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許多時候,我們只是想靜一靜,而不是想要絕對的寧靜。
羅伯特·威戈是一個英國作家,娶了一個埃及太太,自1993年起經(jīng)常去埃及旅行,他喜歡迷宮一樣的哈里里大市場,喜歡奧登宮附近的酒吧,開羅是一個嘈雜的城市,永遠(yuǎn)喧鬧。羅伯特逐漸感受到噪音的危害,他說,城里的聲音能讓他感到腦子壞掉了,即使在深夜,他也無法享受安靜。
2004年,他去了一趟德格拉干谷,那是離開羅最近的一片沙漠,從沙漠中回望開羅,大城市上空的霧霾就像是一口濃痰。兩天的旅行讓他認(rèn)識到,沙漠大概是世界上最安靜的地方。隨后他和一位曾服役于海軍陸戰(zhàn)隊的朋友前往撒哈拉,他們買了一輛電瓶車,車上裝著72升水,進入沙漠150公里。兩個人每天要喝11升水,他們在沙漠里停留一周,要應(yīng)付晝夜溫差,夜里沙漠中氣溫在零度以下,白天則高達(dá)30度,但他們享受到了寧靜。
之后,他買了一輛車齡16年的豐田陸地巡洋艦,柴油發(fā)動機,經(jīng)過改裝,車輛承載性能突出,能裝一噸的水和燃料,用這輛老爺車,他開始了自己的旅游業(yè)務(wù)——拉著游客進沙漠,老“陸巡”開起來有很大的響動,不過它在沙漠中停下來的時候,讓人更加意識到寧靜的可貴,游客們在沙漠中找到了寧靜,也看到了最壯觀的夜空,他們變得沉默而虔誠。
慢慢地,羅伯特的旅游業(yè)務(wù)變得專業(yè)起來,他雇傭了三個貝都因人和九匹駱駝,開展“沙漠寂靜之旅”,報價每人1550英鎊,進入沙漠14天。顧客大多來自英國、瑞典和德國,有一次,美國的甲骨文公司派來十名高級管理人員到沙漠中“拓展訓(xùn)練”,他們在沙漠中徒步,彼此看不見,完全沉浸在沙海中。這樣的旅行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有的高管抱怨自己患上了“沙子過敏”,有的說自己在沙漠中犯了痔瘡,更多的人是感到了茫茫沙漠中的恐懼。羅伯特最成熟的旅行線路是穿越大沙海Great Sand Sea,那是一片1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比英格蘭的面積略微小一點,要穿越過去需27天。在這種寂靜之旅中,羅伯特說,你的神經(jīng)會發(fā)出刺耳的聲音。你要想辦法讓自己安靜下來,你會注意聆聽內(nèi)心深處的微妙信號。
然而,你真的受得了絕對的寂靜嗎?英國作家帕克斯Tim Parks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小說叫作《克里夫》,主人公原本過著喧鬧的生活,忽然要去尋找寧靜。他飛到了阿爾卑斯山,開始冥想的生活,那里海拔2500米,空氣稀薄,除了風(fēng)聲別無聲響,他卻感到血液向耳朵涌動,頭腦中的動靜越來越大,外界的聲音減小了,但內(nèi)在的聲音卻震耳欲聾。帕克斯說,我們或許會尋找寂靜,但實際上我們害怕真正的寂靜,真正的寂靜中沒有語言、沒有思想、沒有字詞,人們很難控制思維,在寂靜之時,人總會變得思緒萬千,外界嘈雜時,我們不會注意到內(nèi)在的聲音,但到了寧靜的地方,你會發(fā)現(xiàn),內(nèi)在的聲音會吵得你不得安寧。帕克斯說,現(xiàn)代文學(xué)中有許多關(guān)于內(nèi)在聲音的描述,比如詹姆斯·喬伊斯和弗吉尼亞·伍爾芙,那種奔涌的意識流并不只存在于想象中,絕對寧靜時,一個敏感的家伙會被自己流動的意識嚇壞的。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有一間“絕對安靜”的房間,是一家名為“奧菲爾德實驗室”的聲學(xué)公司打造的專業(yè)消音室,由該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和總裁斯蒂文·奧菲爾德研發(fā),這個地下室的墻壁用1米厚的玻璃纖維隔音棉、雙層絕緣隔音鋼板和0.3米厚水泥制成,消音效果達(dá)99.99%,據(jù)說這里能達(dá)到負(fù)分貝,置身其中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胃腸蠕動、肺的起伏。吉尼斯世界紀(jì)錄將這個實驗室列為世界上最安靜的地方,誰能在這里呆45分鐘,就能得到一箱吉尼斯黑啤酒。據(jù)說,挑戰(zhàn)者很少能呆到30分鐘以上,我們平素的感官太依賴于聲音了,我們需要聲音來判斷方位,保持平衡,真呆在那個實驗室里,很多人會出現(xiàn)幻覺。
許多時候,我們只是想靜一靜,而不是想要絕對的寧靜。endprint