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遠
(廣東省東莞市石龍博愛醫(yī)院普外科 東莞 523325)
手術治療老年人膽囊炎膽結石的臨床分析
吳坤遠
(廣東省東莞市石龍博愛醫(yī)院普外科 東莞 523325)
老年人;膽囊炎;膽結石
慢性膽囊炎屬臨床較常見的消化性疾病,慢性膽囊炎患者多同時伴有膽囊結石,目前臨床對該病的治療包括內科治療和外科治療。本文探討手術治療老年人膽囊炎膽結石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膽囊炎膽結石患者120例,隨機分為保守組和治療組各60例。保守組中,患者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5.3±2.3)歲,男 26 例,女 34例,病程3個月~6年,平均病程(9.3±1.2)個月;治療組中,患者年齡 54~77歲,平均年齡(65.4±2.1)歲,男28例,女32例,病程3個月~6年,平均病程(9.5±1.3)個月。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情況以及疾病情況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保守組患者進行內科保守治療,采用頭孢地嗪1.5 g靜脈滴注,每日2次;疼痛明顯時加用山莨菪堿10 mg肌注,利膽素片2~4片口服,每日3次;消化不良時加乳酸菌3片口服,每日3次;腹脹、嘔吐加胃復安10 mg口服,每日3次,7 d為1個療程。治療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根據患者情況及相關并發(fā)癥,其中采取擇期手術患者44例(73.33%),急診手術患者16例(26.67%);行膽囊切除手術患者38例(63.33%),行膽囊大部分切除患者 14例(23.33%),行膽囊造瘺術患者 8例(13.33%)。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治愈率、死亡率以及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保守組,具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膽結石按照其發(fā)生部位分為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兩種,其中膽囊結石主要是以膽固醇石為主的混合性結石或膽固醇性結石,膽囊結石疾病主要發(fā)生于成年人。膽囊結石疾病的主要成因較為復雜,多由綜合性因素所導致[1]。疾病形成的基本因素為人體的膽汁成分以及理化性質出現變化,從而一定程度上導致人體膽汁中的膽固醇呈現過飽和狀態(tài),且易于沉淀析出與結晶形成結石。另一方面,膽囊結石患者的膽汁中存在促成核因子,能夠分泌大量的黏液糖蛋白從而促使成核以及結石的形成[2]。同時人體的膽囊收縮能力有一定的降低,而膽囊內膽汁的淤滯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結石的形成。膽結石作為代謝性疾病,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其發(fā)病率有一定的增高,而膽囊結石易并發(fā)膽囊炎,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因此在對患者進行相關治療時應給予重視[3]。而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及相關結構狀態(tài)有一定的衰退,逐漸進入失代償期或代償期,相關免疫功能降低,因此老年人膽囊炎膽結石患者的臨床表現并不明顯,且對于疾病所引起的應急反應以及疼痛較為遲鈍,從而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患者的治療時機[4]。因此在對老年人膽囊炎膽結石患者進行相關的疾病診斷及治療時,應對患者的疾病史及具體身體情況進行仔細詢問,同時行CT及B超檢查,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了解[5]。
由于老年人膽囊炎膽結石患者常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等相關并發(fā)癥,常需對患者進行內科保守治療,但其臨床治療效果較差,且內科保守治療失敗后,患者易出現相關并發(fā)癥導致死亡,極大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6]。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治療能夠一次性將病灶去除,解除患者梗阻,能夠充分引流且恢復患者的膽系功能,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綜上所述,對老年人膽囊炎膽結石患者進行相關治療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采取相應的手術治療,能夠提高治愈率,減少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戴五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臨床資料分析[J].中外醫(yī)療,2009,28(5):69
[2]劉樹維.老年人膽囊結石合并急性膽囊炎42例臨床觀察[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1,25(5):96-97
[3]郭海英,馬俊嶺,史歷,等.上海市北蔡鎮(zhèn)老年人體質量指數與社區(qū)常見慢性病的關系探討[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1,10(3):219-221
[4]李獻敏.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人膽囊炎膽石癥的觀察及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2,33(2):376-377
[5]韓抒芳.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老年人膽囊炎、膽囊結石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信息,2008,25(Z2):31-32
[6]權紅光.老年人膽囊炎合并冠心病的圍手術期處理及手術方法的選擇[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4,7(5):359-360
R 657.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1.031
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