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漁權(quán)與海權(quán)*
        ——海南島沿海漁民的歷史考察與現(xiàn)實意義

        2014-09-04 03:52:40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南海諸島島礁漁民

        劉 莉

        南海是我國漁民自古以來的重要漁場,早在漢代以前,我國漁民就發(fā)現(xiàn)了南海諸島。千百年來,這些大海之子在海上航行、捕撈,在南海的島礁上居住。有關(guān)我國漁民在南海的捕撈活動,歷代史書都有記載。宋代《太平寰宇記》中記有“珊瑚州,在縣南五百里。昔有人于海中捕魚,得珊瑚”。描述的即是我國漁民在南海作業(yè)的情況。海南島沿海的潭門、清瀾、鋪前等港口的漁民,世代在南海捕魚、撈貝、采珠,正是這些祖祖輩輩漂泊南海、從事漁業(yè)生產(chǎn)的漁民,成為開拓南海的先鋒和建設(shè)南海諸島的奠基者。

        一、海南漁民:歷史的見證人

        我國沿海地區(qū)的先民,早在遠古時代就開始從海洋獲取漁鹽之利。當中原人將南海和南海諸島視為“天末遐荒”時,南海沿岸的居民已經(jīng)舟楫往來于汪洋之中。

        戰(zhàn)國時期的《逸周書·王會解》中記載,商朝國王湯(于公元前1766——前1754年在位)讓大臣們制定“四方獻令”,伊尹便建議:“正南……請令以珠璣,玳?!瓰楂I?!边@條史料說明,南海沿海居民,早在公元前18世紀就從事南海水產(chǎn)資源的開發(fā)了①陳克勤主編:《中國南海諸島》,??冢汉D蠂H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第268頁。。國外亦有我國南海漁民在南海從事漁業(yè)活動的記載。英國海軍部測繪局出版的《中國海指南》一書,記述西沙群島的趙述島時說:“島上常有中國漁人”;記述東島時說:島上“有一井,乃瓊州漁人所掘”;記述華光礁時說:“瓊州艇船咸集此礁圍魚”;記述南沙群島鄭和群礁時說:“海南漁民,以捕取海參、介殼為活,各島都有其足跡,也有久居島礁上的?!?韓振華主編,林金枝、吳風斌編:《我國南海諸島史料匯編》,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年,第4頁。1933年,法國在與我國交涉西沙問題之時,又占領(lǐng)南沙之中較大島嶼,當時的法報稱:“在安南與菲律賓群島之間有一群之珊瑚島,浮沙暗礁錯雜期間,航行者視為畏途,不敢親近。惟其處亦有草林繁生之地,瓊崖之中國人有住于該群島,以從事漁業(yè)者。”*③④ 鄭資約編著:內(nèi)政部方域叢書《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上海:商務印書館發(fā)行,1947年初版,第79,80,80頁。法人占我國南海九島后在電文中亦稱:“有由瓊州渡來之華人居住。每年有帆船載食品來島供華人食用?!薄皪u中僅有少數(shù)海南漁民居住,海南島漁船亦有往來。”③③④ 鄭資約編著:內(nèi)政部方域叢書《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上海:商務印書館發(fā)行,1947年初版,第79,80,80頁。這些記載中最早在南海島礁上居住生產(chǎn)的漁民,即可以證明這些島礁并非無主之島,按照國際法慣例,“凡新發(fā)現(xiàn)之島嶼,其住民系何國,即證明其主權(quán)屬于何國”,“法人已代我證明矣”④鄭資約編著:內(nèi)政部方域叢書《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上海:商務印書館發(fā)行,1947年初版,第79,80,80頁。。

        海南漁民“以海為田,以漁為活”,祖祖輩輩遠涉鯨波,在南海諸島搭棚、掘井、修廟、種樹,南海及南海諸島成為他們世代開發(fā)生產(chǎn)的漁場,也是他們辛勤耕耘的家園。除了隨季風往來者,有一些漁民常住南海的島礁上,捕魚、摸螺、揀貝,曬鳥干、魚干等各種海產(chǎn)品,等待船只運回海南島。上世紀70年代,當瓊海漁民們?nèi)ツ仙硶r,南沙諸島上的椰子樹已經(jīng)長了五十多年,是早先闖海的漁民先輩帶去樹種,親手種下的。

        早期漁民出海,船只裝備簡單,除了祖輩傳下的闖海經(jīng)驗,基本是靠天吃飯。漁民開發(fā)南海,遇颶風船傾人亡而葬身大海者無數(shù);南海日色最毒,遠在海中島礁的漁民,因氣候原因生病無法救治者,也不在少數(shù)。南海島礁上的一些廟宇,即是為紀念在海上逝去的漁民而修建的。

        二、更路簿:世代相傳的航海圖

        “更”原是古漢語中的時間單位,如“三更燈火五更雞”,“默坐數(shù)更鼓”,詩人王維有詩句“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guān)?!贝颂?,“更”指夜間時刻,一更約兩小時,我國古代以十二地支計時,將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曉箭”指佛曉時漏壺中指示時刻的箭。見王維著,陳鐵民校注:《王維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525頁。,唐代以“更”來標示夜間時刻,一夜五更,一更約兩小時。在沒有導航系統(tǒng)的帆船航海時代,海南島沿海的漁民,靠“牽星術(shù)”出遠海,即以觀測星辰、北斗來指引航向。之后結(jié)合指南針,憑借古老的航海技術(shù),往來于南海各島礁,有的甚至遠行至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海上測定航程和水深的方法在我國很早就有,海上航行,航程以“更”為單位,一般認為,一更約行六十里海路*韓振華編:《南海諸島史地考證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3頁。。時間的測算,一天一夜分十更,用燃點香的支數(shù)來計算,這種計時方法也叫香漏*金秋鵬:《中國古代造船與航?!?,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年,第173頁。。時至上個世紀50年代,海南島沿海港口的漁民依然以焚燒更香的方法估算時間?!陡繁 芳词俏覈糯睾O民航海時用來記錄時間和里程的航海指南。

        《更路簿》以手抄本或口傳的形式流傳于海南漁民中,它記載了海南漁民從海南島東部文昌清瀾港和瓊海潭門港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島及東南亞等地的航海針位和更數(shù)*林金枝、吳鳳斌:《祖國的南疆——南海諸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8頁。。海南清瀾港和潭門港的漁民有世代出遠海的傳統(tǒng),大海煙波浩渺,要想謀得生路,必要熟悉海況。漁民年復一年探海,對南海海域及南海各島礁的認識漸漸付諸筆端,這些點、圈、線連接的南海天書,實際是指引世代海南漁民的航海圖,也只有在南海航行的漁民才能通曉其意。

        現(xiàn)存的《更路簿》都沒有具體的作者名,這些流傳于民間的航海圖,往往由一個漁民傳給另一個漁民,經(jīng)一個港口傳至另一港口,從一個原初的抄本幾經(jīng)傳抄,根據(jù)漁民的航海經(jīng)驗和認識,傳抄者對其增減修補,形成了不同收藏者手中的不同抄本。漁民出海,有時單獨行動,有時結(jié)伴出港,到大海各奔東西。在沒有導航裝置的漫長的闖遠海的生涯中,一只羅盤、一本《更路薄》就是關(guān)乎性命的寶貝,每船皆有,為火表、船長必備。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就有“舟子各洋皆有秘本,名曰洋更”*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見周憲文輯:《臺灣文獻叢刊》之第四種,臺北:臺灣銀行經(jīng)濟研究室編印,1959—1972年,第15頁。的記載。傳抄的《更路簿》加上航海者各自的經(jīng)驗,就成為他們出入南海各島礁的獨家秘笈。

        關(guān)于《更路簿》形成的時間,上世紀70年代,有學者走訪海南沿海漁港,根據(jù)保存較長的蘇德柳抄本,認定其成形的時間上限為清康熙末年(即18世紀初期)*韓振華主編,林金枝、吳鳳斌編:《我國南海諸島史料匯編》,第368,368頁。,也有學者根據(jù)對老漁民的訪談,認為《更路簿》的成形時間可以追溯至明代③韓振華主編,林金枝、吳鳳斌編:《我國南海諸島史料匯編》,第368,368頁。?!陡凡尽酚钟小赌虾K方?jīng)》、《南海定時經(jīng)針位》、《順風得利》、《注明東、北海更路簿》、《去西、南沙的水路簿》等名稱?,F(xiàn)存十多個抄本,保存于廣東、海南等地博物館和研究機構(gòu),如蘇德柳本《更路簿》、彭正楷本《更路簿》現(xiàn)存于廣東省博物館,麥興銑《東北海更路簿》原本藏于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

        圖1 現(xiàn)藏于海南省博物館的《更路簿》原件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wǎng)站,http://www.chnmuseum.cn/(X(1)S(rtcpxonovvhq5545v01doh3n))/Default.aspx?TabId=138&InfoID=71974&frtid=141&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圖中《東海更路》之“東海”是南海漁民對西沙群島的俗稱,因其在海南島東南方向,距海南島約180海里,且海南漁民一般冬季乘東北風到西沙海域,再轉(zhuǎn)去南沙群島,習慣于稱先到的西沙海域為“東?!?,后到的南沙海域為“北?!薄?/p>

        圖2 傳到日本的中國水羅盤之一部分,周邊數(shù)字為現(xiàn)代度數(shù),一小格相當于現(xiàn)在的3度。*圖片來源:“指南針與古代航?!睂n}網(wǎng)站,http://www.chiculture.net/0802/html/b19/0802b19.html。

        《更路簿》的豐富和實用性在于其上涉天文、下涉地理,對南海諸島及島礁的地形、位置、順序、大小、顏色等都有詳細記述。在此基礎(chǔ)上,對海域海況、島礁的形態(tài)作了描述和區(qū)分,海浪、潮汐、洋流、風向、風暴等天象氣候和水文情況亦有詳細記錄,還記有海南漁民世代總結(jié)并口傳的航海知識諺語,如“看天作惡風”,“巳亥得見鳥即收船”等。不同的抄本有不同的側(cè)重點,如王國昌本《順風得利》,長于航向記載,其記錄南風、北風、東風針路的不同,轉(zhuǎn)航方向比較明確,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郁玉清本《定羅經(jīng)針位》中比較細致地區(qū)分了北風和南風針路,重點記載穿越南海各島礁的航道*王曉鵬:《〈更路簿〉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第8,41—42頁。。

        “過去行船靠腦子,靠祖輩傳的經(jīng)驗,現(xiàn)在靠機器,靠收音機。”近些年,出海漁船都裝配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增加了出海的安全系數(shù),沒有太多航海經(jīng)驗的年輕人也可以駕船出海。但是,對大海的熟悉程度,依然是出遠海作業(yè)的重要技能?!坝袝r候遇風,機器壞了,浪太大,在遠海,等救來不及,還是要有經(jīng)驗?!痹跐O村漁港,有豐富航海經(jīng)驗的老船長、老漁民,依然備受尊重。海南島沿海港口都有關(guān)于老船長看風、看水、看星星,靠一只羅盤出遠海的傳奇故事。

        《更路簿》,不僅僅是海南漁民參與開發(fā)和建設(shè)南海的有力證據(jù),作為中國漁民最早在南海諸島生產(chǎn)生活的真實記錄,它也是認定南海諸島自古是我國領(lǐng)土的有力證據(jù)之一。不同版本、抄本的《更路簿》,是關(guān)于南海和南海諸島的首創(chuàng)性研究,是我國漁民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作為海南漁民的重大貢獻,它所描繪出的南海風物圖景,具有法學、海洋學、歷史地理學、人類學等多學科的研究價值,對今后南海和南海諸島的研究和開發(fā),仍有重要的作用。

        三、漁行南沙:漁民開辟航線

        民國鄭資約在《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中講道:“赴各島捕魚之船到東沙者,以潮汕之人居多,赴西沙南沙者多數(shù)海南島人,尤以文昌縣籍者為最多,漁舟多系木船用帆……距離關(guān)系,赴東沙者最多,且有定居島上者。漁獲亦極豐富,粵人有言‘欲發(fā)財赴東沙’。赴西沙各島者,每年率皆來往兩次,春初來者夏初歸,秋末來者冬末歸……南沙群島距離更遠,人多順季風之轉(zhuǎn)變,一年來往一次?!?鄭資約編著:內(nèi)政部方域叢書《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第64頁。海南漁民從不同的港口出發(fā),去往南海海域作業(yè),駕船遠航,都有通往南海各漁場生產(chǎn)作業(yè)的航線。

        漁民一般在冬季乘東北季風南下,在西沙、南沙海域生產(chǎn)作業(yè),到漁獲滿倉再乘風歸來。漁民出海要避開臺風季節(jié),海南島夏秋多臺風,“按瓊夏秋間颶風,或一歲累發(fā),或累歲一發(fā)?;蚱饢|北而轉(zhuǎn)西,或起西北而轉(zhuǎn)東。皆畢對時,回南大作而后息”*唐胄著,彭靜中點校:《正德瓊臺志》,??冢汉D铣霭嫔?,2006年,第75—76頁。。風帆航行又要借風,所以選擇合適的時間,正常風力下什么時間到什么海域,走哪條航線,途中有什么標識物,都要心中有數(shù)。比如,駕帆船從潭門出發(fā),乘東北風,行三天左右,會看到一片橫向分布的小島和沙洲,海南漁民稱其為“七連峙”,因為“七連峙”目標大,也就成為漁民航行的一個主要參照點。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卷12《江海船艦》中有言:“風雨晦冥時,唯憑針盤而行,乃火長掌之,毫厘不敢差誤,蓋一舟人命所系也……全憑南針,稍有差池,即葬魚腹?!痹诳苛_盤航行的時代,倘若到了某個時間,還沒有到達預定海域,就可能是航向有誤,要及時找到熟悉的參照物,才不會在茫茫大海中迷航。

        彭正楷版本《更路簿》記載的漁民前往西沙的主要漁業(yè)作業(yè)路線有兩條:

        (1)三圈(浪花礁)→半路(中建島)→干豆(北礁)→吧注(永興島)→二圈(玉琢礁)。

        (2)石塘(永樂群島)→大圈(華光礁)→二圈(玉琢礁)→石塘(永樂群島)。④王曉鵬:《〈更路簿〉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第8,41—42頁。

        該書專門記載了西沙群島的兩個交通樞紐,半路(中建島)和吧注(永興島),還記載了回航航路二十多條。

        南海島礁遠離大陸,艱苦與風險非常人可以想像。為了在海上謀得生路,漁民摸索并總結(jié)出在南海航行的條條航路,并逐步形成了漁業(yè)生產(chǎn)的習慣路線,也稱“最佳路線”。南沙群島島礁多,礁盤分布復雜,漁民累世相繼,以雙子峙(雙子礁)為起點,開辟了東頭、西頭、南頭三條作業(yè)線:

        1.東頭線:

        (1)東支:雙子礁(雙子)→樂斯暗礁(紅草線排)→西月島(紅草嶼)→馬歡島(羅孔)或揚信沙洲(銅金)→火艾礁→西月島(紅草嶼)→馬歡島(羅孔),又分2支:一支經(jīng)鱟騰礁、仙濱礁至蓬勃暗沙(東頭乙辛),一支至五方礁(五風)。

        (2)東南支:西月島(紅草嶼)→火艾礁→三角礁→美濟礁(雙門)或太平島(黃山馬)→安達礁(銀餅)→三角礁→美濟礁(雙門),又分2支:一支經(jīng)仁愛礁至蓬勃暗沙,一支經(jīng)仙鵝礁分至艦長礁(石龍)和半月礁(海公)。

        2.西頭線:

        太平島(黃山馬)→大現(xiàn)礁(勞力勞)→永曙礁(上域)→畢生礁(石盤)→華陽礁(銅銃仔)→東礁(大銅銃)→中礁(弄鼻仔)→西礁(大弄鼻)→南威島(鳥仔峙)→日積礁(西頭乙辛)。

        3.南頭線:

        九章群礁→六門礁(六門)→南華礁(惡落門)→無乜礁(無乜線)→司令礁(眼鏡)→柳亞暗沙(深筐)經(jīng)簸箕礁(簸箕)、南通礁(丹積)等礁至南屏礁(墨瓜線)。*陳克勤主編:《中國南海諸島》,第284—285頁。

        關(guān)于漁民開辟航線、找尋漁場的活動,上世紀80年代,廣東省地名委員會曾派專人前往清瀾港和潭門港實地調(diào)查,漁民們對于南海的航線如數(shù)家珍:“我們從清瀾港起航,從清瀾到西沙需行17—18更。從東海(西沙)到北海(南沙)需31更……從南沙到新加坡50—60更……從大佛到外羅12更,從外羅到大洲18更,從大洲到清瀾6更?!?廣東省地名委員會編:《南海諸島地名資料匯編》,廣州:廣東地圖出版社,1987年,第67頁。這是描述海南漁民從文昌清瀾港出發(fā)到南沙作業(yè)后,往新加坡銷售,再沿越南東岸返回海南島的航線。

        海南漁民在南海諸島間開辟的航道,是其世代經(jīng)驗的結(jié)晶,地名方位準確,甚至漁政、漁監(jiān)、軍隊都以此為出行參照。因為熟悉南海的航線,也使他們自古至今都扮演指路、帶航的角色。

        1918年日本人小倉卯之助率15人赴南沙群島“探險”,在雙子島碰見正生產(chǎn)作業(yè)的我國漁民3人,以手勢筆談的方式,漁民們告訴他們附近各島礁的方位以及之間的距離,小倉卯之助據(jù)此繪成一幅草圖,與他們自帶的航海圖基本相符*陳克勤主編:《中國南海諸島》,第273,285,286頁。另注:小倉卯之助原為日本海軍中佐,退役后受日本拉沙(薩)磷礦公司派遣,于1918年12月率領(lǐng)15人乘“報國丸”號開赴南沙群島“探險”,后據(jù)此經(jīng)歷,寫成《暴風之島》一書(昭和15年,即1940年),書中有其在南沙島礁遇見中國漁民,向漁民了解南海海況的記述。而與小倉卯之助一起到過南沙群島的平田末治,在其報告中亦稱“華人五百余戶定住在各島,經(jīng)營漁業(yè)”(1933年8月6日,《時事報》東京特快訊)。1933年9月,《申報月刊》2卷9期之《瓊南九小島》一文記有此事。?!?901年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領(lǐng)三艘軍艦巡視南海諸島時,就曾雇募三亞、萬寧、陵水一帶漁民兼做水引?!?曾昭璇、曾憲珊:《清〈順風得利〉(王國昌抄本)更路簿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1期。

        有老漁民曾稱祖輩傳下的《更路簿》最初是仿效自鄭和的航海圖。出生于1884年的海南鋪前漁民孟全洲,于1977年接受訪問時就說:“傳說‘更路簿’是三寶公傳下的。”⑤陳克勤主編:《中國南海諸島》,第273,285,286頁。另注:小倉卯之助原為日本海軍中佐,退役后受日本拉沙(薩)磷礦公司派遣,于1918年12月率領(lǐng)15人乘“報國丸”號開赴南沙群島“探險”,后據(jù)此經(jīng)歷,寫成《暴風之島》一書(昭和15年,即1940年),書中有其在南沙島礁遇見中國漁民,向漁民了解南海海況的記述。而與小倉卯之助一起到過南沙群島的平田末治,在其報告中亦稱“華人五百余戶定住在各島,經(jīng)營漁業(yè)”(1933年8月6日,《時事報》東京特快訊)。1933年9月,《申報月刊》2卷9期之《瓊南九小島》一文記有此事。明代《鄭和航海圖》對南沙群島等南海諸島的地理形勢和海上航線都有明確記載*呂一燃:《駁南沙群島“無主土地”論》,見國家海洋局海洋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所編:《南海諸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選編》,1992年,第48頁。。鄭和自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七下西洋,打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且在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航行中,船上隨員將士有兩萬多人*王冠倬編著:《中國古船圖譜》修訂版,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1年,第174頁。。當時的南海漁民很有可能在鄭和的船只上做水手船工。至鄭和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達到頂峰,之后實行海禁,“厚往薄來”的貿(mào)易政策終止,這條東西方交流的瓷茶之路由盛轉(zhuǎn)衰,從此沒落。而開辟各路航線的漁民一直沒有放棄在南海的生產(chǎn)活動,代代相繼,他們從某種意義上延續(xù)了海上絲綢之路。

        四、踏浪行盤:漁民為島礁命名

        南海海路險遠,出海動輒數(shù)月,為避風浪及中途取淡水、木柴之補給需要,漁民對沿路島礁位置、潮汐情況要十分熟悉。漁民捕魚、揀貝各取所需,作業(yè)形式不同,對各漁場海產(chǎn)也要了如指掌。為方便記憶,以約定俗成的辦法,海南漁民給南海的島礁命名,這些名稱都是以海南方言稱謂,被學者稱為南海諸島瓊?cè)怂酌?劉南威:《中國南海諸島地名論稿》,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年,第23,25頁。另注:海南漁民收藏的《更路薄》中記載的南海諸島地名,全部以海南方言稱謂,可稱之為南海諸島“土”地名、南海諸島瓊?cè)怂酌蛘邼O民習用地名、漁民地名。本文中采用常用的南海諸島瓊?cè)怂酌蜐O民地名兩種稱謂。。

        南海諸島瓊?cè)怂酌饕獊碜杂诤D蠞O民所藏十多種抄本的《更路簿》中,以及1973年由海南行政區(qū)水產(chǎn)局、國營南海水產(chǎn)公司和海南水產(chǎn)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聯(lián)合調(diào)查小組,在對漁民進行訪談及在西沙實地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編著的《西、南、中沙群島漁業(yè)生產(chǎn)和水資源調(diào)查報告》?!陡凡尽分杏涊d的南海諸島瓊?cè)怂酌嫌?14處,其中西沙群島地名34處,南沙群島地名80處?!段鳌⒛?、中沙群島漁業(yè)生產(chǎn)和水資源調(diào)查報告》中記載的地名次之,計有100多處南海諸島瓊?cè)怂酌渲杏?5處為《更路簿》中沒有記載的②劉南威:《中國南海諸島地名論稿》,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年,第23,25頁。另注:海南漁民收藏的《更路薄》中記載的南海諸島地名,全部以海南方言稱謂,可稱之為南海諸島“土”地名、南海諸島瓊?cè)怂酌?,或者漁民習用地名、漁民地名。本文中采用常用的南海諸島瓊?cè)怂酌蜐O民地名兩種稱謂。。

        南海諸島瓊?cè)怂酌院D戏窖悦?,主要載于民間所藏航海秘本中,約定俗成也只有漁民通曉。海南島本身為方言島,不同時期的移民交融互動,尤其是流動性很強的漁民,語言更是借用雜糅。所以,以方言命名的島礁名稱,有的字詞生僻,有的為古字,來源久遠難考。專家學者幾經(jīng)考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南海諸島瓊?cè)怂酌礉O民地名進行了分類釋義。

        (1)以地貌類型命名。即根據(jù)具體島礁的形狀地貌命名,如“雙帆”,因島似三級塔形,遠望似帆;“火?!保瑸殚L形環(huán)礁,形狀似海南島常用的椰子外殼做成的點火的火種,當?shù)厝朔Q“火埃”;“梅九”,外形似求神卜卦時的專門用具懷夾,海南人稱“梅九”;而“簸箕礁”的命名則是因為其低潮時露出礁盤,一片一片形似簸箕。以島礁地貌形狀為依據(jù)的命名占漁民地名的大多數(shù)。

        (2)以氣候命名。海南漁民所稱的“東?!保⒉皇俏覀円话阋饬x上理解的我國東海海域,而是西沙群島海域。同樣,他們約定俗成的“北?!?,也不是我們理解的北海,而是指南沙群島海域。這是帆船航海時代的漁民以季風為海域命名的結(jié)果。早在唐代,中國人就已經(jīng)認識到南海起風的規(guī)律,對其氣候征候已有了解。唐劉恂《嶺表異錄》卷上中記載:“南海秋夏間,或云物慘然,則其暈如虹,長六七尺。此后,則颶風必發(fā),故為颶母。”*孫光圻:《中國古代航海史》,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年,第265頁??芍?,航海者既要會觀天象而避臺風,又要識季風規(guī)律以助航行。

        “有風行一天,無風行一年”,季風航海技術(shù)的成熟,使?jié)O民借助季風變化規(guī)律往來于南海上。每年春季,南海盛行東北季風,漁民乘東北風駛往西沙群島,在此稍作停留,修補船只,取淡水,之后再駛往更遠的南沙群島。因借東北風而去,取“東北”二字,稱先到的西沙群島為“東海”,后抵達的南沙群島為“北海”。

        (3)有的命名是因為島礁的特殊位置。西沙永興島被南海漁民稱為“巴注”、“吧注”,方言中“吧注”意為“一定能找到”。因為漁民去南沙,一般先到西沙,漁船要拋錨在永興島避風或者休整。永興島也是去南沙航路上的參照物,在西沙群島中,永興島最大,最易找到,故名吧注。

        (4)以水文命名。如鬼喊線,是因為該礁石附近,海浪呼嘯聲音似鬼喊。其他還有以生物、海產(chǎn)、數(shù)

        字等命名*相關(guān)內(nèi)容參見劉南威:《中國南海諸島地名論稿》,第43—49,100頁。。

        漁民地名所描述的島礁地形、氣候、水文、生物、海產(chǎn)、位置、順序、數(shù)字、大小、物產(chǎn)、顏色、傳說等,是漁民在海上所能觀察到的島礁情況的最直接反映。

        1935年,在規(guī)范治理南海諸島過程中,國民政府發(fā)現(xiàn)中外圖籍中的南海諸島不少島礁名稱,是外國人擅自命名的,有些是外國人根據(jù)我國海南漁民的命名而譯成外文的。近代以來,外國航海者往來南海諸島,目睹中國漁民居住在此,并且將中國漁民給島礁的命名以拉丁文等文字標注在他們的航海圖上,又轉(zhuǎn)譯成其他文字。比如,19世紀葡萄牙出版的地圖,把永興島稱作Paxo,就是從海南島漁民所稱呼的“吧注”音譯過去的*林金枝、吳鳳斌:《祖國的南疆——南海諸島》,第58頁。。當時的內(nèi)政部方域司決定重新擬訂南海諸島名稱。1947年,內(nèi)政部公布了南海諸島地名錄,遺憾的是地名錄并沒有采用漁民地名,也因此受到學者批評③相關(guān)內(nèi)容參見劉南威:《中國南海諸島地名論稿》,第43—49,100頁。。

        1983年公布的《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1983年4月25日,由中國地名委員會授權(quán)公布于《人民日報》第4版,是建國后首次正式審定公布的南海諸島地名,也是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第四次命名。附有129個漁民地名,并且一部分漁民地名被用為標準地名。作為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第四次命名,也是建國后第一次命名,它的顯著特點是采用“名從主人”的原則,對漁民地名給予重視。所采用的129個漁民地名中,有48個被作為標準地名,有81個漁民地名以“當?shù)貪O民習用名稱”列出,與標準地名對應*參見李國強:《南中國海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附錄一《1983年4月24日中國地名委員會受權(quán)公布的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89—200頁。。

        南海諸島瓊?cè)怂酌蛘邼O民地名,實際是一套存在于粵、瓊漁民中,尤其是海南島漁民中的民間知識體系。漁民對南海諸島的島礁的命名,是建立在對南海諸島的島嶼、沙洲、暗沙、暗礁的地貌物產(chǎn)的認識之上的,這也是海南漁民發(fā)現(xiàn)南海諸島,世代出入南海生產(chǎn)生活的集體體現(xiàn)。老漁民經(jīng)驗豐富,又經(jīng)過祖輩實踐經(jīng)驗的檢驗,他們的命名科學直觀,適用且便于流傳,“比擬今地,絕大部分都可靠”*韓振華主編,林金枝、吳鳳斌編:《我國南海諸島史料匯編》,第399頁。。

        五、南海傳說:漁民自己的故事

        中國最古老的地理書《山海經(jīng)》卷15《大荒南經(jīng)》中記載:“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曰不延胡余?!边@被視為是世界上關(guān)于南海神的最早記載。遠古人類與自然界渾然一體,相信萬物有靈,南海神的記載體現(xiàn)當時的人們對于南海的想像,也是遠古人類對南海的最早認識?,F(xiàn)今留傳的南海傳說,再現(xiàn)的是南海漁民在自己的家園生產(chǎn)生活的經(jīng)歷和體驗,漁民的耕海生涯是南海傳說的源泉。

        南海創(chuàng)世傳說,是對南海島礁的起源和由來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以七洲的傳說為例,七洲洋這一稱呼,自宋代就有,不同時期,七洲洋所指范圍海域亦不同,有指廣東東莞的“七洲洋”,另專指傳說中七州陸沉的七洲洋,即西沙群島及其海面*韓振華:《南海諸島史地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23頁。。到清代,七洲洋所指范圍已擴至千里石塘,即今南沙海域?!冻疗咧薜膫髡f》*杜偉編:《南海傳說》,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4頁。講述七洲大陸幾起幾沉的故事。海南沿海各港口漁民對于七洲有不同的指稱和說法,遂流傳出不同版本的傳說。

        南海傳說中的主人公,多半為漁民的化身,或者是漁民熟悉的海洋生物,此類傳說必然以對南海風物的認識為基礎(chǔ),也是漁民日積月累觀察創(chuàng)造的結(jié)果。

        海南漁民出海,以遇見海鳥為喜事,因為其會指引方向?!栋做烒B和海鷗》*葉春生、徐和達搜集整理:《南海諸島的傳說》,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4年,第6頁。講述白鰹鳥給漁民帶路,指引海南漁民去西沙、南沙捕魚,漁民從此稱白鰹鳥為導航鳥、吉祥鳥的故事。在調(diào)查中,據(jù)老船長講述,海鳥清晨飛離島礁,傍晚飛回。漁民們掌握了海鳥的生活規(guī)律,在不同的時間,可以根據(jù)鳥飛的方向辨別航向,這是漁民長期在海上航行觀察的結(jié)果,并將其運用在出海作業(yè)上,也由此產(chǎn)生了與此有關(guān)的故事傳說。

        漁民出遠海,船行海上,極目四望,水天一色,航海者只能靠日月星辰來辨四方,白天觀日影,夜間看七星。早期的漁民靠這些經(jīng)驗和知識出海,這也可以說是航海天文學的雛形?!侗倍沸恰?關(guān)漢、韋軒主編:《廣東民間故事選》,廣州: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155,162頁。說的是南沙北子島,住著一戶漁民,有七個兒子,七個兒子為救漁民,與海底魔鬼搏斗,最后變成珊瑚礁的故事。七兄弟的靈魂變成七顆星飛上天,就是現(xiàn)在的北斗七星,為漁民指點航向。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的漁民因為感激和懷念七兄弟,日夜仰望天上的七星。

        從《礁嶼孤人》*葉春生、徐和達搜集整理:《南海諸島的傳說》,第17,69頁。、《西沙尋礁哥的傳說》*杜偉編著:《南海傳說》,2011年,第14,42頁。、《尋礁哥》④關(guān)漢、韋軒主編:《廣東民間故事選》,廣州: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155,162頁。這些傳說的名字,就可以窺其內(nèi)容。在煙波浩渺的南海深處,有一些漁民經(jīng)年累月住在南海的島礁上,面對的是海風、海浪、日月和各種海洋生物。我們的腦海中自然浮現(xiàn)這樣一個畫面:一個孤寂的漁民,在遠離大陸和人群的島礁上,白天勞動與魚蝦對話,夜晚在星辰中與大海龜為伴,日久天長,就滋生了與此有關(guān)的傳說故事。礁、孤人、尋礁哥,傳說名稱不同,講述的是同一個故事:三亞的漁民,在圓峙(西沙群島甘泉島)搭建茅屋捕魚,曬魚干,等待船只來時運載漁獲到海南島的海港,換米換鹽換木柴。漁民在作業(yè)時捕到大海龜,將其放歸大海,后來漁民不幸遭遇海難,大海龜報恩搭救。熟悉的島礁和海洋動物,在漁民腦海中幻化成具有神話色彩的故事。此類故事實際是神化了的漁民的日常生活。

        海南本地及在海南生活過的名人,或者是被當?shù)厝斯┓畹纳衩?。前者如黃道婆、邱浚、伏波將軍,后者如媽祖等,也往往成為南海傳說的主人公。

        沿海盛行海神媽祖和土地廟崇拜,漁民將其延伸至南海的島礁上,每到一島礁,即先修廟,據(jù)說先建廟者,有捕撈采貝的優(yōu)先權(quán)。南海島礁的廟宇多建于明清時期,多數(shù)廟宇就地取材,以珊瑚石堆砌而成,也有專從大陸運來瓷器神像供奉,比如琛航島上娘娘廟供奉的觀音瓷像,就是由明代龍泉窯燒制。有漁民留居的南海島礁都有廟宇,西沙永興島的兄弟廟為海南文昌漁民所建,廟門有對聯(lián)“兄弟感應靈,孤魂得恩深”,橫匾為“海不揚波”*李金明:《中國南海疆域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3頁。,往來漁民,上島必先告廟。

        《妖婆娘和風袋》⑥葉春生、徐和達搜集整理:《南海諸島的傳說》,第17,69頁。講述的是漁民在西沙、南沙修珊瑚廟,供奉神像的故事。傳說從清瀾港來石塘(南沙群島)打漁的漁民,每年春汛出發(fā),秋天返航。一位無兒無女的老漁民住在南沙的島上,撿到一個風袋,為了保護漁民不受風暴侵害,堅決不肯把風放出來,最后被妖婆娘害死。漁民們在北子島建廟以紀念老漁民。南海島礁上,有天妃廟、土地廟,亦有紀念遇難漁民的孤魂廟、兄弟公廟。南海島礁上不同時期修建的廟宇,也是海南漁民最早開發(fā)南海諸島的證據(jù)之一。

        《漲海圖》⑦杜偉編著:《南海傳說》,2011年,第14,42頁。是關(guān)于南海諸島航海圖的傳說。故事說,漢朝時,皇帝為標明我海疆的四至,命水兵黃貴,駕大帆船一路向南航行,在龍女的幫助下,繪制南沙島礁圖。龍女幫助黃貴在航海圖上標明黃馬山峙(太平島)、羅孔(馬歡島)、鐵峙(中業(yè)島)等。此傳說體現(xiàn)了海南漁民對海疆的認識和其所具有的明確的海權(quán)意識。

        自然界的物產(chǎn),有其天成的巧妙與特點。在浩瀚的南海中,珍珠貝珠光閃爍、姑婆螺上布滿皺紋、龍爪貝上似有龍爪的痕跡,漁民們根據(jù)它們的特點為其取名,也創(chuàng)造了各種神話傳說解釋這些特征的由來。在神話中,漁民常借助熟悉的海洋動物或者神明來克服險境,是因其深諳大海習性,體現(xiàn)的正是漁民所理解的人與海、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

        神話雖源于集體的創(chuàng)造,必然與創(chuàng)造者的人生經(jīng)驗、才能和氣質(zhì)有關(guān),但也與當?shù)氐娘L土人情密切相關(guān)。各種主題的南海傳說,實際是漁民們以故事的形式來講述祖輩在南海生活的經(jīng)歷,是以另一種方式講述海南漁民自己的故事。

        結(jié) 語

        中國北方的游牧經(jīng)濟與黃河以南的農(nóng)耕經(jīng)濟的碰撞與交流,產(chǎn)生了中華民族的陸地文明?!懊娉S土背朝天”,我們習慣于這樣描述中華民族的底色。但是在漫長的歷史中,中華民族也同樣孕育了深厚的海洋文明。

        沿海考古發(fā)現(xiàn)的“貝丘”、“貝?!边z址,證明我國沿海地區(qū)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在海邊聚居生活,捕魚捉貝采珠煮鹽,他們被稱作舟子、漁人、海人*唐王建有詩《海人謠》:“海人無家海里住,采珠役象為歲賦。惡波橫天山塞路,未央宮中常滿庫?!笔歉袊@采珠人海上漂泊的艱辛。見王建著,王宗堂校注:《王建詩集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59頁。。沿海先民不僅發(fā)明了舟楫,也發(fā)明了早期的貨幣。《說文·貝部》稱:“至秦廢貝行錢?!必悮ぷ鳛榻粨Q媒介出現(xiàn)在早期的經(jīng)濟活動中,也衍生出與此有關(guān)的漢字。商代以海貝為隨葬品,而海南文昌古稱紫貝,是往來南中國海船只的重要補給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貝類作為器具、建筑材料、裝飾品進入沿海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留下人們依托海洋生活的印跡。今天海南島沿海港口的漁民依然習慣佩戴來自南中國海的硨磲貝制成的貝珠項鏈,體現(xiàn)了這些大海之子對這片藍色國土的依戀之情。

        “漁界所至,海權(quán)所在也?!?韓興勇:《張謇“漁權(quán)即海權(quán)”漁業(yè)思想的探索與實踐》,《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4期。世代海南漁民所踐行的,也正是百年前中國人提出的“漁權(quán)即海權(quán)”的思想。1904年,教育家、實業(yè)家張謇憤于“中國漁政久失,士大夫不知海權(quán)”③韓興勇:《張謇“漁權(quán)即海權(quán)”漁業(yè)思想的探索與實踐》,《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4期。,而創(chuàng)辦漁業(yè)公司、漁船學校,旨在通過興漁業(yè)而護海權(quán)。從古至今,海洋漁業(yè)權(quán)利都是海洋權(quán)利不可分割的部分,漁權(quán)是海權(quán)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也是海權(quán)爭奪的焦點和熱點。伴隨這些問題的商討、談判、解決,不僅僅促成了海洋法的完善,也促使各國積極采取措施以爭取海洋捕魚權(quán),進而擴大漁業(yè)管轄權(quán)。尤其是在和平發(fā)展時期,“漁權(quán)”被認為是實質(zhì)性的海權(quán),是主權(quán)的具體化。我國南海是漁業(yè)紛爭頻發(fā)的海域,這也促使我們認清漁權(quán)與海權(quán)的關(guān)系,重視漁業(yè),關(guān)注漁民這一群體。

        “開發(fā)南海,漁民先行?!痹谀壳暗哪虾>謩菹拢覀冎鲝堅谀虾5臐O權(quán),通過“護漁權(quán)而張海權(quán)”,是加強和鞏固南海權(quán)益的有效方式之一。除了積極協(xié)助漁民開展生產(chǎn),加強漁政和海監(jiān)執(zhí)法,還應包括海洋資源的開發(fā)、旅游業(yè)的開展、遠洋捕撈、深海養(yǎng)殖等項目的進行以及海島保護等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和審議,而這都和海南漁民有緊密關(guān)系。海南漁民在維護國家南海權(quán)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是保衛(wèi)海疆的真正排頭兵。因此對海南漁民進行全面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價值。

        “大國當為漁民謀”,環(huán)南中國海的研究,必定不能忽視漁民這個真正處在“風口浪尖”上的群體。為漁業(yè)護航,保護漁民,更要關(guān)注漁民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近海漁業(yè)資源接近枯竭的現(xiàn)實生計問題,流動漁民群體的教育問題,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問題等。即便是現(xiàn)代化的今天,漁民起錨出港,燃香祈福,依然是依著傳統(tǒng)的力量前行。以海南漁民為切入點的環(huán)南中國海研究,也必將為揭示人類與海洋的關(guān)系,探索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做出應有的貢獻。

        猜你喜歡
        南海諸島島礁漁民
        吉林一號光譜01星黃巖島影像圖
        體系作戰(zhàn)條件下島礁作戰(zhàn)中輔助決策問題研究
        秘魯漁民的生態(tài)平衡智慧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8 16:31:42
        論中國對南海諸島享有主權(quán)的法理及南海九段線產(chǎn)生的由來
        魅力中國(2016年22期)2017-05-24 11:26:02
        紀念中國收復南海諸島70周年圖片展在海口舉行
        廣東造船(2016年6期)2017-03-18 23:49:52
        南海諸島旅游目的地建設(shè)研究
        宣揚漁民一家 鼓勵漁民互救 廣東省漁業(yè)互保協(xié)會竭力打造“漁民之家”
        大社會(2016年4期)2016-05-04 03:41:43
        基于OODA過程的島礁防空CGF模型
        “實驗與探究”的變式應用
        近35年來熱帶風暴對我國南海島礁的影響分析
        闺蜜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永久免费看黄网站性色| 九一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偷拍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让韩| 天堂AV无码AV毛片毛| 精品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草色噜噜噜av在线观看香蕉|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免费| 午夜福利视频男同女同| 隔壁的日本人妻bd高清中字| 国产大片内射1区2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 亚洲性啪啪无码av天堂|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又免费网站|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色窝窝手在线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av毛片|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 中国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 日本韩国三级aⅴ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人妻无码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 国产精品一区2区三区| 自拍偷区亚洲综合激情| 玩弄白嫩少妇xxxxx性| 亚洲无码精品免费片| 国产精品农村妇女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网友自拍亚洲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日韩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二区| 亚洲最好看的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