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穎蘭
整體護理在剖宮產患者圍手術期中的臨床應用
勞穎蘭
對于難產、高危妊娠患者, 剖宮產是有效的解決方法,并可有效拯救產婦及圍生兒的生命。是婦產科最常見的一種手術, 因其創(chuàng)面較廣、手術傷口較大, 常常導致術后后遺癥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如術后大出血、臟器損傷、感染等的出現常對母嬰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 剖宮產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工作對于孕產婦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廣西靈山縣人民醫(yī)院2010年6月~2013年7月對圍手術期的剖宮產患者120例實施整體護理, 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院婦產科于2011年6月~2013年7月住院治療剖宮產患者120例, 孕周在34~43周, 平均為(38.5±0.7)周;年齡在20~38歲, 平均為(25.2±2.2)歲;79例初產婦, 41例經產婦。剖宮產原因:41例頭盆不稱, 22例臍帶繞頸, 15例胎位不正, 15例妊高癥, 27例社會因素。將120例患者按住院號單雙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60例, 兩組患者的孕周和年齡、剖宮產原因等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妊娠健康宣教、胎心監(jiān)護和營養(yǎng)飲食等常規(guī)護理為特點的傳統(tǒng)護理模式, 觀察組實施在其基礎上的整體護理。
1. 2. 1 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孕產婦在行剖宮產術前, 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擔心和恐懼, 對手術風險和胎兒安全的擔心, 從而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對此, 護理工作中應態(tài)度和藹、主動溝通, 解釋病情, 說明手術方法、麻醉方法、剖宮產的安全性、醫(yī)護人員的基本情況, 細心周到的護理工作, 對于產婦焦慮、緊張心理的消除, 心態(tài)平和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使得能夠順利實施手術[1]。
1. 2. 2 術中配合 接待產婦態(tài)度認真負責, 協(xié)助產婦擺放正確的體位, 根據產婦具體情況, 合理調節(jié)室溫(23~25℃)及濕度(60%左右), 為減少產婦術中不適, 應用安慰性、鼓勵性的語言保持和產婦的溝通, 使其注意力分散。母嬰接觸應在新生兒娩出后立即進行, 告知產婦胎兒性別及基本生命征, 使產婦恐懼、擔憂心理解除, 增進母嬰感情, 對子宮收縮及乳汁分泌有促進作用[2]。
1. 2. 3 術后護理 ①術后監(jiān)測:生命征監(jiān)測應術后持續(xù)24 h, 脈搏、呼吸和血壓每30 min測量一次, 注意觀察切口滲血、子宮收縮和陰道流血情況。②子宮護理:壓出宮腔積血并常規(guī)檢查宮底高度, 避免宮腔血液淤積, 子宮收縮收到影響, 引起產后出血。③陰道護理:術后產婦體質虛弱,細菌易在粘附于外陰的血跡上滋生, 留置尿管易導致逆行性感染。應將殘留血跡及時擦凈, 會陰部每天消毒兩次, 動作輕柔, 避免損傷。④體位護理:產婦術后去枕平臥位在6 h內開始, 取半臥位于6~8 h后, 術后24 h下床活動開始,有助于減輕腹脹, 恢復食欲。為保持皮膚清潔、舒適, 協(xié)助產婦勤換衣物[3]。⑤母乳喂養(yǎng):護理乳頭在哺乳時刺激新生兒口唇, 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待新生兒張大嘴后送入新生兒口中。⑥ 疼痛護理:將宮縮疼痛的必然性告知產婦, 使其緊張情緒緩解, 鼓勵家屬將安撫工作做好, 使產婦注意力轉移。⑦飲食護理:術后6 h禁食, 6 h后可飲溫開水, 應少量多次, 流質飲食開始于術后12 h, 如面湯、米油等。⑧預防并發(fā)癥:術后抗生素常規(guī)使用, 體溫定時測量, 沖洗會陰2次/d, 以保持外陰清潔;宮底按壓, 將積血從宮腔擠出,防止產后出血[4]。
1. 3 效果評價 ①術后恢復情況:觀察及詳細記錄兩組產婦術后下床、排氣、乳量充足及拔除尿管等各項時間。②相關并發(fā)癥:觀察及詳細記錄患者的并發(fā)癥如寒戰(zhàn)發(fā)熱、切口感染或尿潴留。③滿意度調查:分為4 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所有數據以( x-±s)表示,率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治療組的排氣時間(h)、下床活動時間(h)、乳量充足時間(h)、拔除尿管時間(h)分別為(11.1±2.7) h、(9.3±4.9)h、(12.9±7.7)h、(42.9±7.7)h, 均明顯早于對照組的(23.6±4.9)h、(15.8±5.2)h、(24.8±10.2)h、(74.8±10.2)h,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7.3067、7.0468、7.2126、19.3345 , P<0.01),見表 1。
2. 2 兩組圍手術期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圍手術期并發(fā)癥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5, P<0.05)。見表 2。
2. 3 兩組滿意度比較 治療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4.2881, P<0.01)。見表3。
剖宮產是難產、高危妊娠患者的主要搶救方法, 社會已廣泛接受。整體護理突破常規(guī)的護理, 避免機械式的日常工作,針對患者實行人性化服務的理念, 最大限度地滿足難產、高危妊娠患者的各種需求, 讓難產、高危妊娠患者安全舒適地渡過圍手術期。同時讓剖宮產患者機體和腸胃功的恢復在整體護理中明顯得到促進, 并減少圍手術期并發(fā)癥, 加速乳汁分泌,在產前、產時以及產后對剖宮產產婦加強護理, 能夠避免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確保母嬰健康安全, 加快產婦康復進程[5]。
[1] 郝麗霞.人性化護理在剖宮產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觀察.吉林醫(yī)學, 2013,34(9):1763.
[2] 吳媛媛.剖宮產圍手術期護理體會.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3, 24(1):236-237.
[3] 朱瑞容,林麗萍,駱小麗,等.320 例剖宮產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3,35(1):228-229.
[4] 趙會芹.剖宮產圍手術期的整體護理.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2, 20(5):85-86.
[5] 王玉先.剖宮產產婦在圍手術期的護理需求以及護理體會.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7 (12):237-238.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x-±s)
表 2 兩組圍手術期并發(fā)癥比較(例)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
535400 廣西靈山縣人民醫(yī)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