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云 惠 萍 范發(fā)才 陳照南 梁玉書 彭景欽
(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00)
千金葦莖湯合定喘湯治療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臨床觀察
宋天云 惠 萍 范發(fā)才 陳照南 梁玉書 彭景欽
(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00)
目的 觀察千金葦莖湯合定喘湯治療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68例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4例,均予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及必要時止血治療,治療組加用千金葦莖湯合定喘湯。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且治療組在改善癥狀積分、肺功能FEV1%預計值及用力呼氣最大流速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中藥千金葦莖湯合定喘湯治療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療效確切。
支氣管擴張 哮喘 定喘湯
支氣管擴張和支氣管哮喘都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各自有其臨床特點和相應的治療方法。但是,臨床上不乏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的患者,治療常較棘手,往往因為哮喘的臨床癥狀不典型,導致誤診率高,治療效果差。筆者采用千金葦莖湯合定喘湯配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yī)院呼吸科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住院患者68例。支氣管擴張的診斷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1]相關診斷標準: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并與體位改變有關;反復咯血;反復肺部感染;高分辨CT(HRCT)檢查具有支氣管擴張的表現(xiàn)。哮喘診斷符合GINA2008年方案及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2007年制定的診斷標準[2]。排除肺膿腫、肺結核、先天性肺囊腫及嚴重心、肝、腎等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4例,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齡28~69歲,平均(51.12±10.23)歲;病程3~25年,平均(12.12±5.36)年。對照組34例,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齡29~68歲,平均(49.35±9.75)歲;病程2~24年,平均(10.39± 4.89)年。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包括支擴和哮喘的常規(guī)藥物同步聯(lián)合治療。主要為抗感染、化痰止咳及必要時止血治療,并且聯(lián)合哮喘用藥,選擇茶堿緩釋片0.1 g口服,每12小時1次;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1 mg加可必特2.5 mL,每8小時1次。治療組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千金葦莖湯合定喘湯。處方:葦莖15 g,薏苡仁15 g,冬瓜子30 g,桃仁10 g,白果10 g,麻黃5 g,款冬花10 g,桑白皮15 g,紫蘇子10 g,法半夏9 g,苦杏仁10 g,黃芩15 g,甘草6 g。每日1劑,早晚各1劑,每劑水煎取150~200mL,溫服。中藥湯劑由五邑中醫(yī)院中藥煎藥室電子中藥煲統(tǒng)一代煎。療程10d。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呼氣最大流速(PEFR)及臨床癥狀評分。評分標準如下:無咳嗽、咯痰、胸悶、氣喘者為0分;以上癥狀輕或間歇出現(xiàn),僅輕微不適,可能被忽視者為1分;癥狀中度或頻繁出現(xiàn)者為2分;癥狀持續(xù),影響活動者為3分;端坐呼吸,夜間不能平臥入睡者為4分。
1.4 療效標準 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顯效為證候明顯改善,療效指標≥70%;有效為證候均有好轉,療效指標≥30%且<70%;無效為證候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療效指標<30%。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2。結果示治療組癥狀積分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4 2.52±1.23 0.53±0.16*△對照組 34 2.49±1.19 1.02±0.28*
2.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見表3。結果示治療組FEV1%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組別 FEV1%預計值 PEFR治療組 治療前 76.2±3.5 54.07±9.33(n=34) 治療后 90.5±4.1*△68.36±9.08*對照組 治療前 76.3±4.3 54.35±9.51(n=34) 治療后 86.6±3.2*62.21±11.31*
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氣道慢性炎癥。擴張的支氣管使細菌生長繁殖更加容易,患者容易出現(xiàn)反復的肺部感染,致使氣道反應性增高,加重哮喘癥狀;而哮喘則可引發(fā)氣道的痙攣、阻塞,使氣道纖毛清除能力降低,患者痰液不易排出,感染難以控制,進一步使支氣管擴張病情加重。因此這兩種呼吸道疾病合并時治療難度相對較高,臨床上主要治療目的為控制感染、排除痰液及緩解氣道痙攣等,但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很難達到良好的臨床效果,病情容易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
支氣管擴張歸屬于中醫(yī)學“肺癰”、“咳嗽”、“咯血”范疇。肺為華蓋之腑,肺氣虧虛或先天不足,外邪犯肺,損傷肺氣或病久不愈,子盜母氣,致使肺不布津,脾失健運,釀濕成痰,并且“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痰液上貯于肺?;颊呓?jīng)常處于多痰的狀態(tài),郁久化熱,煎熬津液,化為痰熱,引發(fā)反復感染。可見“痰郁”是持續(xù)的病機,生痰、排痰貫穿疾病的始終。支氣管哮喘屬于中醫(yī)學“哮病”范疇,“哮喘專注于痰”,宿痰內伏是哮病發(fā)病的關鍵,宿痰伏肺,遇各種誘因而發(fā),哮病的發(fā)生,正如《證治匯補》所言“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搏擊有聲,發(fā)為哮病”??傊?,痰是二者共同的發(fā)病基礎,加之我市地處南方,氣候相對炎熱,患者多秉承熱性體質,且熱邪致病多見,素體陽盛,痰從熱化,痰熱為患。
千金葦莖湯是治療肺癰之良方,方中葦莖,甘寒輕浮,善清肺熱;冬瓜子清熱化痰,利濕排膿;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熱以排膿,下利腸胃以滲濕;桃仁活血逐瘀;定喘湯中麻黃宣降肺氣,既能解表又能定喘;白果味甘、性澀,斂肺定喘,既能增強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黃辛散太過耗傷肺氣;苦杏仁、蘇子、半夏、款冬花皆能降氣平喘,化痰止咳;甘寒之桑白皮、苦寒之黃芩,二藥相伍,一味宣肺降逆,一味清熱化痰,甘草調和諸藥。兩方中諸藥相合,共奏清熱化痰,宣降肺氣,止咳平喘之功。使痰熱清,外邪解,肺氣降,則咳嗽痰喘諸證自除。本觀察表明,千金葦莖湯合定喘湯治療支氣管擴張合并哮喘,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肺功能FEV1%預計值及用力呼氣最大流速,療效確切。值得深入研究。
[1] 孫明.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233.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26(3):132-138.
R562.2+2
B
1004-745X(2014)11-207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11.047
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