種的優(yōu)良特性、保持良好的材種結構具有重要的作用。
從近期看,通過間伐拿下來一部分小徑木,在較短時間內(nèi)迅速增加了大徑木的數(shù)量,有效地改變了林木的徑級結構,與未間伐林分相比較其當前效益得到了顯著提高。
表4 間伐林分經(jīng)濟效益估算
表4中列出了撫育間伐與未間伐近期效益對比情況,從中可以看出,間伐和未間伐的林分平均總產(chǎn)值分別為7 319元·hm-2和5 760元·hm-2,間伐后的林分平均總產(chǎn)值比未間伐的林分提高了27.1%;從長遠來看,由于采取了間伐撫育措施,林木的生長空間得到了釋放,在近3年時間內(nèi),林木的蓄積量(價值)將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加,如果在長白落葉松的速生期內(nèi)適時進行間伐撫育措施以保護該增長速度,那么該林分的預期效益將十分可觀。
4.1本試驗中的長白落葉松人工林正處于速生階段,適時進行間伐撫育,不僅可以顯著地增加林分的平均胸徑和單位面積蓄積量,改變林木的徑級結構,提高林分質(zhì)量,而且可以縮短長白落葉松林分的輪伐期,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地的經(jīng)濟效益。經(jīng)過間伐撫育的林分僅3a時間其平均胸徑就提高了18.3%,林分蓄積量增加了26.9%,材種出材量提高了13.9%,小徑木出材量提高了33.6%,產(chǎn)值增加27.1%,效果十分顯著。因此對長白落葉松中幼林適時進行撫育間伐是落葉松林分經(jīng)營的重要技術措施,對改善林木生長環(huán)境、提高林分質(zhì)量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2]。
4.2合理確定撫育間伐的時間是提高林分質(zhì)量和縮短林木成熟期的關鍵。本試驗中長白落葉松人工林13 a生時開始間伐,正值林分郁閉、林木生長競爭開始階段,林木的生長速率開始下降,因此,通過撫育間伐控制林分密度[3],可使林木在其速生期內(nèi)始終保持較高的生長速度,發(fā)揮出樹種的優(yōu)良特性,促使林分的蓄積量保持較穩(wěn)定的增長狀態(tài),提前進入數(shù)量成熟,縮短輪伐期,提高林地的經(jīng)濟價值。
[1]趙慶喜,莊學強,孫艷波,等.長白落葉松大徑材定向培育技術的研究[J].吉林林業(yè)科技,2007,36(1):34-35,38.
[2]徐慶祥,衛(wèi)星,王慶成,等. 撫育間伐對興安落葉松天然林生長和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影響[J]. 森林工程,2013,29(3):6-9.
[3]李剛,徐光,唐宇,等.汪清林業(yè)局中幼齡林撫育試點工程及其實施建議[J].吉林林業(yè)科技,2013,42(2):20-22.
[4]孫鏡明.長白山區(qū)天然中齡林撫育的探討[J].吉林林業(yè)科技,2014,43(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